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在这里     
去年春天,我们曾经做过一篇文章:"英特尔的下一个春天",与大家共同回顾了过去20多年来英特尔在产品、技术、品牌宣传和策略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举措。同时,我们还预测了2013年的春天,将会是对英特尔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点。今年春天,我在刊首语中写过另一篇文章:"春天在哪里?",描述了PC产业哀嚎遍地的惨状,以及对复苏的谨慎乐观。文末有一句话:"或许2013年的春天,要从夏天开始。"现在,正值2013年初夏,上述两篇文章所提及的时间点,都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2月22日,英特尔推出了5款全新的台式处理器,和以往产品不同的是,这5款新处理器均采用了英特尔64位扩展技术(EMT64),也即它们都支持64位寻址能力。英特尔此举,犹如给初春的IT市场打了一个响雷。人们不禁要问,桌面64位时代在这个春天就要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内专业的服务器厂商,宝德采取跟随英特尔的技术策略,在技术和产品发展方向上始终与英特尔保持高度一致:当英特尔推“Real Server”IA 架构服务器,宝德就在市场上向“伪服务器”宣战;英特尔推功能服务器,宝德就提供具有各种商品化功能的功能服务器产品;英特尔发布“至强”服务器,宝德就在国内最先推出“至强服务器”全系列产品,抢先步入主流服务器行列的时间……由于宝德在技术、产品甚至市场上一直紧跟英特尔的发展步伐,因此宝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迈入国产服务器领先行列。对于任何一个服务器厂商来说,获得英特尔支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处理器是服务器的核心架构基础,其他一切硬件的集成,包括服务器整机应用中与其他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的集  相似文献   

4.
承健 《个人电脑》2012,18(5):71-71
2011年6月英特尔展示了超极本原型机,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年,几乎所有PC厂商都推出了超极本产品。但是有一个话题始终存在争论:超极本是不是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5.
走近多内核     
江南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43):i002-i005
多内核,仿佛是一夜间升起的“新星”,成为了当前IT市场的焦点。对于服务器领域而言,多内核已经成为下一代微处理器的趋势。几乎所有的主要处理器制造商,都表示将推出多内核处理器。而有些厂商则已经推出了这种处理器产品。例如,IBM已经推出了Power4和Power5两个系列的双内核处理器。按照规划,英特尔和AMD的双内核处理器也将在明年推出。那么,究竟什么是多内核技术呢?它究竟会给IT市场带来什么变化呢?本期《服务器》,们将带您走近多内核。  相似文献   

6.
数十年来,全球头号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一直力图在独立显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其Larrabee研究项目遭到了重大打击:近日英特尔承认,Larrabee图形处理器在发布之后只会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而不是和AMD、NVIDIA正面对抗的硬件显卡产品。  相似文献   

7.
2013年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中,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的Haswell架构处理器,Atom也迎来了升级,AMD则推出了移动版本的APU。与手机、平板不同的是,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处理器一直由AMD和英特尔两大厂商把持。在新的一年,AMD和英特尔又将推出哪些重要的产品,它们又会对我们的使用带来什么影响呢?本文就带大家抢先预览2014年AMD和英特尔的移动新品。  相似文献   

8.
《个人电脑》2009,15(10):130-144
英特尔和微软这两大领导厂商的每一次大动作,往往都会给PC产业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例如Pentium4和Core2DUO处理器的问世、WindowsXP和Vista操作系统的出现。然而全球经济危机给PC行业带来的影响毕竟是很严重的,英特尔Corei7处理器推出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得到PC产品的广泛采用;马上就要发布的新一代Windows7操作系统似乎也没有引起太多PC厂商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外公布的市场发展计划,Palm公司将于明年推出一种支持安全数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s)的手持设备,目前尚未明确具体推出时间。看来,该公司最终还是决定采取行动,将存储扩充技术纳入其产品中。但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来说,该特性显然不是那么新鲜或者领先了。在这之前,基于手持操作系统的设备一直是运用由第三方销售商开发的存储扩充技术。尽管其中有些技术属于专用产品范畴,但销售商还是为那些受手持  相似文献   

