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夏季工况,当空调区湿负荷较大时,采用露点送风只能保证设定温度,而湿度将会偏大,影响人体热舒适;若增加再热,又会出现冷热抵消现象。提出了利用室外新风热量再热来改善室内热舒适状况的方案。通过工程案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新风再热可减少再热送风系统6%~15%的能耗,认为送风再热与新风预冷互补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  相似文献   

2.
李楠  马季  刘皓 《暖通空调》2016,(7):111-115
通过对非供暖空调环境下人体热适应性的分析,确定体感温度为混合通风系统的调控目标参数。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和评价等级,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室外空气温度下满足室内热舒适条件的混合通风量范围。采用实测和软件预测2种方式,对居住建筑混合通风量和自然通风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需求通风量与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得出满足室内热舒适所需的机械通风量,确定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混合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基于Airpak的VRV加新风空调系统模型和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模型,模拟得到夏季两种工况下的室内气流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状况,并采用PMV-PPD及空气龄等指标对室内人员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工作区的风速均能达到舒适性空调的要求,人员无明显吹风感,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相比VRV加新风空调系统:气流扰动较小,人员呼吸区温度波动较小,新鲜空气能够及时送达,室内空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夏季针对东莞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查表明,把空调温度设在26~27℃可以满足70%以上居民的舒适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南方典型湿热气候区长期生活影响下,人体热期望度和适应性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建筑节能的考虑,在该地区适当提高室内空调设计计算温、湿度也可以满足人的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5.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变风量(Variable AirVolum e)空调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如今已成为美国空调的主流。我国在70年代开始研究VAV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目前有继续推广的趋势。变风量空调系统是指根据空调区域的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送风量以维持室内温、湿度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通过变风量末端设备,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或新回风混合比,并相应调节空调机组(AH U)的风量或新回风混合比来控制某一空调区域温度,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同时根据实际送风量自动调节送风机的转速,可以大幅度减少风机的运行能耗。变风量空调有仅供冷、…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某数据中心为例,实测发现机房空调在回风控制下存在实际运行参数不一致,回风温度设定值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机房热环境不均匀,空调能耗浪费.利用6SigmaRoom软件模拟空调采取群控策略和不同回风温度下的机房热环境,结果表明,空调群控可以提高热环境均匀性,最高环境温度下降3.5℃,S HI值从0.036下降到0.005...  相似文献   

7.
龚明启  冀兆良 《山西建筑》2005,31(5):110-111
介绍了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控制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空调房间内空气计算参数温度对热舒适性和建筑能耗的影响,指出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内,通过提高室内温度的途径来减少空调系统能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非供暖空调环境下人体热适应性的分析,确定体感温度为混合通风系统的调控目标参数。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和评价等级,得出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室外空气温度下满足室内热舒适条件的混合通风量范围。采用实测和软件预测2种方式,对居住建筑混合通风量和自然通风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需求通风量与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得出满足室内热舒适所需的机械通风量,确定了非供暖空调环境下混合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9.
二次回风系统常用于座椅下送风,以满足送风温度较高的要求,其控制策略直接关系到室内温湿度环境及节能效果.通过对一、二次回风系统运行能耗的比较,介绍了某体育馆比赛大厅观众区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系统设置及其自控策略.分析了二次回风系统在该条件下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区域供冷的教室热湿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州大学城某高校采用区域供冷的典型教室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教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研究了空气状态参数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空调教室热湿环境与无空调教室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部分教室的温、湿度场不均匀,送风口下方一定区域内温度较高;各教室的温、湿度值差别较大,部分顶层大教室的热舒适性不理想;开门窗不仅延长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稳定的时间,而且对室内热湿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A new method i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for selecting indoor temperature and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to achieve minimum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 required indoor thermal comfort level which is evaluated with indoor effective temperature. This method is derived from a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is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that under a same indoor effective temperature, the system cooling load and the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of indoor temperature. As such, energy consumption cannot b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indoor temperature for a given human thermal comfort level.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keeping a sam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level, indoo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may be determined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a parameter variation study has also been conducted, which suggests that for a given indoor effective temperature, a combination of high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and low indoor temperature be generally take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yet it can be easily extended to other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pipe air-handling coil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return air. Taking an office building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return air, the heat-pip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an save cooling and reheating energy. In the usual range of 22–26 °C indoor design temperature and 50% relative humidity, the RES (rate of energy saving) in this office building investigated is 23.5–25.7% for cooling load and 38.1–40.9% for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S of the heat-pip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door design temperature and the decrease of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The influence of indoor relative humidity on RES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oor design temperatur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a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it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both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air quality when a heat-pipe air-handling coil is employed in the air-conditio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以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新有效温度ET*探讨了南宁地区夏季室内热舒适性及其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得到当地居民可接受的室内热舒适温湿度范围;并给出空调能耗与当地热舒适要求的变化关系.该地区在确定室内参数时不必过多关注相对湿度,主要考虑室内温度对人体热舒适性和空调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热舒适、空气感觉质量及能耗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室内空调设计温度和新风量对热舒适,室内空气质量及能耗量有重要影响,然而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却较少。通过计算机模拟空调系统在7种室内设计温度和7种新风量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得到不同的设计条件组合对热舒适、人体感觉空气质量及建筑能耗量的影响。基于这项分析,提出了此办公建筑合理的室内设计温度和新风量取值。  相似文献   

