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NASICON菱形结构的材料具有三维开放的刚性骨架结构,从这一点上来说,有利于离子在晶格内的迁移.由于这种独特的结构,NASICON型材料被大量研究用作固体电解质和电极活性材料.固体电解质和电极活性材料性能的发挥都依赖于离子的扩散动力学,而且新电极材料的开发也需要理解离子的嵌入/脱出机制,因此研究NASICON菱形结构...  相似文献   

2.
彭锂  王艳芝  赵敏寿 《电池》2012,42(3):168-171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石墨烯(GNS)基纳米复合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物质种类、GNS基纳米复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特征和主要电化学特性.对GNS基纳米复合物电极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铅酸蓄电池领域,板栅材料、电解液添加剂、新兴电池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较快,而直接针对电极活性物质的相关研究较滞后.本文从超细铅粉、其他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添加剂3个方面对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高性能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近年来MOFs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和研究,重点讨论了MOFs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电极活性物质的基质载体及其作为前驱体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并展望了MOFs今后在电池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以炭为载体的Ni/C复合正极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对目标材料Ni/C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稳态极化曲线研究了Ni/C膜电极在中性电解液中的活性,将Ni/C膜电极与铝合金组装成的铝水储氢电池进行了恒流放电实验以研究放电性能.考察了活性炭,中间相炭微球和炭黑不同炭载体对目标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炭黑为载体的电催化剂在中性电解液中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钴Ni(OH)2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风云  郭鹤桐  秦学  唐致远 《电池》2001,31(5):222-223
以化学镀钴前后的Ni(OH)2粉末为活性材料,以泡沫镍为基体,制得Ni(OH)2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这两种电极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H+在Ni(OH)2电极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7.
影响MH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MH电极贮氢电极过程及影响电极贮氢反应速度的因素,总结了各种提高MH电极电催化活性的方法,其中包括微包覆,双相合金等一系列材料和电极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LiCo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吴国良  刘人敏  杨新河  金维华 《电池》2000,30(3):105-107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CoO2的国产化中试批量制备工作、电极材料性能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上应用研究的情况.研制的LiCoO2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及其安全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国产材料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促进国产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广泛应用,利用国产石墨碳纸、国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国产Pt/C催化剂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采用基于固体电解质支撑催化层的工艺制备了膜电极多层组件.并组装了常压氢-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并对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对国产材料膜电极催化剂层载量、平整层载量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制备出了性能稳定的高性能国产材料膜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操作温度为60℃、加湿温度50℃的条件下,国产材料H2-Air燃料电池的最高比功率可达到0.55 W/cm2.实验表明.国产材料膜电极活性面积从5cm2增大到25 cm2.电池在0.5 V至开路区间的电性能几乎没有衰减,为大面积电堆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铅炭电池电极结构、负极炭材料及运行制度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混合电动车运行模式下铅炭电池的改进方向,讨论了炭材料对负极活性物质内阻、极化等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以及负极添加剂对电池电化学行为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钴的添加方式对镍电极析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先制备出添加剂Co2+以不同方式添加的5种氢氧化镍,然后分别做成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电极充放电过程中氧气析出的难易程度、通过排水取气法考察各电极充电过程中氧气析出的时间、速度及不同时刻的充电效率。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研究了钴的添加方式对镍电极析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固溶体掺杂和表面掺杂均可强化镍电极充电过程中的析氧极化、提高充电效率、改善电极性能,但当两种方式按适当的比例相结合时强化析氧极化的效果会更好。在本文所讨论的几种掺杂方式中,Co2+以表面掺杂1.5%+固溶体掺杂1.5%混合方式添加是降低镍电极的氧化电位、提高析氧电位、提高电极充电接受能力、改善电极充放电性能最好的添加方式  相似文献   