10.
英特尔在2014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推出了“dual os platform”(双操作系统平台),通过这种技术,用户可以在单个设备上同时运行android和windows 8操作系统,如果类似产品能够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那么这将会是英特尔反击平板产品的一次巨大胜利。双系统平台的阳谋在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一直处在追赶arm阵营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11.
《微电脑世界》2005,(11):34-34
尽管英特尔早在2005年8月就透漏出加快推出双核Xeon 处理器的消息,10月11日英特尔发布其首款面向双路服务器的双核Xeon 时仍然让人有些意外。竞争对手AMD 因为早已发布了双核Opteron 而在x86服务器市场占尽先机,英特尔比原定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发布双核Xeon,无疑要在市场上挽回一些正在转向AMD 的客户。不过这款产品并不像早先计划中那样——配套推出新型芯片组而形成一个全新平台,而是在原有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在旧金山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开展示了四核处理器,并表示这种处理器会按计划在今年底上市。对于英特尔发布的第一款四核处理器,一直有人在争论它到底是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四核处理器。实际上英特尔是将两块双核处理器封装进了一个芯片中,而不是将四个核心完全集成在一块硅晶片上。但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英特尔能在酷睿2双核处理器发布后短短几个月内就推出四核处理器,这件事情确实有些突然,毕竟绝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开始起草任何关于多核心处理器的升级计划。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桌面系统仍处于P4时代,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有…  相似文献   

13.
细细数下来,S7已经是Acer推出的第三代超极本产品了,其首代产品AcerS3是首款面向消费领域推出的超极本产品,无论对于Acer还是对于超极本,S3都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性意义的产品,而第二代产品S5也在英特尔发布新一代处理器后随即上市,小巧的机身加上别具一格的电动马达接口的设计,让S5在众多超极本中强劲风头,而这款独属于Acer的第三代超极本产品S7虽然早在年初的CES上就已经经验亮相,但也因为注定要搭载Windows8操作系统,而一直留给世人一个悬念,如今Windows8正式发布,这款来自Acer的潜心力作S7也正式的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英特尔近年来一直严格地执行着偶数年升级工艺、奇数年升级架构的钟摆战略,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上下游厂商对未来产品推出的时间点和特性都心中有数,所以方便安排研发和生产,也有利于把握准新品上市的时间和市场推广的节奏。  相似文献   

15.
Intel一向的习惯是喜欢在推出全新平台之前,先推出一个过渡平台和相应的产品,让市场和消费者先行适应。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推出下一代MID平台Moorestown之前,英特尔计划先推出MenlowRefresh平台作为当前Menlow平台的过渡产品,时间将定于2009年3月份。  相似文献   

16.
Intel一向的习惯是喜欢在推出全新平台之前,先推出一个过渡平台和相应的产品,让市场和消费者先行适应。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推出下一代MID平台Moorestown之前,英特尔计划先推出MenlowBefresh平台作为当前Menlow平台的过渡产品,时间将定于2009年3月份。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电脑时空》2008,(4):45-45
作为硬盘行业中最年轻的公司之一,西部数据一直都不是以技术和规格来取胜。直到2007年斥巨贤收购盘片厂商Komag后,西部数据迅速转变了竞争策略。这尤其表现在2.5英寸领域,西部数据基本上是最后一个推出160GB容量的厂商。但很快地,它就率先推出了250GB容量的产品,就在不久后,西部数据再次刷新了2.5N寸的容量记录,成为第一个推出320GB产品的厂商,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大跃进。  相似文献   

18.
2月23日,英特尔推出了内置IntelEM64T(64位扩展技术)的5款奔腾4处理器,包括主频为3.73GHz的奔腾4至尊版以及以及其它4款奔腾46xx型产品。新推出的产品均支持超线程技术。英特尔表示,在今年晚些时候,64位扩展技术将扩展到全线桌面端产品当中,包括赛扬D处理器。在2005年下半年,支持Intel EM64T技术的奔腾6xx系列产品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英特尔的此举意味着桌面端主流将进入64位时代——尽管此前AMD公司在桌面端推出了64位的Athlon64处理器、苹果推出了支持64位的PowerMac G5系统,但他们在桌面端占据的市场份额总和约为英特尔的1/…  相似文献   

19.
《新电脑》2005,(5)
对于英特尔平台来说,一直都没有一款芯片组可以让英特尔平台支持多块显示卡并行工作。有此需求的消费者不得不转向AMD平台。随着nForce4SLIIntelEdition的推出,这种情况将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20.
在英特尔提出上网本(NetBook)的概念之后,不少厂家都推出了此类产品,在我们最近的一个测试项目中,多达8个型号的产品一览无余,如果将同一型号中不同配置的产品也单独计数的话,那么数量超过了12款。尽管其中并不全是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的产品,但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这类产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OEM厂商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