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上公园的声音多样性指数(SDI)整体较高,声音类型丰富,但不同的景观要素对应的声音特征不显著;听觉舒适度与整体舒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听觉舒适度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影响,其出现频率(POS)和响度(PLS)均干扰了被试者对自然声的感知。针对公园的景观格局、声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提出声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策略,对改善公园声景观品质、提高公园整体的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扈军  葛坚  王觅 《建筑与文化》2016,(9):169-171
对声景观进行时间维度的解析是全面掌握声景运行规律的关键。本文以杭州柳浪闻莺公园为例,通过对声、景要素作出四季、昼夜的解析,得出声景营造的最佳时间段和区域,并以公园标识声的分布为基础绘制出声景漫步路线,为景观设计和游客参观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空间可视化的声景信息可为声景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3个时段21个样点的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分析声景客观声学指标、声源主观感知指标(声源优势度、声源和谐度)以及声景愉悦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生成的声景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客观声学指标与声源和谐度对声景愉悦度的影响。依据关键声景指标的时空动态特征信息,可为森林公园声景资源的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的游憩满意程度。对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在游客声景感知方面的差异及影响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声源优势度感知差异最明显,尤其是交通声,但是声源和谐度感知差异不明显。植物景观空间的总体声景感知在愉悦度与宁静度2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各类空间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声源感知特征不同,与声景愉悦度和宁静度关系最为密切。半开敞空间的植物色彩和密闭空间的郁闭度分别与声景丰富度和愉悦度有密切关系。密闭空间中声景宁静度营造需考虑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的需求。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声景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声作为声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人的感知偏好以及水声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水声景研究的最新进展,采取"水声景感知"实验方法,选取20种水声样本,使用语义差异法和七点双极量表,针对68名被试者进行了水声景感知测试,分析了被试者对14种水声和雨落在6种不同材料上发出声音的感知反应,得到了不同声音的受欢迎程度,并对水声对于不同背景的人的情绪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水声景设计和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有助于在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改善人的心理和感知状态。  相似文献   

7.
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燚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7,25(7):150-152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很少考虑声音环境.该文通过对声景学概念的理解,对声环境中的声音要素进行了阐述,并把声景观的概念引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为园林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拓宽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角,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在对西湖周围的园林声音景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声景观设计要素和设计层次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探讨了园林声景设计方法,为园林整体环境的构筑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空间声景观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是影响人环境感知的重要因素,优化声环境可以显著提升景观效果和整体功能。公园绿地不仅为游憩者提供隔离外界噪声的屏障,其营造特有的声、景要素共同影响着人的主观感受。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绿地植物群落降噪及声环境要素调节两个方面研究绿地空间声景观优化机制,综合运用植物景观设计、噪声控制、环境心理学、声景观等多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促进绿地功能的发挥、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拓展声景观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public parks using a soundscape study model that analyzes not only noise but also all the types of sound of a given area, as well as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this end, acoustic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the parks under study and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their frequent visitors. Nois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55 points, and a total of 335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in the 4 parks studied. The park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re located in areas very close to streets with intense vehicle flow, rais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is proximity impairs the acoustic comfort of their visitors. The findings confirm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raffic noise on the soundscapes of the parks. Nois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in all parks, between 50 and 100% of the points evaluated displayed sound levels above 55 dB(A), the level established by Curitiba's Municipal Law 10625 as the limit permitted for green areas during daytime. Other conditions in the parks' environments were also identified, which interfere jointly in the soundscape and in its perception, such as spatial factors of each park, the urban setting of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sounds originating inside the parks.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华  孙春红 《中国园林》2009,25(7):28-31
采用实地勘测调研与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公园声景构成及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和声景的好感度与协调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声景由人工与自然声景构成,其中人工声景占主体;声音种类和强度的时间变化均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公园游客数量等密切相关,一般上午10:00,公园内的声音以自然声为主,10:OO后,人工声逐渐增多,下午公园的声景特点与上午相似,公园声景的年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声,其他声音的年变化差异不明显;公园声景的协调度排序与好感度排序基本相同,好感度高的声景,其协调度往往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