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时间进入北川县城开展"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研究"的工作情况,并特别就北川地震遗址的重要价值分析、定位研究、规划原则和功能区划、以及保护与展示的主要构思做了扼要的阐述。强调应重点保护好救灾纪念地、典型地表灾害遗迹和典型建筑结构灾害遗迹,将县城范围作为地震遗址保护区加以整体保护,并围绕北川中学遗址规划抗震救灾纪念区。规划应将对生命的纪念作为主题,让所有人面对这座废墟时,感受到的不只是对死亡的无奈,更是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林娜 《建筑创作》2009,(5):16-16
近日.成都一家媒体公开报道.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提交专家组审定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已原则通过,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城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为纪念数以万计的遇难者,国家正规划建设北川地震博物馆,以保护地震遗址.笔者有幸参与了地震遗址测量工作,在此谨就测量过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北川地震纪念馆整体规划设计,从更大的时空范围明确北川遗址保护的功能与构成,综合考虑周边区域发展条件变化、过境交通重建、不同分区的功能侧重、生态恢复和环境重建等方面,充分体现对于北川地区灾后精神家园守护和重建的社会价值,并从实施角度对项目选址、遗址保护、系统设计和纪念馆项目的策划与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陈玲 《国外城市规划》2007,22(3):116-116
项目背景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唐山的里氏7.8级地震,几乎摧毁了震前的全部建筑(本次设计范围内建筑为保存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6.
徐聪艺 《建筑创作》2012,(1):104-115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轴广场位于大明宫遗址的中心地带,是整个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重点。其区域涵盖大明宫遗址的三大主殿宇(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基地南接含元殿遗址,北达太液池南岸,东至含耀门、崇明门一线,即规划公园西路以东;西至昭庆门、光顺门一线,即规划公园东路以西。基地为形状较规则的四边形,总面积约45hm~2。该区域规划定位于考古及遗址保护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先进的现代考古过程与成就,以及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技术、材料与成果,为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重点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遗址博物馆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博物馆的建筑类型.在进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遗址、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适宜技术策略把控下,需要处理好遗址保护问题,充分地兼顾建筑形式与遗址文化信息传达的平衡,需要合理地把握建筑设计与展陈空间设计的关系,进而建立遗址与建筑场所之间的共生,创作出体现场所精神的遗址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2009,(6):95-95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于其历史背景和所处的城市区位,在建筑创作中怎样确定基本思路和设计要点。记述了在根据遗址状况和相关建筑史料探讨丹凤门推理方案之后,并进而设计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环保节能在艺术上又能沟通历史与未来的现代标志性建筑。点明了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遗址博物馆逐渐迅速发展,这些历史遗址更是有着极高的重视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更是将文化社会以及经济价值充分体现,在遗址博物馆的飞速发展中,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以晋国博物馆为例,首先分析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其次分析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特点,最后探讨总结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本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从思考自然事件入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裂缝主题贯穿于整个纪念园和纪念馆的空间组织设计,营造出大地撕裂般的地景,将自然灾难事件艺术化地定格在大地之间,以此为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永恒记忆。  相似文献   

12.
蔡龙  杜宏彪 《安徽建筑》2007,14(4):93-94
结构抗震设计可分为"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文章针对地震对结构作用的特点,从工程结构的场地选择、建筑的平立面布置、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提高结构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工程结构抗震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的方案创作为例,探索如何通过理性分析,将制约条件转化为设计契机,协调处理好新建博物馆与遗址的关系,并以"真诚"的态度去实现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李海清  刘军 《华中建筑》2001,19(6):85-86
国立中央博物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是第一中国建筑师尝试将“民族性”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一次可贵探索,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使得他们走向初步的后熟,梁思成在这次方案竞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设计特点,从历史文化、空间形态、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等几个方面探讨大型博物馆的创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汉旺震后破坏状况的介绍和与其他破坏严重地区的比较可以看出,设置汉旺5·12地震遗址保护地具有必要性。遗址保护地规划应从遗址保护地的定位、规划设计原则、主要构思、规划空间结构、保护措施、展示方式、重要场所意向性设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博物馆,其内有大量大空间展厅和公共空间采用了钢桁架结构体系,总面积约30 000m2。介绍了钢桁架作为结构体系在本项目中的主要优势。采用SAP2000对结构进行了整体分析计算,介绍了分析设计的荷载取值、设计准则、楼板在设计中的考虑、钢结构预起拱、材料选择、截面形式选择、钢结构合拢、楼盖舒适度计算等大跨度钢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对钢结构楼屋盖选用钢筋桁架楼板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形式、材料、展示和技术四方面来诠释青川地震博物馆的创作理念,力图展现青川人民面对灾难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建筑师对灾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中国国家博物馆老馆是20世纪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受当时经济、技术、施工条件所限,建筑本身存在不少缺憾,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经过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在不改变老馆主体外观的同时,通过改扩建对老馆存在的功能局限性进行改造,力求使新老建筑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老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本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加固改造工程之一,当前结构工程领域中的大部分加固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