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两年时间对南京市及周边地区120余家住宅、办公室、酒店及部分公共场所室内和室外空气中PM2.5浓度进行连续监测,以了解民用建筑室内与室外PM2.5的污染状况,研究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的对比指数关系以及室内PM2.5本底状况。  相似文献   

2.
于2015年4—12月(除7,8月外,每月一周)实测了该幼儿园室内外PM2.5浓度,结果显示:室外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60.6μg/m~3,室内PM2.5质量浓度中位值为32.5μg/m~3;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系数达0.74,检测期间平均约有52%的室外PM2.5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入室内,室内55%的PM2.5变化由室外颗粒物源导致;实测期间,时均I/O值为0.69,变化范围为0.1~5.46;I/O值受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室外PM2.5浓度较高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减小,室外PM2.5浓度较低时,I/O值随换气次数减小而增大;室外空气湿度与室内外PM2.5浓度正相关,室外风速与室内外PM2.5浓度负相关,而室外温度对室内外PM2.5浓度影响有限,但与I/O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室内PM_(2.5)的散发影响,选择广州大学城代表性教师办公室作为数据采样点,使用温湿度仪和PM_(2.5)检测仪,准确测定采样点室内温湿度和空气中PM_(2.5)的质量浓度,分析室内和室外采样点空气中PM_(2.5)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分析评价高温高湿环境因素对室内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室外PM2.5可通过新风及围护结构缝隙渗透至室内,室外PM2.5较高时尤为明显,结果导致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上升。为了研究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的影响,在2015年夏季对重庆某办公建筑中采用不同空调形式的室内外PM2.5浓度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发现:集中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非空调房间室内外PM2.5浓度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59~0.76、0.47~0.76、0.71~0.91。室内外PM2.5浓度相关性系数的排序为:集中式空调环境(0.94)非空调环境(0.92)分体式空调环境(0.77),研究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空调形式,对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集中送风条件下过滤器效率、换气次数、室内PM2.5初始浓度、气流组织形式等因素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侧送侧回和上送下回两种气流组织形式相比,侧送风的气流速度较快,在相同的时间内,它的扩散范围大于上送风,使室内污染面积增大;在室外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增加换气次数并不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初始浓度与混合浓度呈正比关系,初始浓度越高,室内污染物越不容易稀释;新风过滤器效率对混合浓度的影响大于室内初始PM2.5浓度的影响,过滤器效率与室内PM2.5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由于雾霾的影响,PM2.5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在不同天气以及开关窗条件下测试室内外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室外的PM2.5浓度受天气影响较大。雾霾天气情况下的PM2.5浓度明显高于下雨和晴朗天气下的PM2.5浓度。同时,在开窗和关窗条件下,室内外的PM2.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跟随性。室内外的PM2.5浓度最大值常出现在8:00~10:00时间段左右。为研究室内外PM2.5浓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污染物(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甘肃省兰州市某办公建筑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温湿度、风速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相关性显著,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高于春季和夏季;春、夏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日小时均值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市一典型住户为例,长期监测居住建筑室内的PM2.5浓度,温湿度以及住户开关窗行为。调查居住建筑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的PM2.5质量浓度水平,分析开关窗对室内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户在冬季及春季前期开窗时间集中在8:00左右,且开窗时长低于1 h,当室外温度持续高于11℃左右时,住户一天内开窗次数增多,开窗时间集中在8:00和16:00左右,而开窗时长也相应增加为1~4 h。做饭的影响导致住户室内PM2.5日变化规律呈现双/三峰特性,室外逐时变化规律则在冬季呈现单峰(峰值出现在9:00左右),春季峰值不明显。开窗之前,室内PM2.5浓度若远远低于室外浓度时,开窗将使室内PM2.5浓度升高,并逐渐接近室外浓度。开窗之前,室内PM2.5浓度保持升高/下降的趋势或是室内外浓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开关窗户对室内PM2.5浓度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春龙  魏兵  李蕾 《城市住宅》2015,(2):116-121
介绍了细颗粒物的定义,分析了室内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针对会议室人员较多且吸烟对其影响大的特点,选取某会议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吸烟造成室内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通风形式,模拟出了室内细颗粒物的速度场和浓度场。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方式更有利于排除室内工作区的PM2.5,提高室内的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1.
