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渤海南部垦利区域多层合采油藏层间干扰大,油田层间干扰定量表征困难,油田单井实际产能与ODP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测井数据,建立比采油指数与电阻率相关数学模型,求取理想比采油指数。考虑不同含水引入无因次采油指数,从而求得全生命周期理论比采油指数,进一步建立层间干扰校正系数的数学模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南垦利区域调整井,产能预测与实际数据误差仅为2%。指导油田细分层系开发,重新部署井网,日增油240m3/d。研究成果对渤南垦利区域产能评价、调整井研究、产液结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上稠油油田合理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具有特殊性,使得常规产能评价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海上油田产能评价采用基于DST测试资料的比采油指数法,由于校正系数是经验值,取值具有人为性,往往导致产能评价结果过高或过低。通过分析层间干扰、DST测试时间及地层伤害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提出了海上稠油油田合理单井产能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经验校正系数分解为3个分校正系数,即层间干扰校正系数、DST测试时间校正系数和地层伤害校正系数,并给出了各自的确定方法。实例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得到较传统的比采油指数法更加客观的产能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多层砂岩油藏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加剧,新钻调整井的产能预测难度大、精度低。为进一步分析油田不同含水率对多层砂岩油藏产能的影响,通过回归P油田不同流动能力突进系数下的层间干扰系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建立层间干扰动态表征模型,形成层间干扰系数与流动能力突进系数和含水率变化关系图版,实现不同流动能力突进系数下对层间干扰系数随含水率变化的定量表征。通过建立无层间干扰条件下采油指数与地层流动系数的产能回归公式,指导P油田中高含水期调整井的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间干扰校正预测的P油田新投产调整井的产能误差为20%,低于层间干扰校正前,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针对渤海油田测试井出砂,试井曲线出现径向复合特征,测试初期产能曲线难以准确校正,从直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出发,分析径向复合情况下压力传播特点,推导出新的流动效率计算公式与地层压力分布解析式。以此为基础,得到径向复合情况下测试产能时间校正系数公式。校正后发现,在相同表皮系数下,流度比越大流动效率越低;流度比和内圈半径越大,对应的测试时间校正系数越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新公式计算得到的对应比采油指数与油田生产井投产后该层的平均比采油指数接近,更能准确校正测试出砂井的初期产能,可用于指导渤海油田相关油井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渤海海域新投产的几个稠油油田,投产初期的产能与ODP设计值有一定差距,如何合理确定油气井的产能,经济有效地开发好海上油田,以海上某稠油油田为例,通过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再评价,对比投产初期与ODP阶段产能的差异,剖析了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生产压差、表皮系数、层间干扰以及DST测试时间等因素对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在建设油田产能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上稠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渤海海域新投产的几个稠油油田,初期产能与整体开发方案(ODP)设计值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合理确定油气井的产能,经济有效地开发好海上油田,已迫在眉睫。文中以海上某稠油油田为例,通过对油田投产初期产能再评价,对比投产初期与ODP阶段产能的差异,剖析了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生产压差、表皮系数、层间干扰及DST测试时间等因素对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在建设的油田产能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上油田单井投产一段时间产能评价校正系数的取值多为经验值,预测结果不准确。引入无因次采油指数的概念,绘制了水平并不稳定渗流无因次采油指数曲线,利用面积积分法对产能校正系数进行求解,得到了海上油田水平井投产后不同时期的产能校正系数,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产能校正系数的影响。海上某油田2口水平井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以此方法计算的校正系数乘以DST测试产能,得到的产能数值更准确。此方法为海上油田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评价窄河道油藏水平井的产能,避免因钻杆地层测试(DST)时间较短造成评价结果偏大,引入边界校正系数表征河道宽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建立了窄河道油藏水平井模型并求解,得到不同河道宽度下边界校正系数随测试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河道宽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河道宽度越小,边界校正系数越小。利用该方法对渤海X油田P1H 井和 P7H 井2口水平井的比采油指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的比采油指数与实际比采油指数的相对误差小于 5.4%,说明引入边界校正系数,能显著提高窄河道油藏水平井产能评价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为类似窄河道油藏中水平井的产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油藏合理配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渤海南部中轻质油田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单井实际产能与初始开发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静态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以及理论公式推导,得到利用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可有效指导渤南KL油田群单井配产、调整井部署及开发方案编制,计算产能与实际产能误差小于5%。研究成果对油田的产能评价、综合调整油井的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南部轻质油藏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单井实际产能与初始开发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油田静态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以及理论公式推导,得到利用电阻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可有效指导渤南KL油田群单井配产、调整井部署及开发方案编制,计算产能与实际产能误差小于5%。