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中通过对基本的爆轰理论推导,并考虑稀疏波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推导了端面起爆驱动圆柱壳体的破片速度分布,可以看出其速度值的最大分布区域与通常的观点有差异,并提出了三种爆轰场等场强作用的形成方法.该理论分析结果可为爆轰加载研究及战斗部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战斗部对混凝土先侵彻后爆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编光滑粒子动力学( SPH)程序给出战斗部对混凝土先侵彻后爆炸的数值模拟。在侵彻阶段弹体划分成Lagrangian标准有限元网格,而混凝土则划分成光滑粒子。在启动炸药爆轰计算前将弹体材料的有限元网格也转换成光滑粒子。通过对混凝土先侵彻后爆轰的二维计算给出弹坑的最终体积,同时还给出战斗部壳体膨胀平均速度的历史曲线以及爆轰产物的平均压力过程曲线。  相似文献   

3.
射流侵彻混凝土靶的靶体阻カ计算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静  王成  宁建国 《兵工学报》2008,29(12):1409-1416
针对混凝土材料特性,应用球形空腔膨胀理论,得到了靶体阻力计算模型。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靶体阻力模型的可靠性。应用AUTODYN-2D程序对不同药型罩锥角条件下的射流形成以及射流侵彻混凝土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闪光X射线高速摄影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聚能射流形成数值仿真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数值仿真得到射流速度分布,从而得到虚拟原点位置。将数值仿真得到的侵彻空腔孔型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得很好。结果表明,应用本文空腔膨胀模型计算混凝土靶体阻力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分别制作了6组不同型式的靶体,进行了弹道侵彻试验研究,结合数值计算,确定了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钢筋混凝土靶体的侵彻不贯穿系数(Kpp),以合理确定混凝土靶体的侵彻不贯穿厚度(H);并定量分析了弹体侵彻深度(hp)及靶体背面支撑情况对(K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靶体材料及靶体背面支撑相同时,K pp随hp/d(弹径)的增大而减小;靶体背覆钢板对H的减小作用较小(不到5%),而靶体背覆砂土对H的减小作用比较明显(近20%).  相似文献   

5.
张凤国 《兵工学报》2009,30(9):1177-1180
本文对I-LJC状态方程作了进一步改进,同时给出了一种混凝土的拉伸损伤计算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LT2-2D程序模拟了混凝土靶板的损伤破坏情况。计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对弹体的侵彻过程起主要作用,而抗拉能力最终影响其损伤破坏情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分析弹体的侵彻过程和混凝土靶板损伤破坏上,本文给出的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特性对其损伤破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ALE算法的爆破战斗部爆炸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rib itrary Lagrange-Eu ler(ALE)算法对爆破战斗部在空气中的爆炸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建模过程中,炸药采用ALE单元,壳体采用Lagrange单元,空气采用Eu ler单元,同时建立炸药产物在其中流动的ALE初始空间网格,炸药和初始空间网格之间采用共用节点连接,炸药、壳体与空气网格之间定义耦合。计算得到了爆炸产物的飞散特性、压力场的分布规律和距爆心不同距离处的爆炸超压值。进行了地面试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7.
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对混凝土靶侵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光照相及威力效应试验,对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的特征参量及对混凝土的侵彻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药型罩结构所形成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的形状、头尾速度及对混凝土靶的侵彻参量,对比了半无限厚混凝土靶板及多层有限厚薄靶板对侵彻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两种药型罩结构能够形成较理想的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在混凝土靶中形成孔深与孔径兼顾的孔道.  相似文献   

