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降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不同提取温度、时间及pH值对降香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提取工艺,并测试了提取液的稳定性。分析了不同染液浓度、时间、温度及pH值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染色后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降香染色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日晒牢度,干摩擦牢度以及水洗牢度均达到了3级,湿摩擦牢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活性染料Sumfix HF Red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讨论盐的用量、碱的用量及温度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固色率的影响,选择染色工艺范围;经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根据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K/S值的差值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同浴染色时的同色性效果影响为:盐用量>碱用量>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Na2SO450g/L,Na2CO310g/L,温度70℃。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起毛起球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改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即采用不同比例的低熔点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对不同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低熔点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手感测试。通过实验得出,低熔点纤维含量为10%,热处理温度为112℃,热压处理5 min时,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效果最佳且对织物手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印染》2008,34(6):58
采用新型活性染料Sumifix HF Red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讨论盐、碱用量及温度对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固色率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染色工艺范围;经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确定合适的工艺,根据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K/S值的差值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用Sumifix HF Red活性染料对棉和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合适的一浴一步法工艺条件为:Na2SO450g/L、Na2CO3 10g/L、70℃,能够使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基本达到同色。  相似文献   

5.
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 酸性蓝113和C.I. 酸性蓝168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比较了Langmuir和Langmuir+Nerst两个染色热力学方程对实验点的模拟结果,探讨了染色温度对Langmuir+Nerst吸附常数的影响,分析了两只染料对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Langmuir+Nerst吸附模型比更适合于描述C.I. 酸性蓝113和C.I. 酸性蓝168在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上的吸附,染料在双蛋白纤维上的平衡吸附量高于大豆蛋白纤维,C.I. 酸性蓝113与纤维离子键结合程度高于C.I. 酸性蓝168。  相似文献   

6.
俞昌朝  周兆懿 《印染》2021,(1):70-73
采用热次氯酸钠溶液去除混纺纤维中的大豆蛋白纤维,以对大豆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锦纶、腈纶、聚酯、丙纶、乙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热次氯酸钠浓度、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大豆蛋白纤维溶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25 mol/L次氯酸钠水溶液在95℃水浴中,以30 r/min振荡10 min,可作为大豆蛋白纤维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豆蛋白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多种热处理方法对大豆蛋白纤维纱线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纱线在松弛状态和张紧状态下,经过高温饱和蒸汽蒸纱、煮纱处理以及干热空气处理对纱线强伸性能和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大豆蛋白纤维纱线的强伸性、热收缩率、泛黄程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对大豆蛋白织物进行加工时,应选择适宜的加工方式和加工温度.  相似文献   

8.
梅飞 《印染》2006,32(12):1-4
采用双氧水和还原剂DOTU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氧化和还原漂白,对漂白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进行试验,根据漂白纤维的白度、失重率、蛋白质含量保持率等指标优选漂白生产工艺;筛选棉用荧光增白剂,并制订磁白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白度。  相似文献   

