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何心 《中国搪瓷》2010,(12):22-25
莫奈的花园、克里姆特绘画……—件件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经过Frey Wille 80多道手工工序的重新诠释,完美地呈现在一件件小小的戒指、手镯和项链上,展示着金珐琅技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珐琅花鸟仿古的装饰工艺,就是在瓷胎上画珐琅花鸟,加上仿古装饰的技艺.谈及珐琅花鸟仿古,首先要从珐琅彩瓷讲起.在瓷胎上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它曾经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也有部分用于犒赏功臣.陶瓷装饰中,花鸟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更迭,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貌,无论题材内容、形式风格、装饰手法都大异其趣.珐琅花鸟从康熙晚期开始正式兴起,雍正、乾隆期间盛行一时.最早的珐琅花鸟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就是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3.
钛琺瑯(续)     
Ⅳ.钛珐琅的成分在选择钛珐琅的成分时,必须考虑到以这种成分所组成的珐琅,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能够饱和二氧化钛。(2)珐琅中的二氧化钛晶体,应该主要是锐钛矿晶形,并且晶体的大小,应在0.20—0.25μ之间,以便珐琅具有最优良的乳浊性能。(3)它的软化温度应较底层珐琅为低。(4)具有适当的膨胀系数,使钛珐琅能牢固地粘合在金属面上。(5)能耐受水、酸、碱与盐溶液的侵蚀。(6)珐琅层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郭振浩 《陶瓷》2022,(2):77-79
瓷胎画珐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通过对瓷胎画珐琅的兴起与衰落,在康乾盛世的背景下,探究清三代珐琅彩瓷的背景因素和演变规律,力求反映清代的彩瓷乃至社会发展状况.瓷胎画珐琅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传统陶瓷,借用西方的技术而得到升华的一种彩瓷,是技术西来的产物,并影响到了中国其它彩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丽媛 《陶瓷》2022,(1):117-119
珐琅彩最早萌生于明中期的"景泰蓝",真正开始于清代的康熙,兴盛于雍正,鼎盛于乾隆.在中西文化交融时期,清乾隆的珐琅彩呈现"综合风格"多元化的格局,景德镇的"瓷胎洋彩"、宫廷造办的"瓷胎画珐琅彩"以及粤海关督造的"广珐琅彩瓷"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珐琅彩瓷的发展,印着中西结合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清宫画珐琅作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出现的产物,在我国工艺美术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艺水平足以代表清代彩瓷烧造能力.画珐琅实现国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探讨了清康雍乾三朝画珐琅装饰技艺中的突出特点,以此梳理其独具特色的工艺特征,充分理解画珐琅装饰纹样背后的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7.
宋晓曦 《佛山陶瓷》2022,(10):127-130
珐琅彩素有“彩瓷皇后”的美誉,作为瓷中珍品,珐琅彩堪称是绝佳的艺术典范。珐琅彩的艺术魅力也彰显出其具有独特的收藏和鉴赏价值,珐琅彩制作工艺复杂,尤其是借助画珐琅技术,在康、雍、乾三朝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从清朝珐琅彩的具体特征出发,结合物证研究,探讨珐琅彩的烧造过程。通过对比,考证珐琅彩具体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读书     
正《珐琅艺术》【美】琳达·达尔蒂著王磊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68元珐琅艺术起源于西方,是十分古老的金属装饰工艺,在元代传入中国。琳达·达尔蒂作为当代西方珐琅艺术领域的代表艺术家,在本书中揭开了珐琅的神秘面纱,分享了珐琅制作的工艺和乐趣。从认识珐琅釉料等基础知识开始,到独立创作作品,琳达·达尔蒂通过详细的工艺技法和大量的珐琅作品图片,为读者奉上非常系统的珐琅艺术教程。书中不仅介绍了珐琅制作的常用技法,还首次公开呈现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珐琅彩瓷,它始于康熙王朝后期。清宫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1 5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1 5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而来。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康熙后期,该工艺被传教士带进宫中,由造办处珐琅作应用于瓷胎表面,烧制成“瓷胎画珐琅”,即现  相似文献   

10.
日成 《陶瓷研究》2005,20(4):9-9
珐琅彩瓷是吸收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于瓷质的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又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俗称“瓷胎画珐琅”或“古月轩”瓷器。它出现于康熙晚期,但那时的珐琅彩瓷守全仿照铜胎画珐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