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机是瞬变电磁勘探法的重要设备,针对一种以全桥直流变换器为拓扑结构的电磁发射机进行研究.为了设计这种电磁发射机,基于元件平均模型和能量守恒平均法,提出了非理想电磁发射机的大信号平均模型和交流小信号模型,同时,给出其峰值电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所提出的非理想模型的等效功率级传递函数和闭环输出阻抗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完善了非理想模型,并说明了非理想模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非理想模型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速直驱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一些电磁设计公式,结合低速电机的设计特点,完成了电机结构设计、参数计算以及工作特性和起动特性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方案.采用Ansoft电磁分析软件,通过场路耦合的计算方法,计算了电机瞬态性能参数,并通过不断地调整设计值,得到电磁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低速直驱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实验所得数据和应用程序设计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程序的正确可行、简单方便.该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低速直驱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一些电磁设计公式,结合低速电机的设计特点,完成了电机结构设计、参数计算以及工作特性和起动特性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方案.采用Ansoft电磁分析软件,通过场路耦合的计算方法,计算了电机瞬态性能参数,并通过不断地调整设计值,得到电磁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低速直驱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实验所得数据和应用程序设计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程序的正确可行、简单方便.该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悬浮轴承的电磁设计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电磁轴承偏置电流对其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电磁轴承电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将电磁轴承的设计分成两个步骤 ,即不考虑铁心磁阻的初始设计和考虑铁心磁阻的校算设计 .实际的样机设计表明 ,该方法不但简单明了 ,而且能够迅速达到理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60dB电磁屏蔽方舱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60dB电磁屏蔽方舱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公司生产经验,介绍了60dB电磁屏蔽方舱在大板连接、孔口等处的电磁屏蔽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具有采光窗的电磁屏蔽方舱设计,指出了方60dB电磁屏蔽方舱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电气控制柜的电磁兼容性与电磁干扰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较为复杂的工况电磁环境中电磁干扰的形成机理。对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最直观有效的手段电磁屏蔽技术进行了论述。探讨了电磁屏蔽的效能和电磁屏蔽的基本原则以及电磁兼容性设计中抑制不良耦合技术等。针对电磁兼容性设计理论及电磁干扰的实际存在,结合几种实际项目,对控制柜的元器件种类、数量以及控制柜尺寸限制条件等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柜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说明了电磁继电器协同设计的必要性,描述了电磁继电器协同设计支持工具,包括基于Web的专家系统和特性分析,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系统和基于MDT的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建立电磁继电器三维实体参数模型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泵要求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为契合上述要求,实现人工心脏泵转子的五自由度全悬浮,采用径向永磁轴承和轴向电磁轴承相结合的磁悬浮系统,在对轴流式人工心脏泵转子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功耗和单轴向电磁轴承这两种磁悬浮轴承系统结构设计方法,给出了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径向永磁轴承和轴向电磁轴承的设计原则。比较来看,采用单轴向电磁轴承结构设计方法虽然会增加电磁轴承的功耗,但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体积和质量;简化系统结构和电磁轴承的控制复杂性,更具优势。根据单轴向电磁轴承设计方法,设计并加工一台轴流式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原型机,成功实现转子的五自由度稳定悬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磁悬浮人工心脏泵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磁轴承偏置电流对其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电磁轴承电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将电磁轴承的设计分成两个步骤,即不考虑铁心磁阻的初始设计和考虑铁心磁阻的校算设计.实际的样机设计表明,该方法不但简单明了,而且能够迅速达到理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多级重接式电磁发射发射体的运动特性及规律,设计建立了用于实验研究的小型三级重接式电磁发射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介绍了重接式电磁发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模型,设计建立了用于实验研究的小型三级重接式电磁发射系统.整个系统包括3个相同的子系统和一个集中控制系统.在对实验模型数据实测并拟合的基础上,确定运动模型所需电感梯度和放电回路电参数,最终建立了发射体运动的数值仿真模型.对数值仿真模型包含的电路和运动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三级发射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当发射体速度不高时,加速过程完成于在电容器组向线圈放电起始很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加速的效果取决于适当的发射体初始位置;发射体终速度和发射整体效率都随电容器组存储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多级发射中后级效率高于前级,整体效率也随着发射级数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了姿控飞轮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对其他星载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姿控飞轮电控系统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中减少或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通过EMC测试实验,考察了姿控飞轮系统EMC设计抑制电磁干扰的效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EMC设计,CE102传导干扰测试满足标准要求,不同频段具有不同裕量,最大可达26 dBμV;RE102辐射干扰垂直极化测试具有至少7 dBμV/m的裕量,水平极化测试也具有较大裕量。设计通过了星载设备五项敏感度测试。  相似文献   

12.
电磁兼容在电机控制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电磁干扰直接决定着系统能否安全、正常地工作,从工程角度介绍了电磁兼容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说明了如何进行应用于电机的微机控制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典型的微波暗室运动平台系统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并系统地给出了多种简单、方便的软、硬件抗干扰设计方法。所有设计皆可推广于众多机电一体化系统,以使其获取较强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密度、高频率的电子产品迅猛增长,电磁兼容问题日益严重,EMC设计技术和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阐述了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并以一款智能语音录放系统的EMC设计为例,对如何完成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的产品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的“自顶向下”的电子系统电磁兼容(EMC)设计流程,并将其应用于车载集群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中。以某4辆装甲车构成的实际车载集群为例,针对其中的天线互扰、机箱泄漏和印刷电路板(PCB)辐射等各种电磁兼容问题,建立从系统级、设备级到PCB板级的分析流程,给出了相应的EDA分析和设计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自顶而下”的EMC设计能够有效地预测系统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电磁兼容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应用要求,对车用电机驱动系统电磁骚扰特性及传播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骚扰源抑制、系统接地、电磁屏蔽、系统合理布局等措施实现了系统电磁兼容性能的有效提升.文中给出的整改方案已应用于某款纯电动汽车,满足了国标要求,证明文中给出的电磁兼容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期参数测量数据确定预测的因子和预测对象(电磁骚扰值),并根据数据的统计特性对其分级,然后归并模糊蕴涵式语句确定模糊关系集,构造预测区间修正因子的隶属函数。在确定合理的判决原则下,代入设计参数或理论数据得到预测电磁骚扰值的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电磁兼容预测方法的模型求解困难性和应用局限性,算例表明该算法对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电力芯片电磁兼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我国电力芯片电磁兼容性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电磁兼容相关理论,研究了电力芯片的电磁抗扰度和电磁干扰的测试方法及保护措施. 重点论述了电力芯片在设计阶段减小电磁兼容性问题影响的3种设计方法. 最后总结了电力芯片电磁兼容标准制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某机栽测控计算机为例,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过程及主要的电磁干扰源和耦合途径;分析、预测了机载测控计算机工作的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性;找出了干扰源,并针对不同干扰源提出了相应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给出了某电路电磁兼容设计前后性能指标测试曲线。比较结果说明:机载测控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可靠。该方法适用多种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20.
电磁结晶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了用于铝及其合金铸造中的电磁结晶器的基本结构,并评述了各类电磁线圈,对电磁线圈和屏蔽部分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1)对于单锭系统,磁场分布除角 较大的叠加效应以外,沿铸锭周边分布较均匀,并认为设计矩阵断面线圈时,棱角部分采用直线段即可,(2)对于双锭系统,当锭间距大于15cm时,可忽略两锭间电磁场的相互影响,此外,双锭系统的线圈可以采用串联方法,评述了铜与钢的电磁铸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