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向华 《河南石油》2006,20(4):42-43,46
孤东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不仅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而且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根据几年来的注聚区经验,总结出在注聚前中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针对具体油水井特征,使用不同堵剂进行一系列深度调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 3层聚合物驱工业矿场试验过程中油水井间大孔道窜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化学示踪剂井间监测的机理,根据监测结果,讨论了油井间的连通状况,实施了堵水调剖油藏调整,这项研究对于注聚区整体堵水调剖,扼制聚合物溶液窜流,扩大波及体积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孤东油田注汽系统效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益飞  潘道兰 《油田节能》2006,17(2):18-21,23
文中结合孤东油田稠油注汽开发工作实际.分析了注汽系统效率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影响油田注汽系统效率提高的三个方面因素。即注汽管网热损失较大影响注汽系统效率、注汽井筒隔热管热损失大注汽效果难以保证、注汽干度稳定性差影响系统效率,并针对存在问题和影响系统效率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均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4.
孤东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不仅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而且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根据几年来的注聚区经验,总结出在注聚前中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针对具体油水井特征,使用不同堵剂进行一系列深度调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孤东油田八区西部注聚区的地质及开采情况,分析了该区聚合物驱前期不见效的原因,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下步以层间,层内调整为主的挖潜,结合孤东油田其他区块研究了注聚区合理提液时机,制定了合理提液原则,实施后注聚区西部日产油田48t增至214t,见到了良好的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八区经过近一年多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已见到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日产油水平由407t/d 上升到720t/d,综合含水由93.2% 下降到82.7% ,累积增油5.8×104t。目前该区正处于见效期,并体现了聚合物驱试验的前期注采动态特征。通过对前期注采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得出了初步的认识:即“一井一制”是今后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矿场应采用“加密—再加密”的取样化验方法,注采比应控制在1∶1 为宜,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延长油井高产期,进一步加强层间、层内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孤东油田稠油注汽中特殊注汽井的注汽压力超高和超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配套处理工艺.以控制注汽压力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出发,来实施工艺配套,调整注汽压力,从而实现提高注汽效果的目标.现场应用表明,通过现场工艺的配套实施,注汽井压力调整见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满足正常注汽的需要,注汽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孤东油田七区西聚合物驱间歇注聚的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层聚合物驱工业性场试验过程中注聚井因注入压力高,井底附近聚合物滤积造成注入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注不进去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了间歇注聚的机理,开展了间歇注聚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进行推广,结果,使这些井基本上都恢复并保持了正常注入,这项工艺措施;对注聚区提供注入能力,保证注采平衡,改善驱油效果起到很好作用,对今后同类注聚井的技术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强注强采 ,地下矛盾十分突出。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 ,在深化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 ,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数值模拟技术 ,以及开发测井和油藏工程方法 ,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合理地层压力水平研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分析、注采结构状况分析研究等。在降压强排试验的基础上 ,调整注采结构 ,使油田地层压力得到控制 ,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 ,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 ,油田开发趋势明显好转 ,强化了油田稳产基础 ,走出了稠油疏松砂岩油藏高含水后期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孤乐油田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强注强采,地下矛盾十分突出。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在深化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以及开发测井和油藏工程方法,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合理地层不平研究、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分析、注采结构状况分析研究等。在降压强排试验的基础上,调整注采结构、使油田地层压力得到控制,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油田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在1994年开展的工业性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孤东油田于1997年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对聚合物驱油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井一制”等聚合物注入新方法,对注入工艺等进行了配套优化,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成熟的聚合物驱配套技术。随着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扩大,年增油量和累积增油量逐年增加,到2005年底累积增油量为234.7×108t,为孤东油田的持续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污水处理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采出污水由于残余聚合物的影响,处理难度很大。通过室内热化学沉降实验,优选出了高效复配型絮凝剂,评价了不同聚合物降解剂降低HPAM溶液黏度性能,确定了聚合物驱采出污水处理剂的优化配方为:100 mg/L聚合氯化铝铁+100 mg/L改性聚合氯化铝+6 mg/L对苯二酚+8 mg/L过硫酸钾+6 mg/L亚硫酸铁。经过该处理剂处理后,孤东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污水的含油量下降97.26%,透光率从28.6%上升至90.5%,水相黏度从1.8 mPa.s降至1.0 mPa.s,达到了油田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三次采油方法,河南石油勘探局在双河油田北块114-5层系和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进行聚合物驱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日产油量上升,含水下降,预计聚合物驱的有效期8年,采收率提高9个百分点。聚合物驱的“增量”效益和“整体”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与水驱相比,财务净现值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聚合物驱的投资效果好于同期老区的滚动勘探和开发后期的井网加密调整;从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益上讲进行聚合物驱都是正确的选择,建议扩大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规模,实现老油田产量的稳定,为勘探实现大的突破争取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西区注聚区1997年3月投入注聚后,高渗层得到有效封堵,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注聚期间,通过实施注聚区外围水井降水或停注、油井放大生产压差和调整注聚井注入速度等开发措施,扩大了聚合物波及体积,聚合物驱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What is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fiel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Daqingoilfieldislocatedinthemiddleofthedepres sionofSongliaobasin ,thereservoirfaciesaresandstonesofcontinentalorigin .ThemainpayzonesareEarlyCretaceousandareriver,deltaicandlacustrinesandstonesediments .Comparedwithmarinesediments ,therearema…  相似文献   

17.
中二南注聚区油井见效后,其含水变化和见聚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按油井见效与见聚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井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同类油藏聚合物驱油开发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挖潜剩余油实用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几年,孤东油田在剩余油描述与挖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老区新井、碳氧比测井、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区,采用在老区打水平井、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等实用技术挖潜剩余油.截至2007年12月.孤东油田已钻水平井43口,累计增油42×104t.新井钻遇有效厚度核算、产能到位率评估、实际钻遇情况与设计指标对比、新井产量与同层老井产量对比认为.老区新井改善了资源利用程度、提高了产能和采收率.孤东油田自2003年9月开展国内首例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截至2007年12月,累计增油13.1×104t,翁氏模型预测和修匀-递减法标定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6%.扣除无效采液后的可采储量预测、消除开发时间差异后的产量指标评价、应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划分油田开发阶段等评价方法深化了对开发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