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萨哈林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弧后盆地,发育中、上中新统奥科贝凯组页岩、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页岩、下中新统威宁组和中、下中新统达吉组含煤层系3套烃源岩。主力产层为中、下中新统的达吉组砂岩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砂岩。圈闭类型为背斜、复杂断背斜和断块。统计分析表明,平面上油气主要聚集在盆地东北萨哈林次盆,并且海上油气储量、油气田规模均大于陆上;垂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中新统达吉组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分析认为,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和储层两方面因素的控制:上新世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上新世晚期—全新世萨哈林褶皱幕对早期形成的圈闭起调整或破坏作用;中、下中新统达吉组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砂岩的展布控制了油气藏的纵横向分布。油气勘探结果表明,东北萨哈林次盆陆上部分勘探程度较高,海上是近几年的储量增长区,也是今后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其勘探目的层主要为努托瓦组和达吉组,勘探目标主要为构造—地层型圈闭和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2.
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了哥伦比亚西努-圣哈辛托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西努-圣哈辛托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及新生界沉积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上白垩统Cansona组海相页岩、古新统San Cayetano组页岩及渐新统Maralu组页岩,主要储集层为古新统San Cayetano组砂岩、渐新统Cienaga de Oro组砂岩及灰岩、渐新统Pavo组砂岩,上古新统San Cayetano组泥岩、中新统Floresanto组泥岩以及部分不整合面可作为盖层。西努-圣哈辛托盆地内,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一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存在始新统一下渐新统河流一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一下中新统扇三角洲一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一深海相浊积砂岩等3套主要储层,其中中新统半深海一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员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从层位上看,下第三系以构造田闭为主,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圣豪尔赫盆地是阿根廷重要的产油气盆地之一,其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三叠纪—早白垩世裂谷和早白垩世—新生代坳陷双层结构。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入手,结合最新钻井资料,对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后指出,烃源岩主要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Neocomian群和下白垩统D-129组湖相页岩;主要储层为白垩系Chubut群砂岩;Chubut群内的湖相泥页岩构成最重要的盖层;断、拗以及安第斯造山运动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成熟烃源岩的分布与断裂体系控制油气的富集;河流相砂体控制油气藏规模;油气主要围绕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白垩系Chubut群上部砂岩、白垩系D-129组与上侏罗统—下白垩统Neocomian群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孟加拉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加拉盆地是发育在印度次大陆东北角比较典型的残留洋盆地,其经历了裂陷期、裂后期和前渊期。在残留洋盆地形成阶段发育了最重要的生储盖组合,主要烃源岩是渐新统Jenam组和中新统Bhuban组页岩;主要储集层是中新统Surma群Bhuban组和Boka Bil组陆架到潮控三角洲砂岩;盖层主要为中新统—上新统的海相页岩,分布广泛;圈闭类型以背斜为主。孟加拉盆地以天然气为主,绝大部分气田平面上分布在Surma坳陷、Tangail凸起、Hatia坳陷和东部褶皱带。天然气富集层位主要位于中新统Bhuban组和Boka Bil组。气田的分布与残留洋盆地的形成密切相关,盆地演化控制了含气层系的发育,盆地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平面分布。今后勘探的重点为盆地东部Surma坳陷及周缘、Hatia坳陷和东部褶皱带,处于压力过渡带的Surma群砂岩储层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通过对孟加拉盆地演化、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的研究,可为残留洋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最新的油气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和成藏组合快速分析技术,研究了黎凡特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划分了成藏组合并分析了其成藏模式,探讨了盆地未来的勘探方向。盆地经历裂谷期、被动大陆边缘期、构造反转期3期构造演化。以中新统、上新统和中生界储层为核心,划分为3套成藏组合。中新统成藏组合最重要,渐新统-中新统生物成因气、古尼罗河大型水系盆底扇浊积砂岩优质储层、构造反转期形成的大型构造圈闭和墨西拿阶盐岩区域盖层的良好配置是油气富集的关键;上新统成藏组合表现为中小型海底峡谷水道浊积砂岩控藏,油气近源成藏;以白垩系碎屑岩及侏罗系生物礁潜在储层为核心,推测深水区发育中生界成藏组合。三者为未来重点勘探方向,深水区中新统和深层中生界是最有潜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盆地是位于台湾海峡及其相邻台湾西部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古新统及始新统潮坪—澙湖相泥岩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泥岩和海相泥岩,储层为古新统、始新统的潮下坪相砂岩及中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区域盖层为中新统—第四系泥岩。东部坳陷和西部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含油气系统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盆地发育了古近系和中新统两套含油气系统,盆地西部主要发育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结合西非深水区油气勘探现状和深水油气藏研究结果,总结了西非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并探讨了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西非海岸盆地烃源岩主要包括裂谷阶段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海相烃源岩和古近系——新近系海相烃源岩3套;深水区储层以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和古近系——新近系深水浊积砂岩为主;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或构造-岩性圈闭,其次为构造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西非海岸盆地中以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勘探前景最好,其次是科特迪瓦盆地、贝宁盆地和塞内加尔盆地深水区,杜阿拉盆地和里奥穆尼盆地深水区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宽扎盆地深水区目前勘探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 ,从盆地演化史来看 ,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发育始新统 -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 ;存在始新统—下渐新统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等 3套主要储层 ,其中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最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 ;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 ,从层位上看 ,下第三系以构造圈闭为主 ,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 ;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 ,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 ,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 ,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 ,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 ,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包括蒂曼—伯朝拉盆地和伏尔加—乌拉尔盆地。