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到环境的限制,小学生的性格孤僻、自卑,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使德育工作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生需要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在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下,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前提,理论联系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增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学校和班级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规则教育。教师要坚持教育原则,发挥教师角色的转变。家庭教育中,要促进其"知"、"情"、"信"、"义"、"行"五个环节的开展。学校要联系家长和社会构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施、监督和评价等环节公平、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仅要依靠学校教育,还要依靠家庭教育。唯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家长与教师并肩才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通过实施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紧紧围绕"唤醒意识、畅通渠道以及搭建平台"三个方面展开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要做好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就要让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对教师满意,把家长当朋友,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给家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合力,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6)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家庭教育是促进中学生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奠基石,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班主任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承担着联系家长和学校的重要使命,通过对本地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存在不同,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同,而通过对班主任作用于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班主任作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实施德育工作,以"爱"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运用"爱"的效应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家长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展让教师、家长、学生乐于接受的多种家校共育活动,其中"亲子共读"就是一种有效的共育形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在探索亲子共读的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同时对小学生来说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那么学校的教师和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者,就需要起到教育的义务,教师要起到教师的典范作用,积极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9)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高中生,学生的教育永远都是家校共担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初中班主任还是各科老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科情况,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8)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我们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使两者各展其能,相互促进,实现教育的最大成效。而搭建两者之间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2)
<正>如果说学生是一棵树苗,那么他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呵护,其中家庭教育又是培根教育,只有根部茁壮,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生存的品质。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不能替代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只有我们的家长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保证我们的小树苗有健壮的根部。所以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沃土,学校努力推进家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强调提高学校教育的同时,也给予家庭教育一定的重视。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各项能力和行为习惯也都处于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固然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理解。因此,本篇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探讨如何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7)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是小学生德育的两大场所。开展"家校一体"的小学德育工作,应以学校为主导,定期召开家长会,如开展座谈会、家长沙龙等活动来交流德育心得;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德育培训,开展多元化德育;建立信息互动机制,增强家校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家校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三管齐下,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4)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整合家校资源,发挥教师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家校共同体",能有效整合学生、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力量,以加强互相交流沟通协作,进一步和谐家校关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从现状分析、实践探索和反思总结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心理学原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旨在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家长的认知水平,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4)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它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意的言传身教、情感交流和生活方式等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的一种教育影响。而寄宿制小学生学习、食宿均在学校,他们年龄小,衣食住行全凭自己料理,生活负担重,压力大,致使家庭教育突现问题,但经家校紧密联系,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12)
随着现代各种通讯技术的不断扩容以及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学生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家庭教育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由此也给学校教育开展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只有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以及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水平、思想状态等,重视德育工作,转变教育途径,开展具有智慧型的德育,才能够使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1)
新时代正处于大数据时代,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校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学校和家庭必须思考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和优势,共建协同育人的方式,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进步。家校合作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关注家长心理健康,全方位教育学生融入社会,并利用数据信息开展远程家校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1)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的资本,也是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定位与评判。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就需要整合学校、家长、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和家校关系,提高教育管理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以"实施‘快乐争星’阳光评价,增强学生对学校认同感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学生的"快乐争星"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关爱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关怀下,通过一个个争星提升自信心和光荣感,激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在动力,发展了个性。研究中探索出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5)
当前,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盲目攀比开始出现,家庭教育比较薄弱以及学校教育的失误,使小学生中发生了违纪违法行为。学校、社会、家庭要齐抓共管,构建农村小学全方位法制教育网络,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