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可工作在100~600℃温度范围的电感式单点钠液位计的结构与性能,着重介绍了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励磁电流频率的确定、测量系统的组成、模拟实验和钠液位测量操作,其测量误差为±2 mm。  相似文献   

3.
4.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HCOTSG)是一种蒸汽发生器常用形式。得益于其特殊的优势,HCOTSG被广泛用于各类反应堆动力系统中。本文提出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液态金属HCOTSG的壳侧液态铅铋、管侧两相流体进行耦合流动传热计算的CFD方法,并通过与相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HCOTSG在典型工况下开展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蒸汽发生器内部的热工水力参数分布情况,并对其内部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为液态金属HCOTSG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及结构设计优化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建强  冉旭  杨帅  张斌  朱继洲 《核动力工程》2007,28(3):65-67,102
根据空间快堆的具体特点,采用液态金属锂为控制材料.本文分析了反应堆的启动特性、燃耗补偿特性、应对失流事故和超功率事故的特性,验证了全自动液态金属控制用于反应堆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熔融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蒸汽爆炸粗混合理论分析,本文对高化学活性液态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过程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液滴细粒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液态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爆炸的机械能释放模型及爆炸压力峰值模型,研究表明溶解在金属液滴表面热边界层的氢气快速释放将导致熔融金属液滴表面细粒化,使高化学活性液态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面积瞬间增大,快速释放的化学反应热使能量释放量级增加,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能够分析不同液态金属初始温度和液态金属初始质量对能量释放及爆炸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惰性气体对降低液态金属起始沸腾过热度有重要作用。通过考虑壁面孔穴内惰性气体的体积变化及扩散作用,分析了池式沸腾核化过程中局部参数的变化,并研究了惰性气体作用下不同变量对液态金属起始沸腾过热度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惰性气体可引起复杂的次级效应,为进行准确的热流密度、压力等变量的影响分析,应充分考虑核化过程中惰性气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液态金属实验回路(LMEL)是国内唯一用于聚变堆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和材料相容性研究的大型实验装置。与国外同类先进的装置相比,回路流程和运行方式均有重大改进,使其更先进、安全并具有多功能。回路运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钠-钾低共熔合金(22Na78K)为工质,研究MHD效应,LMEL的最大哈特曼(Hartmann)数M和相互作用参数N分别为0.75×104和2.5×104;第二阶段以液态锂为工质,研究结构材料与锂的相容性,最高温度和流速分别为520℃和1.38m/s。  相似文献   

9.
Kim.  YS Olan.  DR 《国外核动力》2000,21(1):26-36
为提高间隙热传导率,建议将液态金属用传统轻水堆棒的间隙填充材料以取代原来的氦气。此概念的可能应用范围包括动力堆燃料棒、专门目的试验堆实验棒以及混合氧化燃料棒。已开发出一种新颖的制造方法来确保将液态金属均匀地填充到燃料和微棒包壳之间的间隙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紧凑型压水堆提出了一种可代替固体控制棒束的反应性控制方法—"液态金属控制",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固体控制棒因机械传动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大幅简化堆芯结构设计,而且还具有布置灵活、反应性控制能力强等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热功率为180MW、平均功率密度为91.2MW/m3的紧凑型压水堆,堆芯寿期可以达到1 000EFPD。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影分解的双能CT液体探测方法能有效抑制射束硬化效应的影响,但对于由高密度金属容器包装的液体检测,原子序数的计算误差较大。本文在双能分解预处理CT重建框架下,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了一种针对高密度金属圆柱形容器包装液体的电子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计算结果的线性校正方法。该方法可大幅提高原子序数求解精度,且适用于多瓶液体同时检测。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放废液中铯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高放废液的放射性强、毒性大、组成复杂,从高放废液中分离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探索研究从高放废液中分离铯的方法,开发适合工业应用的铯分离技术,以解决从高放废液中分离铯的难题。一方面,我国现存的生产堆高放废液,浓缩倍数大、盐分高、放射性强,长期贮存风险大,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和民用核燃料后处理的工业化,动力堆高放废液的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需求,我国科技工作者们开展了大量从高放废液中分离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近几十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离子交换、萃取色层和溶剂萃取分离高放废液中铯的研究,先后开发了亚铁氰化钛钾离子交换分离工艺以及杯芳烃冠醚萃取分离工艺,并进行了热实验验证以及台架实验。杯芳烃冠醚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铯的工作不但具备了工程应用的技术条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3.
