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间相碳/Co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沥青和乙酸钴为原料进行热缩聚反应,以吡啶为溶剂,分离制备出大小为20μm左右的中间相碳/Co复合微球,并研究了钴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微球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乙酸钴含量的增加,制备出的复合微球钴含量增加。复合微球的X衍射图显示出明显的石墨碳和金属钴的衍射峰,2500℃石墨化后,复合微球中的钴仍能稳定存在。热处理过程中复合微球中钴对碳的石墨化有催化作用,钴含量越大,这种催化石墨化作用越明显。复合微球的TEM照片显示微球中钴颗粒大小为10~40nm,颗粒均匀分布在中间相碳基质中。  相似文献   

2.
赵圣雷 《炭素》2023,(1):39-42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的化学能源,已经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中间相碳微球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但目前行业发展仍面临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中间相碳微球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本综述从材料的制备方法着手,总结了锂离子电池中间项碳微球以及其复合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制备方法、以及复合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性中间相炭微球基碳点测Cu~(2+)的最优条件,本文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混酸氧化-碱溶酸沉净化制备的水性中间相炭微球基碳点,用于检测Cu~(2+)。试验确定了自制的水性中间相炭微球基碳点测Cu~(2+)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检测参数:检测波长650mn,硫酸铜与碳点比0.1mol:36mg,70℃水浴30min,溶液pH值为3。  相似文献   

4.
热缩聚工艺条件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采用常压热缩聚工艺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对中间相炭微球收率及形态的影响,从而找出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最佳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5.
中间相炭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新型炭材料,它是在研究中间相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理论基础是中间相理论。系统地介绍了中间相炭微球的发展过程,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此外,还对中间相炭微球的分析方法,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预测,指出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CVD法制备不同碳材料产物的FE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乙炔为碳源,采用CVD法制备碳微球。该工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所选碳源洁净无杂质,使得合成的碳微球不含其它杂质,对制备高性能碳微球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所得产物分别进行了FESEM分析,结果发现有大量形貌较好的碳微球生成。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由于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化学稳定性好,一直成为商品化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首选.而多孔高分子裂解碳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电导率高、制备工艺简便等优点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常见的碳负极材料如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无定形碳、高分子裂解碳等性能特点;并重点阐述了酚醛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煤焦油聚合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过程中,原料中PI的含量及聚合条件对中间相炭微球的球径及球径分布的影响。发现中间相炭微球的球径,随原料中PI的含量增加而减少,球径分布变窄,随聚合时间的延长,所产生的中间相炭微球球径增大,球径分布变宽。通过控制原料中一次PI的含量及聚合条件,获得较窄粒径分布的中间相沥青炭微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含铁离子废水的净化方法和扩展中间相碳微球活性炭的应用领域,本文以中间相碳微球基活性炭(MCMB)为吸附剂,对模拟含铁离子废水进行吸附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CMB对Fe~(3+)吸附的最佳参数:Fe~(3+)初始浓度300.00 mg/mL,吸附时间80 min,吸附温度50℃,Fe~(3+)平衡浓度17.3 mg/mL,溶液PH为1;最适工艺参数下,最大吸附量1308 mg/g。  相似文献   

10.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炭材料前驱体,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制备、结构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在高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及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间相沥青炭微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炭材料前驱体,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制备、结构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几年来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在高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热聚合温度370-385℃、聚合时间2h反应条件下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外添加氧化石墨烯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中不溶物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380℃热聚合条件下,能够制备出粒度分布较均匀、粒径为0.5μm-2.0μm的炭微球,而无喹啉不溶物的精制沥青,没有得到球形结构的碳材料。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正石墨负极材料形态对LiFePO_4动力电池性能的影响[刊,中]/陈鹏,钱龙,邓昌源,等//新能源进展,2016(3):195-200分别以树脂包覆天然石墨(RCNG)、人造石墨(AG)和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负极材料,制备了3种不同的圆柱形磷酸铁锂(LiFePO_4)动力电池。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多种手段测试了各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磷酸铁锂/中间相碳微球(LFP/MCMB)电池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原料、影响因素以及所得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貌特征,并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3种相对有效的制备方法,由于溶剂热法的突出优点,在碳微球的多种制备方法中优势凸显,将成为未来制备碳微球的主要方法。详细评述了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碳微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发碳微球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进一步讨论了碳微球的结构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通过设计碳微球的结构来改变其性质,是碳微球制备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渣油为原料,分别添加2%的Nl10炭黑和2%的二茂铁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考察了这两种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炭黑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相比,添加二茂铁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结构规整,内部含有α-Fe粒子,在热处理过程中,α-Fe粒子对微球结构的石墨化转变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堃华  刘哲鹏  陈冰玉  贺文军  瞿良 《应用化工》2012,41(6):1048-1050,1055
运用复乳法制备奥曲肽PLGA长效生物可降解微球,并用正交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利用HPLC、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微球进行综合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复乳法制备奥曲肽微球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内水相药物与中油相PLGA的质量比为1∶5,中油相PLGA的浓度为10%,外水相乳化剂为1%的22 000分子量聚乙烯(PVA)水溶液,中油相与外水相的体积比不小于1∶50,复乳化采用机械搅拌法,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球,包封率为35.1%,载药量为2.98%,平均粒径为26.3μm,微球外观圆整,形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
炭化条件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除去喹啉不溶物的中温煤沥青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制备了中间相炭微球(MCMB);在磁场条件下制备了有序结构针状焦;通过扫描电镜(SEM)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中间相炭微球和针状焦的形貌,讨论了中间相形成影响因素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相形成阶段的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体系黏度对针状焦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磁场对针状焦的流线型结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碳微球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电弧放电法、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模板法,水热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微球分散性好,产物纯,在碳微球的制备方法中占有突出优势;介绍了碳微球在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以及催化剂载体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碳微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11):2514-2519
综述了碳微球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电弧放电法、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模板法,水热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微球分散性好,产物纯,在碳微球的制备方法中占有突出优势;介绍了碳微球在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以及催化剂载体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碳微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石油渣油中间相沥青(FCC-MP)和萘系中间相沥青(AR-MP)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出两种粒径分布窄、球形圆整的中间相沥青微球(MPMB-1和MPMB-2,粒径约25μm),再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后得到中间相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了乳液法微球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MPMB-1和MPMB-2的内部稠环芳烃大分子片层排列复杂无规则;经2800℃石墨化处理后,MGMB-1和MGMB-2的石墨片层间距d002大于热缩聚法石墨微球(MGMB-3)的d002。对MGMB-1、MGMB-2和MGMB-3进行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性能测试,发现乳液法石墨微球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优于热缩聚法制备的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305mAh/g和302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