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2017,(4):73-74
文章介绍了王楼煤矿推广应用的"三违"多维度综合分析理论,该矿通过应用该理论对煤矿"三违"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适合煤矿特点的"三违"多维度综合分析体系,能使煤矿对"三违"进行惩治,实现了从"简单制止处罚"到"综合分析治理"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浅析煤矿“三违”成因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矿事故有80%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所导致的,"三违"行为是煤矿事故的主要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矿企业防范"三违"就是预防事故。通过对庞庄煤矿近年来发生的伤亡事故和查处的"三违"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三违"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剖析了"三违"行为的成因,探求了防范"三违"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康阳 《煤》2010,19(Z1)
分析了在煤矿生产中"三违"的产生根源,认为"三违"是事故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完善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等预防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煤》2017,(11):47-49
介绍了煤矿"三违"的定义,通过对发生"三违"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控制"三违"的措施,以期通过预防控制"三违",提高人的行为安全,进而促进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煤矿事故"三违"行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事故"三违"现象及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三违"之所以发生,是与行为人的素质、心理、行为动机,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同时总结了"三违"现象产生的宏观原因,认为只有从"三违"产生的原因着手,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式的处罚为主动提前预防,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三违".最后,分析了"三违"现象产生的心理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违"行为是导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对企业及工人等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煤矿企业"三违"现状、产生原因,提出反"三违"的措施建议,可指导煤矿规范操作行为,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煤矿"三违"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杜绝.煤矿区队是安全管理的主体,通过给区队下达控制指标、同时又给科室管理人员及专职安检人员下达抓"三违"指标减少"三违"的发生,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强化安全管理 遏制“三违”现象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同类行业排居首位.因此,如何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成了每个煤矿企业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据统计,职工的"三违"行为是煤矿事故频发的"罪魁祸首".针对"三违"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秦福焱 《煤》2020,29(7)
安全罚款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三违"行为人的经济处罚。早期的安全罚款,是对员工"三违"行为的单向惩罚。目前部分煤矿企业开始实行"罚款返还"制度,只要员工在接受罚款后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主动安全、无"三违",就可获得前期罚款不同比例的返还。文章就煤矿反"三违"、"罚款返还"制度及罚款返还制度的正向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煤矿安全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煤矿生产中"三违"成因的总结分析,提出了"群知群防、群反群控、奖惩并重、帮教为本"的"三违"整治基本模式,从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机制两方面研究,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管理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煤矿“三违”行为的心理致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违"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安全心理学出发,通过分析"三违"人员的心理状态,认为侥幸心理是"三违"存在的基础,并提出了煤矿安全双保护层和事故发生具有小概率特点是违章心理存在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克服安全生产侥幸心理、减少"三违"现象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煤矿安全隐患及"三违"的分析、研究与定性,形成了隐患编码大全,并结合付煤公司安全信息处理流程、生产设备管理及预警预报机制,设计开发了"安全质量隐患编码大全预警防控管理系统"软件,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职工"三违"行为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手段落后,安全行为管理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不足等问题,以安全管理理论为基础,基于Web Services技术,开发了网络化煤矿三违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分为部门和人员管理、"三违"分类管理、"三违"行为信息管理、处罚管理、"三违"查询管理、"三违"统计管理、培训管理、报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等几大模块,通过将部门、人、三违信息等进行规范编码,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开辟了安全信息传递、管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李海宏  吴悠  郝雅琦  郭金山  张江石 《煤矿安全》2020,51(8):256-259,264
为研究煤矿员工"三违"行为的致因因素,对鄂尔多斯4所煤矿近期有"三违"行为的96名矿工进行了座谈调研。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并采用NVivo质性分析方法,对座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包含不安全物态、不安全动作、个人习惯性行为、组织管理漏洞与安全文化缺失的5个树状节点及其24个子节点,并绘制出"三违"行为节点逻辑关系图,构建了煤矿员工"三违"行为具体致因链。通过分析"三违"行为树状节点编码数据,以编码参考点数对各树状节点的子节点进行频次统计,确定了致因链各部分频次最高的节点。研究表明,设备故障或工具破损(30.20%)与作业空间受限(23.96%)等子节点是影响不安全物态的重要因素;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61.46%)、未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53.12%)与安全监察不到位(48.96%)等子节点是导致不安全动作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008年,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为进一步规范职工安全作业行为,近日出台了《"三违"管理办法》,科学界定了各种"三违"陋习的危害性质和处罚标准,引入人性化管理,推行"三违"积分责任追究预警制,促使职工安全自主保安管理,构建安全本质型矿井。该矿为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职工自主保安管理意识,扼制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三违"陋习,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职工安全手册》规定,鉴于我国煤炭行业近年来事故频繁发生血的教训和矿安全工作实际,对"三违"陋习产生和危害性,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近日出台了《"三违"管理办法》规定,对在煤矿生产运输、顶板、放炮、机电、"一通三防"及其他生产工作中及易出现的"三违"现象的9种轻微、134种一般和39种严重"三违"危害性质及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了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近几年我国煤矿一般事故的规律特点,以2019—2021年的煤矿一般事故统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轨迹交叉模型分析了一般事故的规律特点。构建了煤矿一般事故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一般事故的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一般事故防控的重点和方法。结果表明:一般事故发生与安全管理密不可分,且与煤炭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关联度较大,需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效率、减少作业人员。一般事故防控受辅助运输装备智能化、取消绞车和团队互相监督等影响较大,需在“三违”控制、职工风险意识、智能化建设、制度建设、制度考核等方面同时发力,提高煤矿一般事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建军 《煤》2020,29(8)
"三违"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反"三违"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和煤矿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就"三违"行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对行业内安全管理做法的总结,提出反"三违"应从企业管理层面做好三个强化、从行业监管层面要做好两个强化,通过"五个强化"提高反"三违"效果,进而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晓晨 《煤》2005,14(1):75-76
通过对"三违"事件及事故案例的分析,以及煤矿生产中职工发生"三违"的心理分析,提出实际工作中要杜绝"三违"行为,在强化安全教育,引导职工干标准活的同时,必须依靠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煤矿"三违"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煤矿生产中职工发生的"三违",其心理状态主要有九种类型:侥幸型、麻痹型、情绪型、冒险型、逆反型、盲目型、迷信型、凑合型、松懈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创建隐患信息管理平台、突出"三违"治理重点6个方面介绍了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新兴煤矿在安全管理上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