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煤层底板承压水突出是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之一,要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需对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准确评价。为保障里必井田承压水带压开采的安全进行,基于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理论分析,采用常规突水系数法和等效厚度突水系数法,分别对里必井田内3#煤和15#煤的奥灰水突水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奥灰水对于3#煤的开采影响不大,但在局部构造及陷落柱发育地段及采区东北部区域仍存在一定的突水可能性;奥灰水对15#煤开采具有较大威胁,大部分区域具有较大突水危险性。等效岩层厚度法计算的突水系数考虑了不同性质岩层的岩石强度和阻水能力,计算更接近生产实际,结果更可靠;且在对突水系数法进一步优化后,其评价的结果可以更精确。 相似文献
4.
5.
陶二煤矿开采的二叠系山西组2#煤层,在四下深部采区受底板奥灰水的影响很大,通过多年的开采实践,对底板水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承压水体上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对矿井安全生产和深部开采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奥灰水是汾源井田5号煤层开采的主要水害威胁。采用突水系数法对汾源井田5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研究。分析了5号煤层底板奥灰水压、开采对底板的扰动破坏,隔水层阻水能力、承压水导升高度、奥灰顶部相对隔水层厚度等因素。结合井田钻孔资料,计算了突水系数,绘制了奥灰突水系数等值线图,划分了井田带压开采安全区、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井田带压开采危安区的划分可为汾源矿井带压开采区采掘方案和矿井防治水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3)
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主采煤层形成时古泥炭沼泽的水介质条件及演化序列,为煤炭清洁利用、富油煤的赋存特征等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基于神府矿区青龙寺井田主采煤层5~(-2)煤的显微组分特征、煤化学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结果,划分了宏观煤岩类型,总结了煤化学特征,重点对该煤层的煤相及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开展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从底板至顶板方向,5~(-2)煤层垂向显微组分含量构成6个演化旋回,对应煤相演化的6个阶段,其中第Ⅰ阶段至第Ⅲ阶段,成煤作用由湖泊湿地沼泽相开始,至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或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结束。第Ⅳ阶段至第Ⅵ阶段,成煤作用主体经历了湖泊湿地沼泽相。时间序列上,5~(-2)煤层的沼泽水体的水介质条件呈现出波动式变化,第Ⅰ、第Ⅱ和第Ⅳ阶段水动力条件经历了由强变弱的演化过程,第Ⅲ阶段水动力条件经历了由强变弱再增强的演化过程,第Ⅴ阶段至第Ⅵ阶段水动力条件由弱至强的演化趋势,阶段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单个旋回多表现为底部盐度低、顶部盐度高的特征,且各演化阶段盐度变化的趋势与煤岩学参数指示的水动力条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9.
从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和开采情况对龙潭中井田中 2 3 # ,2 8# ,3 6# ,3 8# ,4 2 # 非主采煤层局部可采性进行了分析 ,从中找出稳定可采块段 ,为主采煤层开采时进行配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下峪口煤矿在开采11~#煤层时受到底板奥灰水突水的威胁,分析了下峪口煤矿的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在此基础上运用突水系数法对11~#煤层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稳定,岩性致密,阻水性能较好;11~#煤层仅井田浅部一水平与以北邻近一水平边界区域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小于0.06MPa/m,为带压可采范围,井田大部分区域底板突水系数为大于0.06MPa/m的危险区与大于0.1MPa/m的极危险区,需要谨慎开采。研究结果为下峪口煤矿带压开采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采掘区域及开采条件的变化,屯兰煤矿8号规划工作面内及周边断层发育,存在潜在的奥灰突水威胁,故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8号煤层后续工作面带压开采的安全性、可行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8号煤至奥灰含水层间岩层抗水压能力和隔水能力中等,采动影响下底板破坏深度为21.07~26.55 m,实际承受的水头压力值均小于安全水头压力,正常块段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小,建议8号煤后续开采工作面规格为:走向最长1 500 m,斜长最大不超过200 m.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计算新义煤矿一水平工作面底板岩层采动导水裂隙带深度,对计算出的突水系数绘制成等值线图进行带压开采可行性分区,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保水采煤基础上,通过对长壁限高开采、长壁留煤柱支撑开采和"采12留8"条带开采三种采煤方法的比较,得出经济开采方案,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而确定大梁湾合理开采方案,为榆阳区煤炭经济开采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