15.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分析了室内空气温湿度对热舒适度和空调能耗的影响,认为在保证热舒适度的前提下,优化组合室内设计参数,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空调系统普遍采用温湿度耦合的控制方法,存在能源利用品位上的浪费、难以适应温湿度比的变化以及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针对我国日益高涨的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和降低建筑能耗的大好形势,介绍一种高效节能的室内环境调节系统:毛细管平面空调系统,分析了其具有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与空调系统节能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室内空气参数标准的合理取值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探讨了空调负荷、空调能耗和空调系统节能的基本概念,对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标准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科学认识室内空气参数标准的合理取值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对当前建筑节能意义重大;空调系统节能条件需要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不同的空调方式,其室内空气设计标准的影响不同,空调过程设计对空调系统节能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将典型空调案例的计算结果推广到一般工程,容易导致工程设计概念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8.
地铁空调系统的控制站厅和站台在设计温度值不变的设计运行模式下不能满足乘客舒适性要求,乘客的舒适感随新风状态变化而变化。由于乘客在站厅和站台的停留时间短,应根据相对热指标来评价非稳定条件下乘客的舒适性要求。本文在变风量调节的基础上,建立了按相对热指标来调节运行地铁中央空调系统的理论模型,在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解决了站台和站厅温湿度耦合问题。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号线新港东站为例,对比分析了空调系统相对热指标运行模式和设计运行模式下的舒适性和能耗等特点,为运行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商场建筑能耗不仅与围护结构和设备有关,还与室内环境有关。为了了解重庆商场热环境状况,本文选择了沙坪坝区4座全年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大型商场进行室内温、湿度测量。结果显示,多层商场冬季楼层温度梯度明显,顶层温度普遍高于18℃,夏季各商场温度为24~26℃,一些商场出现室内温度冬季高于夏季的倒置现象,造成能源浪费。针对人们感觉冬季商场偏热的现象,本文从商场顾客着装分析说明商场舒适温度不同于其他空调建筑,应从舒适、经济、节能来调控商场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上海世博园建筑室内空调环境状况和行为节能情况,采用实测方法对上海世博园13栋建筑的夏季室内空调环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些被测建筑的夏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最低室温为21.7℃;对于南方湿热地区的剧场建筑,采用开敞式建筑方案不利于室内热舒适环境的营造和节能,且仅利用自然通风和蒸发冷却降温手段难以营造出满足人体基本热舒适性要求的室内环境;展厅观众人数快速增加时室温变化较大,但相对湿度变化较小;一些展馆外门常开,冷风渗漏现象比较严重,加强行为节能是展馆建筑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