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发现大油气田28个,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应用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乌拉尔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并对典型油气田进行剖析,探讨了主要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在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快速沉降时发育良好的多马尼克组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岩、泥灰岩,为整个盆地带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主要为泥盆—二叠系浅水陆架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受海西期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不断抬升,二叠系空谷阶发育良好的区域性膏岩盖层;该盆地带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其次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受盆地差异沉降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最早的油气生成期为早石炭世;油气主要沿断裂和不整合面运移;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其周围斜坡带。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处于勘探中期,但蒂曼—伯朝拉盆地的海域部分,伏尔加—乌拉尔盆地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勘探程度较低,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巴西陆上Solimoes盆地属克拉通盆地,其沉积组合和油气成藏非常特殊。文中重点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沉积地层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盆地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确定成藏主控因素。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古生代经历了多次沉降,中生代抬升,新生代以挠曲沉降为主,构造样式以先正后逆的反转构造为特点。沉积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包含了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冰碛岩及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层系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主要烃源岩为上泥盆统页岩,总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主要储层为石炭系Jurua组砂岩;主要盖层为石炭系-二叠系蒸发岩,封盖能力强,生储盖配置好。盆地内构造圈闭发育,以背斜、断背斜为主。盆地成藏模式特殊,尽管烃源岩埋深较浅,却在火山岩侵入的烘烤作用下快速成熟并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生气阶段;风成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储层孔隙由于埋藏深度小而保留,不整合面和复活的基底断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油气成藏等理论分析了沙特境内的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结果认为,鲁卜哈利盆地位于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波斯湾含油气区,长期处于构造背景稳定的克拉通内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层序齐全,沉积厚度超过10 km,纵向上形成众多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海西运动期间发生的挤压和隆升作用对盆地古生界圈闭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些背斜、断背斜以及构造岩性圈闭在扎格罗斯山形成的挤压作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到定型期基本早于志留系源岩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时间,二者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目前处于勘探初期,比较已经发现的储量和USGS统计的古生界中待发现储量,类比盆地北部中阿拉伯地质省的勘探现状,预示该盆地古生界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研究进展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油气勘探实践和技术攻关,促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的深化和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的深化体现在:紧邻主力烃源岩的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和成藏的有利条件;多期旋回岩溶和构造裂隙形成的优质储层是油气富集、高产稳产的关键;优质盖层、多期成藏、后期调整是油气藏保存及形成油气复式聚集的重要因素。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主要是深刻认识到油源断层的沟通作用、广泛发育的构造圈闭、优质盖层和晚期构造运动的促进与调整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阿克库勒凸起、雅克拉断凸、塔中古隆起、和田河古隆起、古城墟古隆起和库车凹陷南缘是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地区,巴楚隆起南部、孔雀河斜坡和克拉通盆地深层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明确油气的成因及其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针对目前石油成因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构造学、石油地质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各种石油成因假说进行梳理、融合和集成创新,形成了石油的双机(有机—无机)耦合成因假说框架.其主要观点是,石油(或天然气)是一种多成因的可再生资源,储量巨大.石油的形成与分布是盆地与地幔隆起、...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多凹多隆,不同凹陷内的成藏规律不尽相同。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地震资料及重点井位资料入手,划分构造带的构造单元,识别区域内的断层和不整合面,预测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并刻画研究区及周缘的砂体展布范围。通过对断层、砂体和不整合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是霍多莫尔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控制了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藏类型、输导体系组合样式和成藏模式。构造带内的斜坡区形成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气藏;古隆起区形成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浅部走滑断层带形成断层-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对应形成斜坡带成藏模式、古隆起带成藏模式和走滑断层带成藏模式。霍多莫尔构造带隆起区油气聚集受控于断层和不整合,斜坡带油气聚集受控于砂体和岩性圈闭的聚烃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突破相对较大的凹陷,是一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西湖凹陷花港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多个油气源,以平湖组烃源岩为主,储层条件较好,发育区域性盖层。构造圈闭是西湖凹陷花港组的主要圈闭类型,以滚动背斜和挤压背斜圈闭为主,油气藏也主要为这2种类型。在对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花港组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以油为主,东部以气为主,主要的油气分布于西湖凹陷中南部的局部构造较发育区。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大致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2条不整合面及多套储盖组合,形成以下古生界奥陶系气藏、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气藏、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油藏为代表的3大含油气系统.深入分析盆地内部3条油气藏连井剖面(吴忠-米脂;固原-宜川;包头-澄城)可知:烃源岩控制油气藏的规模与展布;中生界油藏位于生烃坳陷内部或...  相似文献   

19.
孤北东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欠压实带和孔隙流体压力特征,孤北东地区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孤北洼陷主要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通过单井成藏演化史图确定了各层的成藏期。连络体系在研究区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连络体系有断层、不整合面、盆地边缘岩性岩相变化带。孤北洼陷运移来的油气直指几个山梁,特别是渤3井山梁。东北部油气源相对较少,局部地区油气难以到达。沙河街组中、下部的自源高压成藏动力学系统有利于隐蔽圈闭的成藏。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第三纪箕状凹陷陡翼的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箕状凹陷的控制断层控制了凹陷陡翼的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特征。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控制断层附近,形成了丰富的油源;控制断层的继承性构造运动及其时空差异,造就了箕状凹陷陡翼形式多样的圈闭类型。二者的有机配合,在箕状凹陷陡翼聚集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是石油勘探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