研究成果对油田的产能评价、综合调整油井的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渤海S油田于2009-2011年期间成功实施了我国海上稠油油田的首次加密调整工作。加密调整井投产产能高于调整方案设计值,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指导海上稠油油田综合调整方案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分析评价了S油田稠油高含水阶段调整井的影响因素,剖析了射开程度、生产压差、层间干扰以及井斜等因素对调整并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处于中高含水阶段的海上油田调整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判断层间非均质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表征层间非均质性多采用渗透率这一储层物性参数,但对于多层合采、注水开发、生产井段长和流体性质变化大的稠油油藏来说,用此难以准确评判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强弱程度。在原油开采过程中,表示原油在地层中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是流动系数,因此提出了用流动系数变异程度表征层间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系数变异程度的计算借鉴了洛伦茨曲线法。选取渤海海域有代表性的3个稠油油田的测压井资料,统计了层间干扰系数与流动系数变异程度的关系,给出了判断同类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弱程度的标准,从而更加客观地表征了层间非均质性。此外,通过计算单井的流动系数变异程度,可以估算层间干扰系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Q油田北区块油井多层合采导致的含水上升快、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差异大等问题,对不同含水阶段的层间干扰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层间干扰定量表征技术,并结合Q油田油藏类型和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研究了底水关闭前后不同含水阶段的层间干扰规律,提出了高含水期细分层系开发的技术对策:对北区块进行调整,将原来的一套开发层系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采用水平井开发,同时对老井进行关层。调整后全区含水率下降了10%,采油速度提高了0.5%,采收率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产能预测和评价是致密油藏合理有效开发的关键环节.由于体积压裂后,缝网分布复杂且相互干扰,传统经验公式法和数学解析法在低渗-致密油藏的产能预测普遍误差较大.本文基于大庆油田M2区块20口水平井体积压裂的钻遇、压裂和试油数据,首先采用皮尔森系数、斯皮尔曼系数和肯德尔系数进行了主控因素分析,筛选和评价了7个主要参数.在...  相似文献   

15.
渤海Q油田底水稠油油藏隔夹层发育区域水平井提液效果差、注入水驱油效果不明显,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精细注采技术研究。采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隔夹层参数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控制系数的表达式,结合油水两相渗流产能公式研究了隔夹层对产液量的控制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研究了隔夹层对注入水驱油的影响;针对笼统注水隔夹层上、下部吸水极度不均的情况,提出了依托隔夹层的层内分段注水新技术,并确定出了分段注水时各注水段的最优注采比。隔夹层发育底水稠油油藏精油注采技术在渤海Q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与实践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产液量越大所需生产压差越大;对于隔夹层发育的底水油藏,"层内分段注水+大泵提液"高效开发模式具有很好的增油效果,可为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P稠油油藏纵向层薄,构造平缓,油井产能特征差异大的特点,从地质条件、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等方面,研究油井产能特征主控因素。油井产能特征是油井生产能力及稳产能力的综合体现,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法,量化评价了油井产能特征的主控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原油流度及边水距离是影响油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边水距离、隔夹层及砂体厚度是影响油井稳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油井产能特征综合影响程度排序为原油流度、边水距离、砂体厚度、隔夹层及泥质含量。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油井生产能力,延长稳产期的三个措施方向:提高油井周围原油流度、改善油井附近能量供应情况及提高井控储量,对开展精准的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油田是渤海典型薄互层油藏之一,具有纵向上层数多、单层厚度薄且物性差异大的特点,采用大段合采方式开发过程中,部分油井表现出产量递减快、见水早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双管水驱实验及三维非均质水驱实验研究,明确了薄互层油藏层间干扰特征、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层间干扰程度,即渗透率级差越大,干扰程度越严重,当渗透率级差...  相似文献   

18.
常规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确定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是确定多层合采组合界限以及评价产能一项重要的参数,然而在实际油田编制开发方案过程中,很难获得求取层间干扰系数所需各项参数,从而很难获得较准确的层间干扰系数,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经验值,这给多层合采界限的确定与产能评价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提出利用单层DST测试数据、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生产井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结果、实验室原油高压物性及岩心分析结果等资料,对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进行计算,并介绍了计算方法。经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低阻油层测井渗透率校正比采油指数精度不高,水平井实际产能与初始方案的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根据测井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比采油指数与测井中主要参数的相关式,利用A油田低阻油层水平井的实际生产数据,经过非线性回归,得到利用泥质含量和电阻率校正水平井比采油指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成果计算水平井产能与实际产能误差-10%~9.7%。研究成果对低阻油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