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景伟 《山西建筑》2006,32(9):37-38
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分析,从城市用地、城市交通、资源与能源、城市生态方面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资源和能源、城市生态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分析严寒气候对于城市建成环境、居民行为方式和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宜居的寒地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科学理念,包括以实现寒地城市环境整体宜居为目标的寒地系统观,以实现四季宜居为目标的寒地自然观,以实现可持续宜居为目标的寒地生态观和以实现特色宜居为目标的寒地地域观,以期减少寒地城市建设和决策的盲目性,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宜居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围绕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路,从城市整体规划、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对营造生态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以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严寒气候因素造成的人居环境诸多问题,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我国寒地城市住区规划中,采用围合式住宅空间模式,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混合集约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塑造寒地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社区文化等具体设计对策,针对构建寒地城市宜居和谐的居住环境进行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彭静  李涛 《住宅产业》2007,(12):47-48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营造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主要方面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内涵、营造和维护等几个方面,对营造生态城市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广州市的城中村、历史文化环境、人文精神环境及交通问题等方面出发,剖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出现的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丧失等现象。自然生态保护、城市文脉延续是构建和谐生态人居环境的一项重任,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实践,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阐述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并对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对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吴琦 《四川建材》2009,35(3):116-117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实践,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阐述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并对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及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对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冬季友好"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和阐明气候特征对寒地城市宜居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冬季友好"的理念对于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从城市设计的宏观层面如生态容量、城市形态、公共交通、生态绿化,中观层面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以及微观层面如场地、小品等提出以"冬季友好"为目标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 社会、经济、生态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内 四区为例,运用熵值法,SPSS,ArcGIS软件 等工具,对研究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评 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内四区的人居环境适宜 度差异明显。中山区综合、社会、经济以及生 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值均最高;西岗区自然环 境适宜度评价值最高;沙河口区各项评价值 排名均靠前,相反甘井子区的各项评价值均 靠后,不具有比较优势。概括分析了各行政 区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 需对这些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美好城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媛  陈静  余菲菲 《规划师》2010,26(8):23-26,30
美好城市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美好城市的营建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遵循"控制城市的规模、发展区域城市圈、优化城市圈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计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发展战略要具有前瞻性与可持续性、优化城市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等建设原则,最终建立起人性化、安全、健康、舒适、宜居的美好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四大效益为一体的一项巨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水利枢纽工程,而且是一项社会工程和文化工程。它涉及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方法,跨越超常规的时空界限,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和操作难度摆在中国人面前。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人居环境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从三峡大区域综合开发的高度和深度,讨论工程实施建设与人居环境学的关系,以及三峡工程大地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探讨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萤雪  ;李桂文 《新建筑》2014,(4):150-153
矿业棕地的景观生态恢复应是一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有鉴于此,其规划设计应探求新的基础理论,即景观生态学、景观都市主义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并遵循三个理论分别倡导的理念: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理念:景观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为复杂整体的有机规划设计理念。以此为指导的矿业棕地景观规划设计,方能符合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确保矿业棕地景观生态恢复的实现和矿业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人与自然关系动态演变的长三角地区,以人居环境地方性为线索予以识别、分析和评估,有助于解析人居环境这一复杂体系的运转规律与协同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人居环境地方性体系及其演变周期模型;建立主客观结合的人居环境地方性“潜力-连通度-韧性”演变评估框架,以识别样本城市人居环境地方性的演变表征、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性韧性整体较低,各城市全域的地方性潜力、连通度分异明显;就人居环境地方性演变阶段而论,各地区分别处于失衡风险较低、发展不足的集聚开发阶段,僵化及失衡风险较高、发展成熟的稳定繁荣阶段,以及因经济持续低迷或政府主动开展超限度更新导致的病态困境。  相似文献   

16.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了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人居环境视野下的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对于人居环境视野下生态修复理论及实践的研究还不尽完善。笔者利用Web of ScienceTM、ScienceDirect以及CNKI文献数据库,对近二十余年间(1996~2017)国内外人居环境视野下的生态修复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回顾国内外人居环境视野下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梳理了国内外人居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退化驱动力、人居环境视野下生态修复理论及方法、其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以及相关的政策与制度这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该学科在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我国人居环境视野下的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住宅设计中的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亮 《山西建筑》2005,31(17):33-34
从人居环境应具有环境、生态与节能效益的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当前住宅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说明了住宅设计必须具有环境、生态和节能意识,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诗阳  王向荣 《风景园林》2021,28(5):99-106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都城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转换时期,洛阳则是这一时期都城建设的典型代表。通过历史考据、现场勘查、空间图解等方法,剖析洛阳地区的山水环境基础,并分析其对城池选址、南北轴线与水利系统构建,以及包括核心区、郊野区和京畿地区3个空间层次界定的影响。研究对中国都城人居建设演变历程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当代城市人居空间规划提供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居建设和生态基质是承载和反映地区城乡建设发展和环境生态恶化双重压力的载体.压力的疏解是寻找符合多样的承载空间生态基质秩序的有机疏散的建设模式.基于风景园林学学科的角度和方法,针对不同脆弱生态基质特征,介绍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模式和生境营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