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能够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能够保留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针对其街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具有合肥地域特色的徽派文化、三国文化等城市文化要素为基础,提出街道改造策略,并分别从建筑外立面设计、店铺装饰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文章在探讨凸显城市文化的街道建筑改造更新方法的基础上,寻求地域文化与街道建筑的结合,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凸显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文化的街景改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江萍  夏晶 《华中建筑》2010,28(5):120-122
该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城市文化与街景的关系、街景改造的具体内容,探索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承载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玉军  南希 《城乡建设》2020,(17):38-39
<正>笔者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与五四大街现有沿线街景改造为例,对西北地区城市核心街景城市更新、街景改造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改造设计在综合整治的同时,需要在街道中融入地域文化特征,体现"融合"的地区理念。一、项目概况在新时期发展中,西宁提出了"一芯双城"的发展格局,本次改造项目正是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由政府出资对城  相似文献   

4.
结合城市"行政线"华林路景观提升工程,归纳总结了华林路"精细化"改造的设计思路。按照"功能更佳、环境更美、颜值更高"的高标准站位,通过分析华林路在交通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绿地功能中的现存问题探索改造策略。该设计工作重点:街道先整洁、道路高标准、花化有规模、绿化有层次、街景高颜值、设施配套全、标识高档次、特色有彰显、亮化再补全。全方位提升城中心区街道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的高品质需求,人们生活的物质和文化环境都迫切需要改善,生活的街道景观更应具有地域文化性和美学体验。文章通过分析围栏与地域文化、城市风貌的关系,确定围栏对城市空间的重要性,然后基于地域文化和风貌视角提出围栏设计的四大策略(整体风貌延续及统一管控、人性化设计、结合地域文化、艺术美学提升)和四大方法(要素重构方法、传统元素延续设计、生态化设计、多样性设计),并以韶关辖三区为实践案例做出详细的围栏设计指引,希望为城市街道景观改造提供一个设计思路,即基于城市地域文化及风貌基础,以整体统筹延续的观念,来指导街道景观改造的规划设计及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街景改造对街道步行环境的影响为主要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政府与艺术团体联合发起的重庆市黄桷坪"涂鸦街"街景改造的意义、力度、手法与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肯定旧城街道改造必要性的同时分析了改造中的优点与不足。认为街景改造应以"微观个人"的使用及心理需求出发,从改善街道步行空间载体、步行功能支撑、步行视觉景观与步行设施4个方面入手,促进市民步行的安全、通畅、便捷与舒适。  相似文献   

7.
蔡健臣 《新建筑》1993,(2):51-54
城市景观深刻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景观,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常州街景的类型和特色,对街道景观与现代文明的关联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代城乡规划的区域划分在宏观层面可以分为旧城更新与新城规划,其中旧城更新中不可回避的是老城区街道景观改造。文章以招远市温泉路街道景观改造为例,针对动线交叉、停车难、步行系统雨水污染、绿化风貌、文化特色等5大问题,运用街道景观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为城市街道景观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是一种具有多感官价值的社会公共资源,但因其视觉等维度的公平性难以量化,景观公平性研究多集中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居民可达性等方向。尝试通过街道景观对路权冲突的补偿作用,来衡量其视觉公平性。研究将街道环境使用者在遭遇路权冲突时引发的情绪反应作为表征,量化街景补偿作用,从而建立街景元素、视觉补偿以及路权冲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与情景模拟的方法识别上海市研究范围内的街景,呈现出两类明显不同的补偿作用:正向补偿与负向补偿。其中,在正向补偿型街景中,天空、绿植等街景元素与开阔度、一致性等景观特性对于缓解因路权冲突引起的愤怒情绪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还发现上海市不同区域低等级街道的街景补偿作用在不同使用者群体之间具有偏向性。因此,提出从街景补偿角度对城市低等级街道进行分类,以街景补偿对使用者情绪的影响,缓解使用者之间固有的不公平性,减少冲突,改善街道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街道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街街景整治为例,在调查研究城市风貌、地域文化特征和街道性格的基础上,探讨街景整治中建筑界面的重塑方法,以保护沿街建筑的基本特征,强化它们在街道上的作用与地位,延续整条街道的独特氛围。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多的城镇缺乏系统的规划,开发盲目无序,城镇地域景观和地域文化受到极大破坏。本文基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中心区景观文化缺失等问题反思的基础上,以宁波高桥镇杨家槽路段街道改造实践为例,在详细分析其历史人文、场地现状等基础上,从街道空间界面、街道色彩定位、形态学演绎、"道"与"场"四个方面,分别结合商铺立面改造、建筑色彩改造、道路改造、休闲广场和节点的景观设计,来探讨如何尊重并利用文化和场地特征进行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为今后的城镇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亓文斐 《山西建筑》2014,(27):13-15