高放废液的处理处置是影响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放废液中分离出90Sr不仅能实现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置,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本文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的研究情况,从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色层分离法和膜分离法5个方面介绍了从高放废液中分离90Sr的方法,并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应变电测技术新发展及在反应堆结构等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的新发展:各种新型特殊高低温、防水、抗磁性、大应变电阻应变计,各种结构用压力、位移、荷载、加速度等新型应变式传感器以及新型高速静态数据采集仪,小型多通道动态应变及温度记录仪,超动态应变仪及相应测试技术.其次,列举了在电厂高温管道三通热态工况下的应力测试,核电厂结构构件高温高压下的应力测试,核电厂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新核反应堆运行中压力壳和管道首期应力测试方案等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同位素》2016,29(1):58-64
天然蒸发池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对放射性废液中多余水分蒸发、去除的一种处理方法。由于其对运行设施要求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日常维护,并具有对低放射性废液净化系数较高、处理量大、节能等特点,因此天然蒸发池技术成为一种较为常用的低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然而,天然蒸发池的运行设施占地面积较大,需要日照时间较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和经验,介绍了天然蒸发池技术的改进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从高放废液中萃取铯的杯冠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概要综述了与从高放废液中去除铯离子有关的杯冠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对金属离子的配位识别能力及分子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1 ,3 杯 [4]冠 6化合物对铯离子呈现出很强的络合能力 ,是分离铯离子的性能优异的新型萃取剂。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模拟高放废液中磷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法是在铋盐存在下,溶液中的正磷酸与钼酸铵形成磷钼黄(磷钼杂多酸),磷钼黄经抗坏血酸还原后形成磷钼蓝,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吸光度从而获得样品中的磷含量。开展了磷钼蓝吸收波长、形成酸度、显色试剂用量、稳定时间、干扰离子、重加回收率、精密度等实验。结果表明:在0.8mol/L硝酸溶液中,依次加入硝酸铋、钼酸铵、抗坏血酸能使磷完全形成磷钼蓝,在室温下、40min内磷显色稳定,于分光光度计695nm处有最大吸收,同时硅(0.3mg/L)、铁(4.0mg/L)、镍(2.9mg/L)、铀(0.8mg/L)、铈(0.8mg/L)、镁(0.4mg/L)、锰(1.0mg/L)、铝(2.0mg/L)、铜(1.6mg/L)、铌(0.2mg/L)、锶(0.4mg/L)不影响磷含量(0.2mg/L)的测定。采用该法测定模拟高放废液中磷的含量,重加回收率为99.80%~103.34%,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优于3.0%(n=6),满足分析要求,可用于真实高放废液中磷含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萃取液闪α能谱法是一种将萃取法、液闪法和α能谱法的优点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分析α核素,操作简单易行,可避免冗长的放化分离过程和复杂的α源制备程序。本文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真实高放废液中的α核素,分析结果与历史数据符合良好。针对真实高放废液的特殊性,即大量90Y干扰α/β甄别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来降低待测样品中90Y的活度以消除90Y的干扰,即推迟测量和稀释,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硅胶吸附去除高放废液中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内外对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去除Zr的研究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陈爽  何庆驹  周强 《核安全》2022,(1):7-12
屏蔽窗是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厂重要的观察设备,安装在热室与操作廊之间的混凝土墙体内,起辐射防护和气密通风隔离作用.为确保厂房运行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控制在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限值内,需要对屏蔽窗的辐射屏蔽性能进行优化设计.本文使用MCNP蒙卡模拟程序,对硼玻璃和铅玻璃两种屏蔽窗进行辐射屏蔽性能的蒙卡模拟研究,计算出能保障运行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