厨房油烟已成为室内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厨房油烟机在不同工作情况下对厨房油烟颗粒物PM2.5散发强度的影响,发现炒和煎的油烟散发强度较大,通风量和通风效率对厨房油烟控制具有较大影响。同时从改善工作区通风条件、提高通风效率入手,研究加挡板和加风幕两种控制措施对厨房油烟的控制效果,得出了在同时加挡板和风幕并开启油烟机情况下,厨房油烟污染浓度显著降低,对厨房油烟的控制效果非常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究不同住所室内颗粒物PM_(2.5)的浓度水平随室外颗粒物及室内污染源的变化规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北京城区4户居民住宅、2个学生宿舍和1户农村住宅的室内PM_(1.0)、PM_(2.5)及PM_(10)浓度、室外PM_(2.5)浓度及室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逐时测试,并对测试分析结果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城市住户室内污染源对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为:吸烟烹饪清洁。农户污染源对室内PM_(2.5)的影响顺序为:燃煤燃烧薪柴吸烟清洁人员活动。②当住所门窗关闭室外雾霾开始或结束后,室内PM_(2.5)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延迟于室外PM_(2.5)的变化。③城市住宅与学生宿舍的平均I/O小于1,农村住户的平均I/O大于1,且不同住所之间的I/O差异性显著(P0.05)。④住户相对湿度在10%~50%时(冬季采暖),室内颗粒物PM_(1.0)/PM_(2.5)及PM_(2.5)/PM_(10)的比值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室内细颗粒PM_(2.5)的主要占比为细微颗粒物PM_(1.0);住户相对湿度在50%~80%时(秋季实测),室内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0)平均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下降。⑥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室内外温差与室内PM_(10)浓度和PM_(2.5)浓度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与室内PM_(1.0)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室内颗粒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改善住所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冬季时段南京某安装顶板毛细管辐射+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住宅公寓室内外环境的颗粒污染物进行实测研究,测试了该空调新风系统在连续制热工况下对室外新风的PM2.5过滤效率。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处理,得到在辐射空调制热工况和新风过滤条件下的室内、外PM2.5浓度的线性关联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五类公共建筑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现场测试,得到PM2.5浓度分布及变化特性,对各类公建总体PM2.5浓度水平和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PM2.5与其他粒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五类公建室内PM2.5浓度变化的不同因素。实测发现公共建筑室内PM2.5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为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建议在颗粒物污染较严重时期,尽量少开门窗,加强新风过滤处理,在室内发尘较严重的区域,建议同时使用局部净化设备或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9)
PM2.5浓度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PM2.5浓度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本文着重研究了天气因素对它的影响,先后分析了温度,风力大小,天气情况对PM2.5浓度的影响。根据特定的数据对象,讨论了杭州地区PM2.5浓度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某住区为采样点,在2015—2016年采暖季对室内外细颗粒物(PM_(2.5))进行平行采样,同时记录各采样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对采样结果进行碳分析及水溶性离子分析,以研究哈尔滨市PM_(2.5)及元素的室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及元素的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室外温度趋势相反。碳分析结果显示,室内环境中有机碳(OC)在PM_(2.5)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室外环境,而元素碳(EC)所占的比例在室内外则基本一致。对于水溶性离子,不管是在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中,NH~+_4、SO_4~(2-)和NO_3~-均是在PM_(2.5)中所占比例最高的3种离子,其次为K~+以及Ca~(2+)。此外,室外环境中各水溶性离子间的相关性要普遍好于室内环境。在两个室内采样点,室内外OC和EC都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高于PM_(2.5))。而由于室内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采样点中PM_(2.5)及其成分的室内外相关性总体上高于另一个室内采样点。  相似文献   

17.
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建筑室内PM2.5污染来源、运动规律,结合室内PM2.5污染控制通风过滤模型,分析了通风换气对降低室内PM2.5污染浓度的影响,给出了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计算公式及简化选型计算公式,提供了室内PM2.5浓度控制标准要求,结合目前常见的集中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器配置工况,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集中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器等级组合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品德  曾敏 《重庆建筑》2021,20(10):42-45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空气污染愈加严重,有关PM2.5的信息受到广泛关注.PM2.5具有粒径小和成分复杂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PM2.5的治理不仅限于室外,室内PM2.5的治理也至关重要.由于城市办公族大部分时间待在办公室内,对室内PM2.5的治理便成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该文介绍了室内外PM2.5浓度的相关标准,分析总结了室内PM2.5的治理方法,可为室内PM2.5的治理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参加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的评价,在设计时,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案使各相关评价指标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值得探讨。室外污染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但在室内PM2.5污染控制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标准,传统的设计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室内PM2.5污染,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一种不同的净化方案来控制室内PM2.5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生态城某绿色建筑住宅项目为例,对绿色建筑室内PM2. 5评估与控制方法开展研究。通过相关研究调研发现室内PM2. 5浓度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从提高外窗气密性以及增加新风净化系统两个方面,对绿色建筑室内PM2. 5浓度进行评估与控制。初步得出结论:天津地区住宅项目外窗气密性等级达到7级且新风净化效率达到95%时,可将室内PM2. 5浓度降低至15μg/m~3,满足人体健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