通过对太原市城市核心区街道景观改造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太原市核心区老街道存在的问题,并遵循制定的改造原则,提出了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从而为如何创造一种地域特色、整体意向、功能环境、休闲生活相互交融的城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快速的城市演变过程,使山地城市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空间碎片化、可识别性差、可达性不足、地域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为此,需要围绕山地城市高密度旧城区的再生发展需求,从城市微空间改造、特色街道肌理保护与重构、立体步行景观体系构建、滨水空间再利用等角度,探索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策略与设计方法,以构建具有鲜明山水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及与之呼应的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4.
老城镇通过有效的景观改造方式提升其文脉的承续关系,凸显旧街道的文化共性与街道个性特征,营造更好的城市公共环境,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场所。安庆杨桥镇街道景观改造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理念,通过街道建筑、环境、道路、空间景观等方面的改造,使之既保持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城镇发展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市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9)
随着城市更新和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市雕塑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笔者以地域文化为着眼点,在分析城市雕塑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研究,并针对白银市的地域文化特点,提出了"五彩白银"的特色文化定位,设计创作了一组与此定位对应的城市街道小品雕塑,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地域文化建设和创造城市特色雕塑提供一条有效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6.
概括性介绍了温州市学院路街景设计的规划背景及现状,提出学院路的街景设计思路为:一轴三心四段。通过色彩、线条、凹凸、和谐、灯光照明、小品、借景等要素的合理运用,营造环境优美、人与景观共融的街道空间,体现温州山水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7.
街景动态环视旷奥度可为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以改善城市街道空间感受为目的,研究城市街景视觉环境特征,从街景动态环视感受及反应的途径入手,通过将街景主观感受与街景客观组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并建立城市街景旷奥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通过动态观看全景照片模拟动态环视感应,借助计算机视觉算法、空间模拟等技术和语义分析法收集指标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确立街景旷奥主观感受与客观组成之间的量化感应关系,进而对研究区域内的视觉环境开展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的街景旷奥度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客观评价指标为判断,提出基于景观视觉评价的街景优化导向,可为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老城区的河道逐渐出现渠化、硬化、水质恶化、地域文化缺失以及城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景观为例,探究老城区河道景观微更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南京市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改造思路以及老城区河道微更新改造的“五字方针”,以期提高河道景观带的整体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居环境的变化,许多公园绿地面临着改造与完善。山地公园以其地势复杂、场地有限,成为公园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南丹县铜江公园改造设计针对现状核心景观不明确、主题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空间体系断裂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地域元素的整合与提炼,形成新的设计亮点,进行以清峰山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地景观风貌特征为元素,以白裤瑶族文化、土司文化、山地文化等为内容,以"有机分散布局、重点集中营造"为策略的针对性改造设计,进而获得公园整体环境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20.
《四川建材》2017,(4):299-300
社区景观建造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优美而又与当地文化特色紧密相连的社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塑造城市个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传承地域文化。本文通过对龙峰社区景观改造设计的构思介绍,结合当前社会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加之对龙峰社区所在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现,从而塑造出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龙峰社区景观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