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由于边界大断裂的存在,基岩速度较高,而凹陷内部断裂下降盘的沉积岩速度相对较低,存在速度的横向变化,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的地质信息。针对泌阳凹陷陡坡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之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偏移归位准确地质体的成像整体上有明显改善,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解释的目的层层位与实钻结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由于边界大断裂的存在,基岩速度较高,而凹陷内部断裂下降盘的沉积岩速度相对较低,存在速度的横向变化,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准确的地质信息。针对泌阳凹陷陡坡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之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品质有较大的提高,偏移归位准确地质体的成像整体上有明显改善,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解释的目的层层位与实钻结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油气地球物理》2014,(3):22-26
四川盆地綦江地区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构造非常复杂。本文详细分析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参数(偏移孔径、偏移倾角、偏移距分组等)对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的对比。分析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地震信息,深层复杂构造成像、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加合理,能够较好地落实构造,反映其不整合及各种不同沉积结构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綦江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构造非常复杂。详细分析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中的关键参数(偏移孔径、偏移倾角、偏移距分组等)对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并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地震信息,深层复杂构造成像、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加合理,能够较好地落实构造,反映其不整合及各种不同沉积结构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5.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肇源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地层倾角较小构造相对不很复杂时,基于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时间偏移能获得较满意的偏移效果,但当地层倾角较大构造复杂时,NMO校正叠加剖面不等同于零炮检距剖面,因此,需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及该方法在大庆肇源南地区的应用效果。通过不同偏移方法的剖面对比说明,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剖面的断面清晰,断点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清晰,陡倾角构造的成像明显好于叠后时间偏移。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削弱倾角歧视影响, 将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与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算法(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 Stack by the Output Imaging Scheme,以下简称CRS-OIS)相结合,把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在该空间内实施CRS-OIS处理,再用相同的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到叠前数据空间.基于这种处理流程不仅得到信噪比明显提高的叠前地震数据,同时削弱了CRS叠加方法固有的倾角歧视影响.理论数据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偏移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激发单炮地震记录,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对激发的单炮记录进行成像,讨论了不同偏移距范围地震数据和不同偏移孔径对地震成像效果的影响;对实际连片地震资料进行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显示,适当的大偏移孔径下,相邻区块互相贡献使深层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对实际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陡坡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五块新老资料高精度地震资料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本地区成像的三个关键因素,采用子波匹配、叠前数据规则化等融合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了新老资料融合一致性的问题;采用叠前数据净化处理技术和高精度迭代静校正技术解决去噪和山前带静校正问题,提高了信噪比;针对陡坡帶地区横向速度变化大,研究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提高了山前带高陡构造成像精度和准确度,其中高精度速度场的准确求取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叠后时间偏移是在时问叠加剖面上进行的。当地下构造较复杂时,反射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时间叠加处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叠前深度偏移通过直接对叠前数据进行偏移而避免了时间叠加处理过程,而且它能有效地控制横向速度变化,因而它能提供比叠后时间偏移更好的成像效果。通过运用GeoDepth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对江汉探区的盐丘、逆掩断层、陡倾角构造的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例效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10.
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在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生成的共成像点道集是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叠前预测的基础数据,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性。叠前时间偏移共成像点道集中振幅相对关系受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野外地震数据偏移距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研究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叠前偏移距规则化技术——基于偏移距分布密度的叠前振幅加权方法,其实质是根据每个偏移距的空间分布密度确定适当的振幅比例因子,对所有分组后的共偏移距数据做振幅加权处理,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选取了某个正在进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勘探区域,采用上述方法消除了野外偏移距不规则分布造成的成像假象,得到了相对振幅特征保持良好、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的共成像点道集。  相似文献   

