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
网络媒介素养指网民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微媒体市场的发展日趋成熟,社会各阶层都受到微媒介平台传播的影响,微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介素养已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本文从传播学五要素:传播者、媒介、信息、受者和效果出发,以关注尘肺病的"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为例,探究社会化媒体时期公益传播对职业病救助的作用,以期实现公益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发展,构造了交互性、链接性较强的新兴媒介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渠道,引发了一系列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甚至大众传播方式的变迁。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数量史无前例的暴增,内容也趋向多样化,而且有很强的互动参与性,这些新的变化挑战了公众对信息的选择、批判能力,也是促进公众媒介素养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公众需要学会有意识的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辨,同时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而实现公众媒介素养的快速提升,则需要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
新媒体的发展给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而我国当前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存在重技术教育轻整体素养培养等问题。要使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有针对性且有效,必须以全面了解并真正理解青少年媒介生活为前提,着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批判精神和能力,并建立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8)
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网络媒介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网络媒介"双刃剑"的刺伤。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辨别能力不足时期,在网络媒介的冲击下,青少年容易误入歧途,对其生理、心理、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使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正确认识媒介信息,必须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个方面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Z1)
<正>媒介是连接传输与接收双方的中介,是传播媒体的总称。媒介素养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和有效使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独立判断媒介信息及其价值的认知结构。中医药院校青年大学生既具有着青少年思想特点的普遍性,又深受中医药传统思想的影响,表现为思想尚未成熟,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媒介即讯息",每个时代的主导媒介不同,对媒介素养的要求和实施方式也会有所不同。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社会对全方位拥抱自媒体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web2.0时代的技术又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本文以伦敦奥运会期间一起典型的"微博不实信息疯狂传播"事件为例,研究微博中不实信息泛滥的问题。从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入手,探讨其成因,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当前我国乡村的广告传播与城市广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成熟性相比,尚处于低水平层次,广告传播内容相对单一且不够规范。农村广告传播环境受地理、交通、文化、风俗等的影响,有其难以把握的特点。在发展传播学的视野下,农村广告传播应当更加注重企业和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农村受众的注意力资源,选择适合农村环境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中注重"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目的,逐步发挥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媒介力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自"把关人"理论提出以来,围绕的核心内容始终是信息,而在如今的网络空间中,存在着大量情绪的表达、传递和宣泄,这就为"把关人"理论丰富了研究对象,扩展了研究范畴。情绪把关应是媒介素养的构成要素,防止负面情绪的多级传播也应是媒体的重要职责。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媒体更要树牢情绪把关意识,做好情绪把关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2)
信息化时代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而教师的媒介素养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行。本文从教师媒介知识、媒介意识、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教师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从国家、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教师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特别是媒介文化具有新的发展形态。在当前广泛运用新媒体的人群中,青少年是最活跃、运用新媒体最多的群体。通过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对象开展调查,以青少年运用新媒体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为主线,深入了解新媒体与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新特点和新发现等,并针对性提出在新媒体时代加快融媒体建设、分阶段分层次对青少年实施教育与引导、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和打造主流文化网站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     
《Planning》2016,(6)
<正>网络媒体时代谁来担当媒介"把关人"媒介"把关人"理论是上世纪50年代传播学从社会学引入的传播控制分析理论,提出这一理论的传播学者怀特认为,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媒介组织者实际起到了"把关人"的角色,受众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媒介组织者的过滤和筛选的。在传统大众媒体占据主流传播渠道的上百年间,媒介"把关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在"全民记者"的时代大背景下,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南宁市中学生为例,通过运用调查问卷法和座谈讨论法,试图探寻和调查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也借此探讨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路径,以期引导青少年受众树立理性向上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Web2.0时代,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人们网络互动交流的众多社交媒体、社交工具中,最“出类拔萃”的就属社交网络SNSs,不仅方便个人之间的交流、信息交换,而且为商家与顾客进行品牌对话提供新的媒介。因此,许多商家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与顾客进行意见、建议等交流,以便可以利用用户的关系网更快速、广泛地将信息传播给多个顾客,由此形成了经社会化媒体传导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社会化商务。通过建立专属的社会化商务平台,一方面将顾客的关系网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产生强大的社交功能,另一方面信息病毒式传播,时效性和影响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4)
当下是"与媒共舞"的时代,我们需要媒介素养教育,然而理念上的"保护主义"、内容上的"文本解读"、方法上的"单一解构"、模式上的"单科建制"等错误取向构成了当下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困顿局面。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应从理念、内容、方法以及模式上寻找超越之路。我们要超越保护主义的理念,赋予青少年面对媒介文化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以培养真正的"媒介素养"为内容,采用"文化建构"的方法,探寻"融会教育"的模式,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4)
将青少年法治教育这一大命题放置于时代背景下,提出关于未来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思考。青少年法治教育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传统讲座,乃至纸质刊物这些已有形式,更要基于对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了解,充分借助新媒介时代的便利条件,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导者赋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构建立体化的法治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法治素养的提升。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切入点,探寻媒介如何为弘扬社会"正能量"赋权,进而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觉醒,在推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4)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媒体环境的深刻变化,同时深刻影响了信息传播路径与受众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而根植于新媒体技术的社会化媒体更是将其效应扩大化,以至有研究者认为信息碎片化时代已经来临。本文旨在分析信息碎片化所塑造的媒介环境及其对于传统媒体新闻策划带来的影响,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传统媒体当前进行新闻策划所面临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新闻策划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41)
<正>媒体素养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于对信息的认知、判断和理解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关注社会热点,指导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获得有用信息,这就体现了学生媒体素养的重要性。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要尝试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并借此引导学生寻找话题,找到写作素材,丰富写作体验,并更好地和他人开展写作交流活动。一、捕捉信息,生成话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素养高的人能凭借各种媒介快速获得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3)
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伴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以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依托其跨越时空和传播迅速的优势,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本文试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比对,主要从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等方面探究其传播模式,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传播,对其中的"文化霸权"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