12.
混合晶相氢氧化镍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氧化镍存在两种晶体形态,α-Ni(OH)2由于其有较好的比容量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不稳定性制约了它的应用.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钴锰掺杂的氢氧化镍,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l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可以看出,掺钴锰制备的氢氧化镍样品同时存在α-Ni(OH)2和β-Ni(OH)2,为微米级混合晶相氢氧化镍,层问存在较多的阴离子和结晶水.氢氧化镍的充放电测试表明混合晶相的氢氧化镍放电容量明显高于普通氢氧化镍的放电容量,膨胀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镍电极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
纳米复合氢氧化镍电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张红兵  浦坦  李道火 《电源技术》2001,25(Z1):146-147
纳米氢氧化镍材料是一种高效的镍电极材料 ,纳米级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对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表明 :分散处理的纳米氢氧化镍颗粒制备的镍电极在容量与放电平台方面高于未处理的电极 ;纳米复合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优于纳米镍电极。分散处理的纳米氢氧化镍颗粒组装而成的纳米复合镍电极电化学性能超过了常规球镍电极。纳米颗粒团聚的减轻与纳米颗粒的流动性 ,使纳米复合电极的导电性能与质子传导性能明显改善是分散处理纳米复合镍电极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活性高密度氢氧化镍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公司经过在300t生产线上反复实验,探索了工业化生产中pH值、反应温度、氮、复合添加剂和烘干温度对氢氧化镍质量—特别是电化活性和松装密度两个关键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活性Ni(OH)_2的制备及电极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制备高活性Ni(OH)_2的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pH等),加入添加剂对Ni(OH)_2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复合添加剂能大大提高Ni(OH)_2的活性;在Ni(OH)_2多种晶型中,β-Ni(OH)_2活性高于α-Ni(OH)_2;Ni(OH)_2的活性与其结晶水的含量,晶型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四种镍电极电池的电化学原理、优缺点及其新进展,介绍了三类新型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特点并综合分析了活性物质的充填方法及添加剂(Co、Cd、Zn和Li等)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球形Ni(OH)_2工艺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镍盐水溶液中生成Ni(OH)_2的过程可描述为:Ni~(2+)首先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达到饱和后转变成固相形态自溶液中析出;其固相产物Ni(OH)_2的结构和形态依反应条件而变.在仔细分析这一过程的动力学特点和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生产球形Ni(OH)_2新工艺,该工艺所得产品具有高密度、高容量和电催化活性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络合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次结构的球形氢氧化镍粉体。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分析表明产物为纳米氢氧化镍薄片构成的粒径为8~20μm之间的球形β型氢氧化镍。实验发现,样品的结构和密度主要受pH值和氨水浓度的支配,11.0≤pH≤11.7时,氨水浓度对样品密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调节合适的pH条件,可以控制氢氧化镍薄片的厚度和堆积密度从而使样品的振实密度在1.90~2.10 g/cm3之间可控。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样品在2 000 mA/g高电流密度下具有良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其放电比容量在高压段高达219~277 mAh/g。  相似文献   

19.
电解液对氢氧化镍电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技术 ,研究了电解液中添加LiOH、Li2 CO3、Na3PO4、K2 CO3等物质对氢氧化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并分析了氢氧化镍在反应过程中的存在状态。与常用的添加剂相比 ,适量的Li2 CO3和Na3PO4能够提高电极的电化学容量以及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影响MH/Ni电池正极放电容量的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王殿龙  刘颖  戴长松  张勇  姜兆华 《电池》2004,34(1):64-66
综述了影响MH/Ni电池正极放电容量的各种因素,如集流体、电解液、隔膜、活性物质、添加剂、导电剂、粘结剂、成型压力、化成工艺等.各种因素中,正极性能好坏的决定因素是氢氧化镍的性质.现已普遍采用高活性的球形氢氧化镍;其次是添加剂,钴、稀土、锌、锰等元素的合理添加,能够有效提高氢氧化镍比容量,增大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电池的其它性能,其中钴元素的掺杂方式对正极放电容量的影响极大.此外,集流体、隔膜、导电剂、粘结剂、制片工艺和化成制度也影响MH/Ni电池正极的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