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矿井提升机信号系统,该系统采用RS485通讯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矿井提升过程中的信号传输问题,不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节省了通讯电缆投资。该系统还采用音频通讯技术和发光二极管阵列,用汉字和声音显示各种传输信息,提供了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俊  雷兴  邹德东 《煤矿安全》2011,42(9):128-130
现代化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集约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原来采用双绞线电缆传输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长距离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都受到很大制约,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介绍了利用光缆传输介质组成的工业以太网+由双绞线电缆为传输介质的CAN总线模式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随钻测量中数据传输方式的发展历程、分类方式、工作原理,对各种数据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应用范围、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种技术之间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对随钻测量数据传输方式的发展趋势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展望。电缆有线传输是双向传输而无需井下供电,难点是电接触环的安装位置,目前有4种主要方法。钻杆有线传输的优势是双向传输,数据传输深度高,但技术难点在于接头处信号传输不稳定,而智能钻杆是其发展趋势。泥浆脉冲数据传输方式有3种,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是正弦波信号传输方式,未来发展趋势是连续波信号传输方式。电磁波数据传输方式随着近些年电子通讯技术的进步正在迅速发展,其技术难点是信号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数据传输深度,中继站的优化设计是一大发展趋势。声波和光纤等数据传输方式大多处在试验完善阶段,但作为随钻测量数据传输方式的技术储备,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矿井提升机信号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矿产提升过程中信号传输问题,不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行性和信息量,同时节省了通信电缆投资。此外,该装置还采用了发光二级管阵列,用汉字显示各种信息,提供了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5.
存储式多点连续测斜仪,它主要解决了在钻孔测斜技术的电缆传输中,电缆笨重、易损坏、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远等问题,并以存储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记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以G.SHDSL技术为基础的矿井信息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铜制双绞线作传输介质,用现今应用广泛的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可实现矿井的井下、井上信息与数据的同步传输。  相似文献   

7.
存储式磁阻多点连续测斜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存储式磁阻多点连续测斜仪主要解决了在钻孔测斜技术的电缆传输中,电缆笨重、易损坏、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远等问题,并以存储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记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琮 《同煤科技》2004,(2):27-2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矿井提升机信号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矿井提升过程中信号传输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信息量,节省了通信电缆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地下铲运机遥控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铲运机遥控控制系统由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车载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无线数据传输系统采用两套专业数传电台,用以完成对地下铲运机的车辆状态信息检测,控制信号的传输,以及视频监控设备的数据传输。车载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通讯方式为异步通讯。上位PC接收由遥控操作室发出的遥控控制指令,依据研发的地下铲运机控制策略解释分解遥控控制指令,传输到下位PLC,由下位PLC执行遥控控制指令,完成对地下铲运机的操作控制。  相似文献   

10.
兰建容 《山西煤炭》2010,30(3):73-75
以普通双绞线数值模型参数为基础,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推导出矿用双绞线的数值模型参数,建立了矿用双绞线的RLCG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矿用双绞线的信号传输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煤矿井下信号传输一般采用电缆,但是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文中设计采用光纤代替传统电缆进行信号传输,设计了矿压监测信号的光电传输系统。并利用PSPICE软件对所设计压频(V\F)转换方式的光电传输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了其相关技术参数及输入输出波形。  相似文献   

