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照明艺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知识和艺术设计来营造夜景意境,而意境的核心在于心理的感知——体验过程。 本文以美学作为切入点,对光污染、光的色彩、意境与心理,体验与感官等几个方面以专业角度进行论述,指出评价城市照明要注重光环的艺术营造与受众人群的心理感受。 城市照明艺术心理研究是营造光环意境场所设计精神力的基础,照明设计在满足基本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生理需求后,应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的要求,而在受众的体验过程中,不能忽视隐性的生态问题,城市照明艺术设计、建设应该运用绿色照明理念和和谐光文化的宗旨对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充分地尊重,使夜景中人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大众休闲娱乐趋于夜间化,灯光作为夜间城市广场创作的重点,肩负亮化和美化城市的职责.城市广场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能充分反应出当地的文化生活水平,是展示城市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国潮风为特色,对城市广场进行艺术化照明设计,同时探讨照明艺术对城市广场形象提升的作用.亮化照明更好的展示广场的文化、提高广场的艺术性、特色塑造以及旅游发展.运用灯具的光影、色调与动静态造型的变化来表达的门照明装饰艺术.可以从基本属性、视觉感知、环境心理、光源与灯具这四个方面对光进行研究,同时应从整体角度对广场照明的需求进行讨论.主要以人为本,意境营造,主次分明,使得照明设计层层递进,广场夜景能够亮起来. 广场亮化设计以灯具、建筑、水景、硬质铺装、景观小品和植物等作为亮化的载体,通过景观要素对载体的设计,将其与灯光相融合.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广场艺术化照明是城市靓丽的文化名片.城市广场亮化设计应从以人为本观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相关理论对城市广场的照明与亮化作出符合人本观念的可行性设计方案,力求实现景观照明商业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空间恢复性评价的视听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恢复性的城市环境可以减缓心理疲劳、促进生理健康。以天津市海河沿岸滨水空间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不同人工化程度的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评价、视听觉环境感知对恢复性评价的影响以及滨水空间中具有潜在恢复性的视听觉要素。结果表明:人工化程度较高的滨水空间其恢复性评价较低,但通过适当视听觉设计可提高其恢复性;滨水空间恢复性评价随视听觉环境评价的提高而提高,其中视觉环境更重要;最具有恢复性和滨水特点的视觉要素是水鸟、亲水平台等,听觉要素是蛙鸣声、水流声等,适度添加这些元素可以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照明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光不仅仅是照明的条件,而且是表达空间形态、营造环境气氛的基本元素。良好的照明品质不仅要重视环境空间的视觉表达,更要有利于人的活动安全、高效率工作和舒适的生活。随着LED照明及智能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光健康理念的更新与完善,照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视觉功能的需求,正在从视觉作业拓展到情绪调节、节律修复等光的疗愈作用。照明工程的评价指标从单纯地提高视觉功能、节约能源,扩展到全面关注人生理和情绪各项需求的健康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现代健康光环境设计不仅要考虑人的视觉需求,还需要考虑人体内在的昼夜节律。由于视觉性能下降,生理及心理变化,导致老年人对光环境的要求特殊。我国现有老年住宅的光环境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光环境设计非常重要。尝试通过从建筑室内光环境的角度分析老年人视觉舒适、心理情绪及生理节律等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总结出老年人健康照明的特点,并为老年住宅光环境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对城市良好形象的塑造,人们对于城市夜间环境的质量也愈加重视。基于城市夜间环境对安全性、秩序性和景观性的规划设计诉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夜间照明的发展现状及国外照明系统的发展动态,归纳了城市夜间照明规划在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上有关照度、色彩和标准的主要观点,并总结了推进城市夜间照明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对营造城市夜间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建筑作为用于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及体育娱乐等活动的建筑,为整个城市注入了新鲜元素,而体育建筑的夜景照明又为城市塑造了独具特色、兼具艺术性与文化性的夜景风貌。本文以人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为出发点,对体育建筑夜景照明的光色设计逻辑进行分析研究,为夜景照明光色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人性化住区环境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人对环境的视觉感知、时空感知和逻辑感知三种心理感知方式,以及人的行为特征与住区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人性化住区环境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钱城  刘福智 《工业建筑》1999,29(3):24-26,52
建筑环境照明包括室内环境照明和建筑外部环境照明。它从功能上通过控制照明数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的视觉工作需要;它从艺术装饰上结合具体环境,用不同的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营造宜人环境氛围,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并且通过光源或灯具的色彩、环境亮暗的变化,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最终达到完美的视学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环境有益于人群健康,是居民促进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增添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人群的感知与行为视角,以重庆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公园环境要素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了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环境主要通过影响人群的心理感知来促进不同的行为;静态、动态和通过行为会不同程度地促进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公园环境中的植物要素起到了促进人群健康的主要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适当展开具体结论内容。本文提出注重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的运用,营造积极的空间氛围等城市公园环境优化设计建议,旨在为健康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及提升城市人群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观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人居环境伦理观则是在具体对象上对环境伦理观的细化,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居环境的伦理关系。人居环境伦理观赋予人关心和保护人居环境,从而其实也是关心与保护人类自己的特殊职责。人居环境目前正面临着诸多危机,如城市环境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等,这意味着人居环境伦理观出现的危机,而这些危机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针对由于建筑材料引起的人居环境危机,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12.
