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棉纤维色泽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的色泽是指棉花的颜色和光泽,它既是棉纤维外表的物理现象反映,又与纤维的内在质量有关.色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棉花的内在品质,是棉花品级的主要评定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提高名优绿茶的质量使名优绿茶有悦目的翠绿色 ,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掌握好以下技术要点。1 采摘 :名优绿茶采摘除级别标准外 ,要求不采紫芽叶 ,不采病虫叶 ,不采雨水叶 ,并且要用竹篮盛装。紫芽叶和雨水叶都会使干茶色泽变暗。2 摊凉 :采回的鲜叶应摊在通风的地点 ,当天采当天制 ,不可隔夜。摊青厚度一般以 3~ 4cm为宜。3 杀青 :杀青是关键工序之一 ,锅温一般掌握在 1 30~ 1 5 0℃ ,先高后低的原则。投叶量 2 0 0~ 2 5 0 g ,特别要注意的是锅温不够不可下叶 ,投叶量不可过多 ,开始手势要轻 ,不可加压或重压 ,以免芽叶与锅铁磨擦产生…  相似文献   

3.
面条是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居民的主要食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条品质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影响面条品质的因素很多,色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生面片在保鲜盒内放置24 h后,面片的L值降低,a值基本呈升高趋势,b值亦基本呈升高趋势。小麦粉的色泽与吸水率、延伸性、拉伸面积、灰分等具有极强相关性。小麦粉的色泽与生面片、熟面片的色泽也有极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肉类色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立 《肉类研究》2010,(7):57-59
近年来运用计算机视觉对肉类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一直是热点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最近的一些应用研究成果,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肉类表征质量属性中一个重要指标——色泽上的感官评价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脂溶性色素在绿茶加工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干茶色泽的内在联系,该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及色差仪对绿茶加工中在制品的脂溶性色素及色度值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脂溶性色素组分和色差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在制品的叶绿素种...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预测山胡椒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以不同成熟期山胡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山胡椒在成熟过程中色泽、精油、柠檬醛及核仁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山胡椒成熟过程中,色泽加深,精油含量不断增加,而柠檬醛及核仁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各化学成分与a*、h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和L*呈显著的负相关,他们之间建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精油含量Y1=-0.071h+8.556(R2=0.958,p<0.01);柠檬醛含量Y2=7.707a*+1.588C+53.374(R2=0.922,p<0.05);核仁油含量Y3=3.510a*+43.072(R2=0.857,p<0.01)。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制成的蒙顶黄芽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并进行色素成分检测及品质审评,分析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L*a*b*值与各审评因子得分、色素含量、品质总分的相关性,为黄茶闷黄程度及色泽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蒙顶黄芽加工过程中的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色彩色差计CR410测定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a*b*值,再与干茶、汤色、叶底得分做显著性分析,与茶色素、叶绿素及品质总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茶L*、a*、b*值与干茶色泽审评得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 P<0.01),茶汤L*、a*、b*值与汤色审评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7、0.93,叶底L*、a*、b*值与叶底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7、0.98;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值与茶色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b*值与茶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b*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蒙顶黄芽感官品质与L*、a*、b*值及色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与干茶 L *值、汤色L *值、叶底L *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干茶a*b*值、汤色a*b*值、叶底 a*b*值及茶色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 P<0.01),除干茶a*值外,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本试验表明,就各审评因子及品质总分而言,采用色泽Lab值测定方法可为黄茶色泽与品质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铜仁市辖区内随机抽取的33个茶园及其深加工产品进行调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实施检验建立数据库,将检验结果与绿茶的国家标准和贵州地方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铜仁绿茶的水分3.65%、粉末0.078%、总灰分5.19%、水浸出物42.59%、粗纤维8.57%、铅0.58g/kg各项指标都远远优于国家标准和贵州地方标准的结论,进而对铜仁绿茶品质进行定位,为制定铜仁绿茶标准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市场上5种方便面为研究对象,用质构仪和色度仪分别测定面条的质构指标和色泽指标,分析了方便面质构指标、色泽指标与感官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质构、色泽指标与感官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质构仪的7个测量指标坚实度、断裂变形程度、断裂能量、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回复性以及色度仪的3个测量指标亮度参数L*、红绿参数A*、黄蓝参数B*与感官评价所有8个单项指标以及总分都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可以仅使用回复性和红绿参数A*这两个仪器测量值来代替感官评价总分。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873,表明了该回归方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绿茶包装保鲜护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是浙江省的著名特产,其产品耐贮性虽好,但一般经1-2个月后,出现了绿色变黄变褐,香味消失,逐渐成为陈茶。日本有茶叶贮藏的专用冷库”。绿茶降低含水量有利于保藏绿茶。日本报导含氧量在5%以下贮藏,对保持绿茶品质有明显效果,充N2使含氧量降为1%,可有效保证绿茶品质。本试验主要研究应用何种手段是关键手段,从而避免应用全部保鲜手段,降低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肉色量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肉的颜色是判断其食用安全性非常重要的指标。肉的变质程度与颜色的变化呈现密切的关系。目前,肉色的分级判断通常是在自然光下,依据标准肉色等级图,靠人眼观察进行对比感官评定,这种主观评价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人为误差,难免使判定结果不够客观和准确。因此,采用先进的方法、技术和仪器,通过对食用肉的颜色和颜色变化进行定量化测定和计算,可以获得客观评价。依据颜色理论,建立了一套用于猪肉颜色量化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光源选择CIE推荐的标准照明体A,该系统能对猪肉的颜色、色差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和评价,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测试速度快和费用低等特点,摆脱了颜色检测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实现了蔬菜颜色评定和控制的客观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茶叶品质在线评价及自动分级,摒除茶叶品质人工感官审评存在的缺陷,本文研发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茶叶品质在线评价及自动分级系统。采用Open CV和Visual C++开发茶叶品质在线评价软件,结合监督正交局部保持投影方法(supervised orthogonal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SOLPP)对图像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对比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和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茶叶品质在线评价模型,得出随机森林算法所建模型性能最好。系统自动完成茶样图像采集、原始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基于所建模型对待检茶样进行等级评价。控制系统根据评价结果,驱动分级及收集装置将检测茶样输送到相应等级槽中。经测试,研发系统对市售婺源仙芝绿茶、碧螺春绿茶的分级准确率达到93.00%以上。本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将待检茶样准确送入到相应等级槽中,满足茶叶等级在线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动态变化及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春季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将其加工成绿茶,在分析绿茶加工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儿茶素等主要滋味物质质量分数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酚/氨比、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以及感官品质分析,探讨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滋味物质质量分数整体上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摊放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这些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使得酚/氨比在摊放阶段由11.45下降到6.21,在杀青阶段逐渐上升到8.01,在揉捻和干燥阶段趋于稳定;而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在摊放阶段由0.43上升至0.45,在杀青阶段由0.47下降到0.44,在揉捻和干燥过程中逐渐缓慢降低至0.35;同时,这些滋味物质质量分数与绿茶滋味品质明显相关,当酚/氨比为5.5~6.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为0.3~0.5时,绿茶滋味品质由粗淡、苦涩逐渐转化为醇厚、鲜爽。  相似文献   