11.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浅层三维地震勘探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油层埋藏浅、厚度大、富集程度高,油藏类型以断鼻断块油藏为主。针对新庄地区油层埋深浅、断块复杂的特点,采用了保护好浅层反射信息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采集上运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技术而确定了小偏移距、小面元的束状观测系统;处理上注重速度分析和叠前偏移处理;解释上综合应用人机联作系统的多种功能识别断层、落实断块。解释成果用于部署探井,发现了一批含油圈闭,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首选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勘探面临的问题及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成像难点,并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即剩余静校正技术、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技术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参数选取,展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成像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有利于构造识别。  相似文献   

13.
偏移速度分析的精度与观测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偏移速度是决定叠前地震数据成像质量的最关键参数。叠前偏移速度分析的精度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观测孔径)及成像方法的影响,很难进行定量的估计。针对此,在常速介质情况下建立了速度估计结果的相对误差与地震数据分辨率、观测孔径及地下反射界面倾角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在进行观测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目标反射层的速度估计精度设计观测系统的参数(主要是最大偏移距)。  相似文献   

14.
南海A 油田地层的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和裂缝的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 发展起来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和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的三维地震 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和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 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和裂缝成像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对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 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和钻井、测井 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并获得该油田断层和裂缝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 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的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的断层、裂缝及岩性 的突变界面。  相似文献   

15.
王集地区复杂断裂构造带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集地区目的层埋藏浅,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小断块发育,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大,小断层难以有效识别。针对上述特点,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和拉伸畸变切除技术提高了浅层信号的信噪比,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复杂断裂带断层的成像精度。在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构造特点及速度变化规律,利用水平与垂直速度切片约束,求取更为精确的速度场。在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中,对叠前偏移中的偏移孔径、偏移速度和偏移角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倾角确定孔径,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通过综合解释研究,在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核三下段发现了一批新的断块圈闭,经钻探在新层系核三下段首次获得工业油流,扩大了该区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能使反射波正确归位,只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能提高成像精度.分析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本区准确建立偏移速度模型难点是深层火山岩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叠前深度偏移迭代的速度建模对策.结果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地震偏移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和同事从199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投影偏移成像的研究。应用层析成像理论研究了包括三维和二维叠后及叠前投影偏移(时间域和深度域)等八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三维叠后投影偏移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傅里叶投影定理为基础,对三维数据体沿时间轴做水平时间切片,并在其上做Radon投影,形成一系列径向线二维剖面,尔后进行Radon插值和反投影,完成三维偏移。此法与一步法偏移相比,剖面整体的信噪比有所提高,局部地段的同相轴连续性和成像清晰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在本文中还讨论了偏移孔径问题。基于层析原理对三维数体做完全观测角投影的偏移方法和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炮点一偏移距域的叠前偏移等方法都不存在选择偏移孔径的问题。那种认为“一切偏移方法都必需考虑偏移孔径的影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对今后偏移方法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泌阳凹陷王集地区勘探目的层位的信噪比和连续性,提高断点、断面成像精度,落实小断层及隐伏断层的分布,寻找有利的断块圈闭、断层岩性圈闭,针对该地区全方位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叠前预处理基础之上首次采用基于共矢量面元(OVT)宽方位处理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全方位采集资料丰富的波场信息,在叠前偏移时保留偏移距和方位角信息,然后通过方位角各项异性校正等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西部复杂山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除整体速度模型精度不够的固有因素外,近地表速度模型与时间域静校正的关系、层析成像方法和偏移策略也是影响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应用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目前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地表圆滑偏移基准面与浅层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复杂山地的真地表浅层速度建模技术。首先通过微测井约束回折波分层层析反演建立准确的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避免时间域静校正对实际地震波场的改造;然后在井控地质导向约束下,通过包含高精度旅行时算法的各向异性多方位层析反演迭代,使得浅层以及中、深层深度偏移速度模型更准确;最后利用TTI逆时偏移实现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该技术的核心思想包括微测井约束下的初至回折波层析反演、真地表偏移基准面选取和数据校正的综合应用。实际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提高了速度模型精度,提高了断裂及构造成像质量,较好地解决了井震深度误差,为复杂山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模型正演技术在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地震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分析,从而指导叠前深度偏移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将模型正演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成像的方法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