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孔双相HA/TCP和HA在模拟人体体液中类骨磷灰石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模拟人体体液(在BimulatedBody Fluid,SBF)流动装置,研究SBF在人体肌肉组织流率情况下多孔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表面和孔壁类骨磷灰石形成。结果表明:材料在以生理流率的SBF浸泡14d后,HA/TCP仅在多孔陶瓷孔隙内部形成类骨磷灰石;HA表面和孔隙内壁都未形成类骨磷灰石。如果增加SBF中的Ca^2 ,HPO4^2-的浓度,则在孔隙内壁有类骨磷灰石形成。材料在静态SBF中浸泡,HA/TCP多孔材料孔壁观察到晶状沉积物;HA的孔壁仅有少量的晶体形成。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进行胰蛋白酶的固定化实验。实验条件:壳聚糖0.2g,交联剂浓度9%,交联温度30℃,交联时间2h,加酶量0.8mg,pH值8.0,固定化时间1h,固定化温度4℃。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5℃,比溶液酶提高了15℃,活力回收率为50.8%。此外进行了利用固定化胰蛋白酶制备酪蛋白磷酸肽(CPPs)的实验,测定了其持钙能力,发现CPPs浓度为0.5g/L和0.2g/L时能完全阻止磷酸钙沉淀生成,浓度为0.1g/L时能使磷酸钙沉淀生成推迟20min,浓度为0.06g/L和0.04g/L时能使磷酸钙沉淀生成推迟10min。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材料的活性以利于促进骨的形成和生长,研究了等离子体活化改性的β-磷酸三钙(β-TCP)在模拟体液(SBF)中形成的类骨磷灰石的表面形貌、组成和结构,并探讨活化和沉积的机理。结果发现等离子体处理的β-TCP更容易形成类骨磷灰石。其机理分析是等离子体中的高能、高活性的粒子轰击β-TCP,使其表面刻蚀和粗化,也使β-TCP晶体产生畸变活化,从而增加了磷钙陶瓷的溶解性,易使局部钙、磷离子浓度达到过饱和。材料表面的粗化和活化都有利于类骨磷灰石的成核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向钇稳定的二氧化锆中分别掺杂1%,5%,15%的羟基磷灰石来制备生物性能良好、机械强度较高的生物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维氏硬度和生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掺杂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材料的硬度远远高于单一羟基磷灰石的硬度;浸入模拟体液8天后,该复合材料的表面完全被骨状的磷灰石所覆盖,而且骨状磷灰石逐渐向复合材料内部迁移,说明该种复合材料具有骨传导性和持久的生物活性,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盐酸溶解碳酸钙并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再加入稀硫酸在常温下生成二水合硫酸钙晶须,反应后滤液为盐酸溶液,再次加入碳酸钙后可循环使用。考察反应系统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a2+浓度、硫酸等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Ca2+浓度0.3mol/L,十二烷基磷酸酯钾质量浓度5.0g/L,壬基酚聚环氧乙烯醚质量浓度2.5g/L,硫酸浓度0.28mol/L。晶须长2-200μm,长径比30-100。  相似文献   

6.
模拟体液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仿生合成的思路出发.分别以模拟体液和含有壳聚糖的模拟体液为反应介质,通过磷酸和硝酸钙反应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Ap)和HAp/壳聚糖复合粉体,利用TG-DTA、XRD、FT-IR和TEM等对HAp和HAp/壳聚糖的形成过程、结构及其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中合成的HAp粉体呈现出球状和短棒状形态;HAp/壳聚糖复合粉体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粒度〈100nm.主要晶相为羟基磷灰石.体外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HAp/壳聚糖复合材料比纯HAp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具有较强的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不同质量比N,O-CMC/n-β-TCP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性能。测定了不同降解时间模拟体液的pH值、钙、磷离子浓度、材料质量、表面结构及相成分变化以比较不同质量比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复合材料降解液的pH值均在6.9以上,当二者质量比为1:1时,pH值处于7.0~7.4;复合材料的质量随降解时间呈增加趋势。XRD和FTIR分析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均有类骨羟基磷灰石生成,且以二者质比为1:1时生成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使用安全性,利用外加电场处理技术在其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试验研究钙化液的浓度、浸泡时间对涂层形貌的影响及涂层生成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获得最佳形貌涂层的钙化液浓度为Ca^2+3.10mmol/L、K+ 4.64mmol/L、Na+126.8mmol/L、Cl-144.5mmol/L、HPO4^-1 1.86mmol/L,作用时间为7d;涂层生产过程中,溶液的pH值显著降低后缓慢变化至某一稳定值。  相似文献   

9.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古龙酸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行合成的阴离子树脂D02直接吸附发酵液中的2-酮基-L-古龙酸,并研究了其吸附的静态与动态过程.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发现2种模型相关性都很好.测定了不同流速、温度、浓度以及pH条件下古龙酸在合成树脂柱中的穿透曲线,当上柱液pH为1.5、质量浓度为10g/L、吸附温度为309K、流速为0.35mL/min时,每g湿树脂的动态附容量为133mg.同时测定了不同洗脱剂、洗脱流速条件下的洗脱曲线.每g湿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达到了133mg,当温度为283K、洗脱剂为10%H2SO4 CH3OH、流速为0.2mL/min时,洗脱收率可达65.3%.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钛合金基体上合成了含镁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涂层.研究表明,羟基磷灰石相与β-磷酸三钙相共同存在于600℃烧结的复合涂层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镁离子已合成到涂层之中.在模拟体液中,在复合涂层表面沉积出了较为明显的新生类骨层.使用MG63细胞进行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含镁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望在医疗实践中作为人工骨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自相交易是指董事代表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公司或者企业进行的交易,是忠实义务的核心问题。因此,董事的自相交易是董事信义义务所要规制的主要方面。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交易互相规则;结合自我交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自相交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学院”与“大学”有相同之处,但是“学院”与“大学”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规范高等院校的名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演进路线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路线,并从人和物二个角度探讨网络的技术特征,给出物联网的演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对信息通信的探索将会融合,物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网络的泛在化。据此结论,从公共物联网和系统应用角度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与研究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