15.
绿茶浸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绿茶、菊花的风味特征开发了一种复合型茶饮料,研究了主原料绿茶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浸提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的浸提速率均符合方程-dq/dt=K·exp(-bt).在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溶剂(水)与茶叶比例对浸提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浸提时间为15min、浸提温度为80℃、溶剂与茶叶比例为2401.试验表明三级并流浸提周期是单级浸提周期的23.3%.  相似文献   

16.
茶绿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90%的乙醇,13ml:1g的醇茶比,65℃水浴浸提60min,浸提效果最佳,浸出率为22.59%。茶绿色素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的增加,食品品质检测越来越重要。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制样少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缺陷、新鲜度等品质检测。该文简要陈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原理,主要介绍国内外食品品质检测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仙都笋峰茶产量的不断增长,因茶树品种、采摘、加工机械、炒制水平等的不同导致其外形、扁平度和色泽等品质的差异和含水量超标的问题。本文通过利用平面圆筛机、六角辉干机、名茶风选机和阶梯式拣梗机等精制设备进行整理加工仙都笋峰毛茶,并设置对比试验研究,得出具体试验参数并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绿茶皮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皮冻是以绿茶的浸提液与猪皮及其相关配料精制而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进行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用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猪皮500g,绿茶叶25g,料液比1∶2.0,加热时间60min,盐20g,白酒5g,醋5g、姜块3g,葱结2g,白糖2g,味精0.5g。在生产皮冻过程中用绿茶的浸提液代替所需水后,其色泽、质地、风味及营养组分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风味良好、质地均匀的柠檬绿茶发酵乳饮料,考察绿茶汁、乳粉、柠檬汁、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绿茶发酵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绿茶汁9%、乳粉11%、柠檬汁3.5%、白砂糖8%。在此配方下,柠檬绿茶发酵乳饮料营养丰富、口感丝滑、酸甜适中,有较香浓的柠檬与绿茶气味以及发酵乳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