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爽 《硅谷》2015,(3):193+186
随着国民综合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民航航班流量不断增加,民航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水、陆空交通事业的完善,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效缩短了人们出行时间,对提供时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航空飞行不同于水、陆交通,它存在更多的风险隐患,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隐性差错是造成航空飞行安全隐患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隐性差错点进行分析,讨论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宇 《中国科技博览》2013,(24):126-126
现在,空管不安全时间跟管制人员的人为差错有着很大的联系,因而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差错,预防管制员在工作中的人为差错对于预防空管不安全事件就具有十分重的意义。本文主分三个方面对空中管制系统中的人为差错进行研究:第一,讨论了管制员人为差错的促成因素;第二,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管制员人为差错及差错发生的原因;第三,提出了一些减少差错的方法等。减少人为差错的途径主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适当对管制员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和加大管理制度严密性,并且提高管制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虽然因为空管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在我国还没有出现过,但是也经常会发生各类不安全事件,其中,管制人员人为差错占据了较大的一个比例。因此,为了促使我国航空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导致空管人为差错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给应用过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空管人为差错发生的因素及对策,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进步,航空事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此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在航空器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航空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因为机械原因导致出现航空事故次数大大减少,但是因为人为差错而导致的航空事故却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牧村 《中国科技博览》2014,(32):344-34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和维修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电力设备维修活动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讲效率讲效能,以此为基本原则。作为一个电力设备者,要树立起“安全第一”意识,使维修工作顺利完成。本文从电力设备维修的现状人手,对电力设备维修工作中出现的人为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人为差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新的飞行机组人为差错风险评估方法F HECA,识别和分析航空公司的机组人为差错风险。该方法在对机组人为差错类型进行总结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人为差错严重度作为评价指标,将该指标中的3个变量人为差错概率、人为差错后果严重度、人为差错影响概率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结合,定量评估机组人为差错的严重度,实现机组人为差错风险评估。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此方法可用于分析机组人为差错风险,为飞行训练和飞行操作手册内容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是民航人为因素研究中可借鉴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意 《中国科技博览》2012,(22):622-62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电子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飞机的自动化程度及安全系数大幅提高,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飞行事故比例也大大增加。近年来,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影响飞行安全的人为因素成为研究课题的热点,本文针对飞行事故中的人为差错进行分析及对策研究,旨在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飞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雷雨情况之下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不同于平常的状况,需根据雷雨情况之下的一些特殊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在雷雨情况之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力求更进一步的为有关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并且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姝  王鑫 《中国科技博览》2012,(34):617-618
本文引入CREAM定量预测分析方法,对发生在驾驶舱内的人为差错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为理论研究人员对机组人为差错的研究提供一种方法的借鉴,还能对管理者提供事件分析的根本原因和差错概率,为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制定规章制度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想,使我们对生活范围之外的事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它也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各大洲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彼此的往来,真正实现了世界一体化,使人们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景。然而,它在为人们带来这些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尤其近几年来,航空灾难频发,使许多生命在灾难中丧失,同时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如何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是一项十分紧急且重要的任务。本文就对目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使中国民航适应国际民航组织的监视规范,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和空中交通服务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数据链路通信系统进行评估,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并验证基于ADS-系统的运行程序是否能满足中国民航对监视系统的要求;跟踪国外数据链路通信技术政策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采用雷达监视系统和数据链路通信系统同时运行的监视体制和技术政策,提高飞行流量;跟踪国际数据链路通信技术进展,稳妥考虑实施数据链路通信空一空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笑 《硅谷》2013,(16):164-165
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空中交通流通量日益增加,空域交通环境日益复杂,秉承安全为主的行业管理理念,航空交通管制已经成为保障空中交通安全的首要措施。在原有的经验型交通管制的基础上,开发全方位的安全预警的机制,提高安全预警的整体决策效率、丰富决策策略,提出多种多样的空中安全交通管制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空中交通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裴浩 《中国科技博览》2010,(34):215-216
确保飞行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根据美国安全工程师Heinrich“安全金字塔”法则,我们要保安全,首先要防“差错”。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差错,管制差错原因等,然后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从管制指挥的本身介绍一下防控“差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的因素”分析是目前空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分析空中交通管制中导致工作差错的因素以及人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阐述人为差错的由来,寻找克服问题的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达到保障飞行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民航平均每亿客公里的死亡人数为0.04人,是普通交通方式事故死亡人数的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是比火车更为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是谈到飞机失事,所有的人都深感恐惧,因为重大的飞行事故都是机毁人亡。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制造越来越稳定精密,由于机械原因造成的飞机事故越来越低,但是由于人为差错造成的飞机事故却成逐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管制对于管制员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建立了空中交通管制的数学模型,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空中交通管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是:引入这种自动探测冲突并提醒管制人员的软件将会帮助管制人员及时发现潜在冲突并做好调整方案而减少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王冠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442-442
通过对空中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需求形式和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强化综合管理、强调过程控制、信息化管理、保障体制建设、人文素质和技能培养及交通管制的文化建设的策略,为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余涛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474-474
空中交通管制是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领空安全和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空中交通管制的目的是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持并加速空中交通的有秩序地活动.管制员的差错可能直接导致飞行冲突,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随着民航的飞速发展,航班量的急剧增加,管制间隔的不断缩小,管制员差错造成的严重后果风险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因此,防止管制差错的发生,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做好空管工作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聂鑫 《硅谷》2014,(10):97+33-97,33
所谓空中交通管制,是指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以保证飞行员安全、有秩序的飞行,为了确保飞行员在空中安全飞行,将计算机辅助系统应用在空中交通管制中,进而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空中交通管制事故,文章对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相关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峰 《中国科技博览》2013,(34):441-44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民航渐渐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手段之一,因此飞行安全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需要我们对减少民航运行过程中的威胁与差错管理的研究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威胁与差错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以及威胁、差错的概念,并在此之上提出了几点优化途径,希望能够对我国民航事业飞行安全性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