8.
根据得到的侵彻近区速度场新的表征和侵彻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表达式,提出了弹体在混凝土靶体中侵彻与贯穿的过载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宽广的比例换算关系。计算得到了侵彻与贯穿时弹体的过载时程曲线。~通过与国内外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靶板冲塞型穿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刚性弹垂直撞击混凝土靶板的冲塞穿孔模式、耗能机理、弹道极限及剩余速度.应用空腔膨胀理论导出1、2阶段的耗能,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动量和能量守恒求得第3阶段冲塞耗能,由3阶段总的耗能最小确定塞块厚度,从而得到弹道极限、剩余速度解析式.与现有理论模型结果和弹道试验数据比较表明,文中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试验分析软件等装置,开展某型综合传动箱体的台架振动加速度试验,目的是获得该综合传动箱箱体受振动影响最大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振动加速度和激励频率,从而优化设计综合传动箱箱体.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对不同测点但工况相同、相同测点但工况不同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传动装置振动能量最大位置点为对应综合传动箱体轴承的箱体顶面(测点5),其转速值为2 300 r/min,引起较大振动的啮合激励频率为1 853 Hz、转轴激励频率为41.21 Hz.据此可确定综合传动装置优化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铜筋混凝土梁在低速冲击下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和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在低速冲击下的局部与整体变形和破坏特征,考虑冲击体头部形状影响的局部效应,研究以弯曲理论为基础,考虑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形成(准弹性阶段)和破坏(塑性阶段)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得出了钢筋混凝土梁在低速冲击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聚能射流侵彻混凝土靶板的工程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分析了聚能射流侵彻混凝土介质的整个过程,根据流体模型和流体一弹塑性模型分别推导了侵彻孔深和孔径的计算公式。通过将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工程计算方法可用于聚能装药对混凝土的侵彻参数计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侵爆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靶的侵彻能力,采用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战斗部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板的研究。通过对战斗部穿透靶板后剩余速度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研究了命中位置对战斗部侵彻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计算侵爆战斗部对钢筋混凝土靶侵彻能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战斗部与钢筋有接触时的侵彻能力明显下降,新方法基于战斗部对靶板3个典型位置侵彻的极限穿透速度得到战斗部平均极限穿透速度,更为全面地考虑了命中位置和弹靶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弹体头部形状对侵彻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弹头部形状的弹体侵彻混泥土进行试验研究。设计平头型和卵形型2种不同类型的头部结构,基于DOP(depth of penetration)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卵形结构弹体具有更好的侵彻性能,其稳定侵彻弹洞平直、弹道稳定、弹体结构抗弯刚度良好,卵形弹体头部越尖,侵彻性能越好。该研究可为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混凝土板的载荷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动力响应一致的原则,提出了将混凝土板所遭受的爆炸载荷等效为无升压时间的 三角形均布载荷的方法。采用量纲分析将混凝土板的最大动量及其达到时间作为等效参数,得到 了其在爆炸作用下的等效载荷超压峰值和持续时间与炸药当量和爆距之间的无量纲经验关系式。 通过对一定无量纲范围内不同工况计算结果的拟合,确定了经验表达式中的常数。最后,采用数值 方法对等效载荷和实际爆炸作用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等效方 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金晶  尚晓江  丁桦 《兵工学报》2008,29(1):85-8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值计算已经成为模拟在各种介质中的爆炸过程及其近场波动效应的重要研究手段。针对目前爆炸技术在工程的重要应用课题之一,即地下结构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震动响应数值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了适用于松动爆破的爆破震动的等效模型,该模型简单可行,基本反映了爆破震动过程的物理特征。利用该模型对爆炸载荷作用下地下结构的震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爆破在介质中激发的瞬态扰动及其传播的特征,如频率特征、振幅变化规律等,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解释了近场爆炸现象并为实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场地模拟实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宥效性,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徐春光  白晓征  刘瑜  刘君 《兵工学报》2012,33(5):566-573
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爆炸近区炸药、爆轰产物、空气等相互作用流场的数值方法。在欧拉型方法中引入了一种炸药、爆轰产物、空气3种组分的混合模型,该模型中炸药及爆轰产物采用Jones-Wilkins-Lee(JWL)状态方程,空气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固相与气相间满足等压假设和体积可加性,气相组分间满足等温假设和分压定理。该模型无需迭代求解,计算效率较高。化学反应率采用“点火—生长”模型,采用AUSM+-up格式计算通量。计算了空气中球形TNT装药的爆炸问题,可以清晰地看到爆轰波在流体界面上发生的透射、反射等一系列复杂作用过程。计算得到的超压峰值在直至距药球表面5 cm的位置都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冲击波到达时间、超压比冲量等与现有实验结果也符合较好,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