12.
存储式压电陀螺测斜仪是用于磁干扰矿区孔内顶角及方位角的无缆自动记录测量仪器。它主要解决了电缆传输中 ,电缆笨重、易损坏、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远等问题 ,并以存储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记录的问题。介绍了存储式压电陀螺测斜仪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煤矿设备数据传输的纠错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付喜辉  丁文龙 《煤矿机械》2011,32(2):241-242
针对煤矿井下设备通讯由于信号不稳,无法满足重要数据可靠传输,提出了一种汉明码结合二维奇偶校验码的数据传输算法。该算法不仅利用汉明码能够纠正传输过程中的一个错误,发现2个错误,而且结合二维奇偶校验码将传输过程中的2个错误纠正过来。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突发干扰的能力,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ADSL的矿井监控信息宽带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光纤传输方式的缺点和采用视频电缆传输方式的不足,分析基于普通双绞线的ADSL传输技术的优点,介绍一种基于矿用ADSL传输技术的矿井监控系统,并就系统实现的现场数据采集、ADSL接入方式及数据的处理与传输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分析采用图像的动静识别算法提高视频的传输效果,改变由于受ADSL带宽的限制而对视频数据的处理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实现矿井监控带宽传输的方法.在现行条件下,基于ADSL技术的矿井监控信息宽带传输模式是远程监控较为可行的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5.
韦钊  张瑞新  何桥  张帅  岳海峰  周立林 《煤矿安全》2016,(4):232-234,237
为建立煤矿井下隐患排查信息传输系统,在采用光纤作为煤矿隐患信息数据传输主要介质的基础上,提出采用SHDSL技术以电话双绞线作为辅助数据传输介质,进行井下数据传输系统的延伸,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井下隐患信息传输平台的基础上,引入移动手持终端作为隐患闭环管理的主要载体,对基于井下数据传输系统的煤矿隐患闭环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引入了隐患排查信息时效性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了煤矿隐患闭环管理流程,对煤矿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布线技术借鉴了早期的ISDN采用的传输介质(4对芯双绞线)和端口(8针模块)连结技术,其初衷是想用这种传输介质传输多种信号。但是利用一种传输介质传输多种信号并不等于就是综合传输多种信号。直到现在楼宇的电话、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弱电信号,也没有聚于同一根4对芯UTP(非屏蔽双绞线),所以说,综合布线至今也没有综合。至  相似文献   

17.
吴登先 《现代矿业》2019,35(4):136-139
为增强杜儿坪煤矿运输信集闭系统的信号通讯能力和提高信集闭系统对矿井运输大巷机车运行的监测监控能力,对该矿信集闭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在井下运输大巷的南大巷人车场口、北一石门口及北二大巷口分别安装1台智能通讯器,分别负担南大巷、北一大巷及北二大巷方向的信集闭系统运行。同时将井下智能通讯器和地面调度之间电缆信号传输改用光缆进行信号传输,通讯器和局部控制分站之间也由原来的电缆信号传输改为光缆信号传输。光缆信号传输距离远、损耗小,更有利于信集闭系统对下游设备灵活、快捷、准确地传输信号,更有利于提高信集闭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升级改造后,提高了系统通讯器的通讯能力,提高了系统信号传输效率,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对运输大巷机车运行的监测监控能力和调度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保障矿井高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分析矿井高压电缆的老化机理,发现伴随着电缆绝缘的老化,电缆发出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也会发生变化,基于此提出了可通过监测电缆局部放电脉冲信号的变化来间接判断电缆绝缘的老化程度的构想。设计了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通过应用数据采集模块来采集电缆局部放电脉冲信号,再对采集到的局部脉冲信号进行降噪处理,这些经降噪处理后的局部脉冲信号经光纤通讯网络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对高压电缆实际绝缘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科学诊断,经试验测试,该监测诊断系统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为高压电缆绝缘状态的判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煤矿机械》2015,(11):285-287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特殊性要求,针对煤矿采用有线通讯存储式测斜仪,来实现同步机和测斜仪之间的通讯。该方法需要多种连接线缆、成本较高且使用比较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煤矿井下钻孔测量系统蓝牙无线传输策略,该方法能够实现了在同步机和测斜仪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20.
采煤机遥控器多数采用开环无线传输控制系统,在复杂工作环境下常因干扰无法稳定正常工作,提出一种基于AVR嵌入式系统的采煤机遥控器。该遥控器使用闭环反馈控制线路,结合数据链检测技术,通过对信号完整性监测与收发信号比对,避免了干扰对系统通讯传输中造成的损伤等影响,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嵌入式模块的开发性,添加了远程监控与指令记录智能化功能模块,实现了在线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该智能遥控器经调试与仿真验证,多项功能均能按预要求进行,实现了远程无线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