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减小配置HRB600钢筋梁柱边节点的梁筋粘结退化,设计钢纤维整体增强或局部增强的梁柱边节点,进行两个配置HRB600/HRB400钢筋混凝土梁柱边节点和2个配置HRB600高强钢筋的钢纤维整体增强或局部增强的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到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对比分析边节点的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核心区剪切变形和梁筋粘结退化。结果表明:往复荷载下HRB600钢筋混凝土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但HRB600钢筋与普通混凝土粘结退化过快;钢纤维整体增强或局部增强混凝土的措施可以减缓HRB600梁筋粘结退化,改善边节点的破坏形态,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提高耗能能力;钢纤维整体增强的梁柱边节点具有更高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其HRB600梁筋粘结退化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的可行性.从前馈神经网络原理分析出发,利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剪承载力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并建立了承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新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计算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的抗震行为和力学特性研究领域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三种不同构造形式的抗剪柱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剪柱是保证上、下层板共同工作的关键;预制抗剪柱与整浇抗剪柱比,抗剪刚度及抗剪承载力降低较多;目前预应力空腹楼盖结构体系的抗剪柱与下层板连接宜优先采用抗剪柱与下层板整浇的施工方式;为了验算的目的,文中给出了预制抗剪柱和整浇抗剪柱的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4根HRB400级钢筋混凝土两跨连续梁的试验,观测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及变形特征,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研究这种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特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RB400级钢筋混凝土两跨连续梁能够达到完全的弯矩重分布,并且具有足够的调幅能力,能达到设计的调幅系统。提出了这种结构弯矩调幅值应将裂缝宽度作为控制条件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外抗震框架节点中间层中节点的试验结果,着重论证了在梁端或柱端先行屈服的梁柱组合体中,节点的剪承载力已转变成由先屈服的梁端或柱端的纵筋配置数量和该纵筋在节点剪切破坏时民达到的屈服后应力状态来控制,并给出了这类节点抗剪承载力的正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RC/SRC结构梁柱边节点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个RC/SRC梁柱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RC/SRC梁柱边节点的破坏特征、剪切强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RC/SRC边节点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四边简支整浇双向板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所做的二十五块集中荷载下无腹筋钢混凝土四边简支整浇双向板的剪切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性,讨论了影响剪切强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抗剪强度建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畅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2):1-6
本文根据外包钢框架节点在单调荷载下的抗剪试验,分析了节点核心区在开裂状态到极限状态的抗剪强度,提出了各主要抗剪因素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郭建华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14(1):12-17
在所进行的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剪试验的基础上,对照钢筋混凝土的抗剪问题,对影响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全过程分析,最后推导出劲性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出了22提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能力实验结果,并把实验结果与ACI318-83的公式(1),GBJ10-89的公式(2)及清华大学实验得到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4)的计算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连接形式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对1个现浇混凝土节点和2个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进行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节点的破坏特征、梁端弯矩—转角、节点核心区剪力—梁端转角、刚度退化、钢板的应变等。结果表明:方钢管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节点呈梁端弯曲破坏,设置端板和水平连接板的装配式节点和现浇节点呈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装配式节点的梁端弯矩和节点剪力显著提高,梁端转角显著增加,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减小,刚度退化变缓,受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节点核心区设置方钢管和十字隔板作为钢骨架的节点受力性能最佳,远优于现浇节点。在节点核心区加入钢连接件,预制梁端设置预埋工字钢,现场采用焊接或者栓接装配,后浇连接区混凝土,这种连接形式能够有效传力,提升装配式节点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模拟梁柱边节点在地震条件作用下的滞回响应,建立考虑黏结退化机制的梁柱边节点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采用Voce-Chaboche混合强化模型定义钢筋的循环本构关系,开发组合弹簧单元实现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退化机制,根据损伤理论提出往复荷载作用下黏结滑移本构关系预测模型。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应力云图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混合强化本构能更好地描述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的滞回响应,组合弹簧单元成功地反演了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退化特征,往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梁中塑性铰的发育导致梁塑性伸长,将对边节点柱造成不利影响,梁柱边节点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准确模拟梁柱边节点的滞回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的受力性能.在此基础上对核心区不同约束措施进行了非线性分析,为后续的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核心区应用X形配筋增强的高强钢筋异形柱边节点和同等条件下未被增强的高强钢筋异形柱边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异形柱边节点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承载能力、位移及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配置HRB500高强钢筋异形柱边节点比配置600 MPa级的边节点承载能低,但滞回性能好,变形能力强,刚度退化推迟,耗能能力强;在核心区加入X形配筋,均可以改善高强钢筋异形柱边节点的破坏特征,使边节点抗剪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增强,刚度退化推迟,提高异形柱边节点抗震性能,配置HRB500高强钢筋的试件核心区应用X形配筋加强后抗震性能提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存在着差异,且受力复杂,难以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其抗震性能.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框架节点试验模型在低周反复加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破坏时应变等.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震作用下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模型的位移滞回曲线由梭形变化到反S形,存在捏拢现象;位移延性系数能达到4.0以上,耗能能力较强,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建议通过加大柱截面和增强柱端抗剪钢筋来实现强剪弱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轴向应变控制方法,在MTS809拉扭复合疲劳试验机上开展了HRB400EⅢ级钢筋母材及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母材及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性能,如循环应力响应特征、循环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寿命预测公式等.通过断口电镜扫描发现,HRB400EⅢ级钢筋焊接接头的裂纹萌生于试件表面,且存在多处裂纹源.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与母材的低周疲劳寿命及微观断裂机理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从力学性能变化的角度对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加固措施对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西南地区传统木结构典型榫卯节点做法,制作透榫、半榫和燕尾榫3类共5组榫卯节点试件开展节点拟静力试验,其中4组分别采用扒钉、钢板和木条(两组)加固.对比研究加固与非加固节点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节点拔榫量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参数.结果 表明:未加固榫卯节... 相似文献
18.
通过9根钢管混凝土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在钢管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处开孔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的影响及在开孔处设置加强环和加劲肋的增强作用,分析了开孔形状、开孔位置及加强环和加劲肋布置方法等对钢管混凝土柱轴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在端部和靠近加强环处出现钢管局部鼓曲;钢管壁开孔降低了节点处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刚度,但由于加强环和加劲肋的增强作用,钢管壁开孔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钢管混凝土节点处开孔后的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进行研究,分析钢管纵、环向应力及混凝土纵向应力沿钢管混凝土柱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胶合木植筋节点在加工和安装时通常会存在些许缺陷和误差,且植筋节点的设计和施工目前尚无标准可循。为了研究含加工缺陷在内的安装偏差对该类节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明确安装偏差的允许范围,基于理论计算方法初步校核所设计节点的梁端抗弯承载力,然后进行有、无安装偏差节点的有限元分析,并与有安装偏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运用考虑胶层开裂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安装偏差限值。结果表明:有安装偏差节点的梁端抗弯承载力有所下降;试验中试件的破坏形态主要为植入钢筋屈服、植筋孔洞周围木材破坏及木柱顺纹方向开裂;有限元分析时考虑安装偏差和胶层开裂,则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度较高;相对于通常预留间隙10 mm的节点模型,安装偏差控制在10~25 mm以内时,受弯承载力的降低幅度低于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