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2)
青岛市于2012年7月推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制度运行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广大居民的认同和支持也是影响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青岛居民参加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意愿的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子女数量、对自我健康状况评估、对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了解程度的差异等因素都对居民的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的差异对居民的参保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鉴于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失能的风险意识和对护理保险的认同感;同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缴费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实施四年多以来,作为"新农保"建设的重要主体,在一些试点县市,农民的参保率特别是主动参保率并不高。只有充分把握农民的现实心理需求、参与行为及其对该制度的满意度,才能为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才可能是有效果和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带动下,农民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和城乡过渡性特征。通过对湖南省宁乡市7个乡镇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居住地选择和住宅建设要求两个方面研究了当前农民的居住意愿,据此分析了农村农民和城镇农民的各类住宅需求。研究发现:人口年龄构成、家庭年收入、收入来源、现有住房形式和建购房目的等是农民住地选择和住宅功能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村农民需要"农和新"的绿色人本化住宅,城镇农民需要"宅店结合"与"住工兼顾"的住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57-58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致使城市居民的数量不断攀升,但长期的都市生活加深了城市居民的疏离感和失落感,面对强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他们十分向往质朴、安逸的乡村生活,因此,乡村旅游成为众多城市居民舒缓身心压力的方式。基于以上特点,本文将城市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客源,依据理想期望特征和心理感知特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意愿,并结合饮食需求、住宿需求、购物需求和交通需求四个部分,深入研究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最后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文章以湖北省枣阳市为例探索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及制度。根据实地企业调研分析影响企业及职工参与养老保险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收支两条线、企业和职工双重视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实地调研以湖北省枣阳市相关企业为基础,分别涉及对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负责人的访谈以及对调查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在数据搜集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职工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总人口数、家庭老人数、对养老保险了解程度、是否签订合同、单位性质、职业特征等变量均与其是否参与企业养老保险存在显著的关系。最后,通过对枣阳市养老保险风险评估及在微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参保缴费基数不宜过高、避免"五保合一"造成小保险拖累大保险、经办机构应进一步科学设置等政策建议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
落实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要求,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这需要深入分析养老保险缴费对不同企业的具体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减免补偿研究"调查数据,运用交叉分析和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中国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压力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由于用工人数增加和物价水平上涨双重因素的作用,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养老保险压力最大。养老保险缴费率、养老保险缴费占总成本的比重、用工人数、企业收益、是否享受养老保险缴费优惠等因素是造成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压力的主要原因。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压力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使企业养老保险费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降低,促进社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压力,实行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对于一些新型企业或暂时困难企业,实施企业养老保险费减免或延迟缴费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研讨的形式,构建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消费者需求因素分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经验与住户实际感知,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需求因素进行权重划分,并形成需求因素的分级体系。通过研究,希望能实现绿色建筑功能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增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强化绿色建筑推广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基于2015年7月-8月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370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身体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交流次数、家庭年收入这5个变量对农村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意愿正向影响显著。没有配偶比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入住社区养老意愿的可能性增大1.474倍;老年人的子女数每减少一个,愿意入住社区的可能性增大2.351倍;家庭年收入每上一个档次,愿意居住社区养老的可能性就增大1.918倍。精神慰藉变量负向影响显著。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收入水平、是否有稳定经济收入对社区养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指出中国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福利一词也越来越多为人所谈论。本文以农村养老保险为切入口,研究社会资本、党员身份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程度、知情程度、未来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农村的福利情况。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六个假设。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社会资本对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否知道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将来是否加入农村养老保险都有积极作用;党员身份与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否知道自己的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将来是否可能参加无关。结果表明,提高村民的社会资本,加强他们的社会交往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改善福利,所以可以提高村民小组活动和村民大会的频率以增加农民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多从城市角度研究问题,缺乏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关注,缺乏对农民意愿、需求的尊重和体现。本文以藁城市城乡统筹规划为例,尝试从农民的视角来统筹城乡发展。在对农民意愿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城乡差异,尊重农民意愿,实现规划方案向规划政策的转变"的规划思路,并在聚落体系、设施配套、产业发展、村庄重组以及政策设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体现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以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为基础,测算出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住房有效需求,通过测算家庭住房保障线和各收入阶层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对比衡量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保障水平,进而科学确定保障对象和保障范围,并为建立更加完善的住房傈障体系,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
论文首先以曾华源儿童八类需求为基础,依从生态系统观点,提出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的需求可进一步划分为修补儿童生态系统的需求和特殊困境延展出的特殊需求。在梳理我国特困儿童救助政策和资源基础上,文章最后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讨论了现有西部农村特困儿童救助资源效用最大化问题,提出在西部各省市区县一级教育部门建立农村特困儿童救助协调中心有利于提升救助资源效用观点,并论述了协调中心的三个工作职责和三大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3.
洞察居民的住房需求结构是科学制定住房市场供给政策的前提。不同城市住房市场差异化现象日趋显著,“因城施策”成为住房市场调控的主导原则。为弥补当前对小城市住房市场关注度的不足,将居民理性购房意愿与住房需求类别分析相结合,采用排序多元 Logit 模型刻画居民的购房心理,基于此应用多类别 Logit 模型推测合理的住房市场需求结构,并以江苏省小城市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结果可为相关决策部门合理制定住房供给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0)
在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该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文章探讨了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推进城市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手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以农民为主体,充分了解农民进城意愿,并按照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有效的引导才是快速、有效、健康、持续的城市化形式。本文以嘉兴市为例,在对农民意愿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嘉兴市第二次农村普查资料,通过数据整理与深入研究,分析了嘉兴城市化目前遇到的问题与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9):66-77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农村老年人社区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中山市3个镇对4800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护理需求方面: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类和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较高,其中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服药指导(34.6%)、血糖监测(34.6%)和血压监测(37.0%)的需求最大;就医意向方面: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结论:中山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较高,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意向有待提高,应加强社区护理的建设,满足居民的护理需求,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提出并构建衡量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价格模型,并以保障性住房标准消费水平为标准设定相关模型参数,通过对有效需求价格与实际住房售价的比较,将住房支付能力划分出四个不同等级.对2002~2007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标准支付能力以及近三年不同收入组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河北省城镇居民不具有完全的保障性住房标准支付能力,且支付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建设要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农村文化却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由“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转变。200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89404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00美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达到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在2000年下降到40%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下降到50%左右。随着我国农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8):75-76
大规模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有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与子女的代沟等其他因素。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空巢老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以期更好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从而寻求切实可行的举措帮助空巢老人实现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