孟兆祯 《规划师》2005,21(1):76-78
人类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因需求自然而逐渐产生了园林。城市化应使城市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并在城市原有基础上重新建立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建设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综合建设,综合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创造人居环境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植物造景必须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之生态城市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瑛 《规划师》2005,21(10):5-7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认识和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非典”疾病流行事件后,人们痛定思痛,从不同角度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反思,健康的概念前所未有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热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保持良好的热环境是健康城市、健康住区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分析城市热环境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探讨在整体、系统和生态气候学的原则下改善城市住区热环境的途径,对于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Public ar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y showing a variety of form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design factors on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of different people. Public art should f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The mental aberration phenomenon induced by unhealthy circumstance could be adjusted and compensated by certain style of public art, and from which the optim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ecology is resulted.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ecology environment, such as gestalt, artistic exaggeration, implicit, pleasure, interesting, relax, mystery, intricacy, metaphor, and so on, could be constru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in public art. The excellent public art design optimizes the person's mental spiritual ecology, reduces the burden on people's lives and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life by using the meaningful forms and combinations to achie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的需要结构与城市环境设计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与互动,应根据人的生命阶段需要,人的感官需要,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计城市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的需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现有的城市环境还满足不了人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束缚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一些危害或不良后果.探讨人的需要结构与城市环境对应关系的目的,正是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使城市的环境向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连蓓 《华中建筑》2005,23(Z1):25-26
现代的城市设计特别提出了对人性化空间的注重,适宜的人居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改善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是人们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传统聚落交往空间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有益于对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因素,从而在设计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热环境是影响人们热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在一年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在长沙市内选择3个典型公共空间(街道、公园和广场)进行长期热环境参数实测实验。通过对不同季节3个实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4个重要热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夏热冬冷气候城市公共空间的全年热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气候决定了城市热环境的基本特征,而城市物理结构是引起室外局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受植物(乔木)和水体(湘江)的影响,沿江街道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空气温度显著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广场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  相似文献   

19.
风水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各类建筑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来对于建筑、环境、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人居环境和建筑营建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清代恭王府的营建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选址布局、建筑经营到园林兴造三方面,探析恭王府营建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传统建筑与文化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毅川  乔丽芳  陈亮明 《规划师》2005,21(10):99-102
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人类的干扰使动物失去了原本属于它们的家园.现代景观多从人的角度进行设计,忽视了其他生物对生存空间的需求.合理地进行城市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建设高质量城市环境的迫切要求.城市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应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入手,采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制定严格的法律保障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