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江西省德安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文章主要对地质灾害发生与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计算,运用MapGIS对影响因素进行数字化,并利用提供的图层叠加分析功能对德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把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划分为易发区、较易发区和少易发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呈易发多发态势。通过收集以往地质灾害研究成果,整理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因素,选取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地质灾害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易发程度指数。最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东莞市斜坡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成果,划分出斜坡地质灾害高、中和低易发区,为东莞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京山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选取衡量崩滑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影响其发生、发展的7个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单因子的权重,并基于ArcGIS技术,将各因子进行信息提取得到各因子图层后,再对图层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分别以网格和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对京山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分区,对比分析两种评价单元的分区结果。通过对比,小流域评价单元比网格单元更适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及地理影响科学评价,实现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山西省矿区地质灾害现状,针对矿区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查询及地理影响评估的需求,将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基于web GIS,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以及B/S 架构实现系统在线运行,对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核密度分析及地灾危险性分析等功能进行设计开发。本文基于系统处理结果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如下结论:(1)地形、植被覆盖度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重要因素,但其对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2)就灾害点危险性而言,崩塌灾害是山西省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地裂缝灾害虽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但其平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朱远乐  王涛  孙昱 《采矿技术》2018,18(4):50-54
将局域层次和场地层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运用GIS对尾矿库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尾矿库的自身特点,总结尾矿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拟定各类评价因子;采用GIS分析方法与其他技术手段对野外数据以及室内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选取评价因素并建立评价因素的分级标准;针对常规的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模型,对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致灾影响因子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尾矿库滑坡灾害的危险度进行分区,然后将分区结果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
张耀  黄美涛 《陕西煤炭》2012,31(6):47-49
依据陕西省南郑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资料,介绍了南郑县的自然概况,对南郑县的地质灾害类型、现状以及发育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共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沁水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沁水县境内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共计15处,占沁水县地质灾害总数的25.4%。结合沁水县滑坡地质灾害最为易发的实际情况,选择沁水县中村镇北岭村马邑沟自然村滑坡地质灾害作为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滑坡的类型、发育特征、形成原因及发展演化趋势,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评价,为未来沁水县区域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怀化市中方县是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当地的投资环境乃至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构成威胁.在介绍中方县的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阐述中方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将中方县划分为3个大区共10个亚区.并在此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基础上划分防治重点区.划分结果比较符合中方县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中方县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采空塌陷、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研究通过对康定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确定了16个参评的危险性因子、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予以分级赋值;根据危险性综合指数进行危险性一级分区与评价、在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中以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为主划分亚区。其分区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永新县位于江西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通过对历年来已发生的370处地质灾害的综合研究,总结了永新县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对区内各类地质灾害进行孕灾环境分析,研究了与地质灾害发育相关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等孕灾因子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受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控制和影响。充分考虑区内地质灾害孕灾环境,以工程地质岩组和地形地貌为主控因素,将永新县孕灾环境划分为3个大区和19个亚区,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为地质灾害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歙县的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降雨等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当地社会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详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5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易发程度指数法和GIS的空间分析对歙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与评价。评价结果:将歙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级: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分别占全县面积为26.99%、59.88%、10.21%、3.92%。易发性区划为歙县土地利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并为全国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依据珠海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基于ArcGIS软件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基础上分别以土地利用现状及人口密度因素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指标,通过软件平台的栅格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整合,最终将珠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的危险分区,为各级政府的地质灾害分区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GI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空间信息管理、分析和预测评价,设计了一套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权重值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模型,建立了一种专题型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HIS),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为四个级别,用以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易发程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陕西华州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确认区内92处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21处,崩塌66处,泥石流5处;规模巨型2处,大型有4处,中型11处,小型75处。总体特征为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范围大,局部地区密集,小型灾害多,影响因素多,发生频率高,发育特征明显。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评价因子,建立易发程度评价体系,对华州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价露天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发现应急能力的不足,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应急组织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3方面,共选取15个因素对露天矿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分析了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哈尔乌素露天矿。  相似文献   

17.
梁祎玮 《中州煤炭》2022,(12):119-124
为解决长期发展过程中大量累积的地质生态灾害问题,提升地质生态环境下次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结合网络通讯手段对地质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发育规律进行预测,按照多因素考虑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设计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下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更精确地评估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位置,有利于快速建立自然生态条件和次生地质灾害之间的联系,促进更加合理的规划通行线路。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宜城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野外成果,在易发性区划评价上主要选取不同环境条件下样本,运用灰度分析评价法来分析样本之间关联度,确定宜城市境内5种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因素的权重,结合GIS栅格处理技术,从而定量分析得出宜城市全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为宜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勘察,着重对矿山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矿山开采、生产和矿山周围自然环境及人类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谷城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城县是湖北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发现各类地质灾害194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总结各种致灾因素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影响,对县内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分区,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对策及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