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对性能稳定的彩色薄膜有机EL器件进行了研究.其中绿色有机器件的半亮度寿命为14000小时(初始亮度100cd/m2),已达到实用化的要求.红色、蓝色和白色器件的半亮度寿命(初始亮度100cd/m2)分别达到了3750、1016和2850小时.在得到稳定的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基础上,对矩阵显示屏及动态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面积为48mm×30mm、分辨率为2线/mm的96×60象素矩阵显示器,其中单位象素的有效发光面积为0.4mm×0.4mm,单元间隙为0.1mm.并设计了有效的驱动和控制电路,实现了无"交叉效应"的、高清晰度的动态图形显示.显示器在1/64的驱动占空比下的显示亮度大于100 cd/m2,屏的功耗为0.6W. 相似文献
4.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制及产品开发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阐明了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对比了无源矩阵和有源矩阵两种有机EL器件驱动方式,总结了有机EL器件的制作工艺。展示了现有的有机EL产品和各大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并且对有机电致发光现象发现以来的专利情况做了图表式总结。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几种典型的PM—OLED行驱动和列驱动电路,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并设计了具体的应用电路,介绍了目前OLED阵显示屏驱动IC的最新发展状况,阐述了用驱动IC来驱动OLED矩阵显示屏的方法,为OLED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7.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作了结构为ITO/PVK:TPD/Alq3/Al、分别以PET为衬底的柔性的和以玻璃为衬底的普通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对两种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光电流-电压曲线及量子效率-电流密度曲线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光电特性非常接近,但柔性OLEDs(FOLEDs)的开启电压略高;在20V电压驱动下,FOLEDs的亮度达到1000cd/m^2,量子效率为0.27%。对器件进行了抗弯折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致发光显示(ELD)技术的不断进展,ELD器件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对于ELD器件在军事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高亮度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发射光谱的窄化和高亮度,真空热蒸镀具有不同微腔结构的OLED(MOLED):玻璃衬底/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BR)(1~4对的SiO2/Ta2O5层)/ITO/空穴传输层(HTL,α-NPD)/发光层(EML,Alq3:Rubrene或Alq3:Coumarin6)/电子传输层(ERL,Alq3)LiF/Mg/Ag,其中沉积DBR结构采用电子束沉积法。实验表明:该MOLED的发射光谱半波长宽度(FWHM)随DBR层数的增加而减小至最小值10nm;并且在2层DBR时,掺杂Rubrene器件得到更大的电流效率,约20cd/A,最大亮度为2.6×105cd/m2。研究发现,蓝光MOLED能够对自发光产生吸收现象,降低了出光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显示的历史上,有源矩阵驱动有机发光薄膜技术将一辟一个新纪元。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信息产品和通信产品的飞速发展,对显示器件显示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些要求包括: 相似文献
11.
12.
有机发光器件(OLED)具有固体平板化的优点,用OLED制做平板显示器不仅重量轻和功耗低,而且能实现低成本的彩色大屏幕显示。本文从有机发光器件的原理出发,阐述了有机发光器件平板显示器的三色象元的一些实现方案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它们的基本结构及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液晶模块、LPC2138芯片组合设计出一个显示系统,同时运用Proteus技术对ARM7的LCD显示系统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一种比较方便快捷的方式去学习ARM或设计ARM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有机发光显示器具有自主发光、功耗小、驱动电压低、视角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平板显示技术新的研究热点.在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和发光原理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有机显示器件的三个核心部分-有机发光材料、显示面板和驱动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市场前景及可能的应用领域,最后指出有机发光显示器在产业化进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复合发光区域的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在OLED有机层中夹入与主发光材料不同的发光材料薄层标记发光区域,介绍了复合发光区域位置随电压变化而移动的现象。在以Alq为发光材料的单层器件中夹入0.5nm厚的红光材料DCJTB层,或在两个位置分别夹入0.5nm厚的橙光材料QA层和红光材料DCJTB层,研究分析了电压升高时发光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发光区域位置随电压升高由阳极一侧有机层向阴极方向移动;在有空穴阻挡层BCP层的器件中。在电子传输层与BCP层之间夹入10nm厚的DCJTB掺杂发光层,研究了不同电压时器件的发光颜色,发光区域位置在较低的电压范围内被BCP层限定,但发光区域在驱动电压很高时可越过BCP层进入电子传输层。 相似文献
17.
18.
研制了一种结构为Ag/Glass/ITO/TAPC/mCP/mCP∶Firpic/TPBi/LiF/Al/Ag/Alq3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ITO玻璃衬底背面生长一层Ag反射膜,使器件发出的蓝光被反射膜反射到顶电极出射。利用顶电极表面的Alq3光耦合层有效地提升了金属复合阴极的透射率,降低了器件的微腔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光耦合层厚度为30nm时,获得了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为8.91cd/A和5758cd/m2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EOLED);同时,在10V电压下,其色坐标为(0.157,0.320),当亮度从1cd/m2变化到5000cd/m2时,其色坐标仅漂移(0.002,0.010),表现出良好的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