9.
对大豆蛋白与黏胶共混纤维的组成、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大豆蛋白与黏胶共混纤维由17种氨基酸的缩聚大分子和纤维素组成;力学性能与黏胶纤维类似;纤维的密度为1.48~1.50g/cm3,回潮率为14.2%,双折射率为0.009,玻璃化温度为95.218℃,无明显软化点温度,220~260℃开始分解;大豆蛋白与黏胶共混纤维除强度外,多数性能较大豆蛋白与PVA共混纤维好,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大豆蛋白纤维纱、丙纶纤维、涤纶纤维和腈纶纤维针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发现,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及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有较好的导湿性、透汽性和散热性,保暖性差。通过大豆蛋白纤维纱加氨纶添纱编织或者采用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编织,可以生产出大豆蛋白纤维塑身功能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11.
大豆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及其固着机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讨论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的适用性,以及染色温度和纯碱用量对棉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分析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固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直接性、活性基反应性强(如乙烯砜、一氟均三嗪)的活性染料更适合大豆纤维染色,其不仅可与大豆蛋白组分反应,也可与聚乙烯醇组分反应。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组分同时染色,对保证纤维表面的颜色均一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耐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纤维)对纯碱的稳定性较好。虽然烧碱处理未改变纤维结晶结构的规整性,但使织物强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导致未缩醛化聚乙烯醇组分因可能的氧化变性而黄变。烧碱处理对纤维可染性的影响因染料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碱处理后纤维失重系大豆蛋白碱水解所致,合理地控制染整加工中的碱浓度和温度,可避免大豆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湿热舒适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湿热舒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湿热舒适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试验仪器及使用标准,详细对比分析了织物的保暖性、冷暖感、透气性及湿热传递性指标,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湿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豆蛋白/纤维素共混纤维的吸湿性,测试该纤维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的回潮率、吸放湿曲线,并建立该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推导吸、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分析不同大豆蛋白共混量的大豆蛋白/纤维素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对比分析该纤维与竹纤维、亚麻及黄麻纤维吸湿性的差别。结果发现:共混纤维的吸湿性随着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含16.2%大豆蛋白质的共混纤维的吸湿速率介于黄麻纤维和竹纤维、亚麻纤维之间,放湿速率优于这3种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15.
对大豆粕进行不同热处理(湿热、干热和压热),研究热处理对大豆蛋白分级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未热处理低温豆粕11S与7S分级不完全,高温豆粕蛋白质得率虽不及低温豆粕的1/2,但高温豆粕中11S与7S级分更易于分离。湿热处理对7S级分纯度影响较大,特别是90℃时7S级分纯度仅为(23.5±0.71)%、得率仅为未加热低温豆粕的1/14。干热处理(特别是70℃时)所得11S和7S级分纯度较高且蛋白质得率损失少。压热处理蛋白质得率大大降低。各级分的脂含量分析表明:高温豆粕IM和7S级分脂含量明显高于未加热低温豆粕。未加热低温豆粕的脂类主要集中于11S和IM级分,湿热处理使脂类向7S级分富集,70℃干热处理IM级分的脂含量最高。结果表明:70℃干热处理2 h的低温豆粕对大豆蛋白的分级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台显微镜对牛皮浸灰过程中毛纤维的表面形态及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浸灰时间的增加,毛纤维的表面破坏明显严重,纤维的干热收缩温度基本相同,但最终收缩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常温储存和干热处理对豆粕中蛋白质氧化的影响。取新鲜豆粕200 g装入自封袋,置于室温下保存不同时间(1、10、20、30和60 d);另取豆粕20 g于烘箱中100℃加热不同时间(0、1、2、4和8 h),测定分析2种处理方式对豆粕中的蛋白质羰基、巯基、总巯基基团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豆粕(对照)相比,室温储存和干热处理不同时间后蛋白质羰基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储存和干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豆粕蛋白质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均逐渐降低,蛋白质巯基被氧化成非二硫键的含硫化合物,导致蛋白质巯基和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均降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豆粕中苏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含量在数值上逐渐降低。结果提示,蛋白质羰基、巯基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氧化密切相关,室温储存和干热处理均会导致豆粕中蛋白质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18.
竹纤维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纤维进行热处理试验,得到断裂强度、断裂伸长、模量、断裂功的保持率与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烧碱水解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纤维)中的大豆蛋白,通过含氮量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研究了碱处理纤维的化学组成、大豆蛋白含量、官能团、结晶结构和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纤维中存在易水解和较难水解两类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的相容性较差,呈相分离状,且大豆蛋白以团块状分散于连续相的聚乙烯醇组分中;大豆蛋白含量与烧碱处理纤维的失重率之间,以及红外光谱中大豆蛋白酰胺Ⅰ、酰胺Ⅱ与849cm^-1处聚乙烯醇骨架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比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可应用于大豆蛋白含量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