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芸豆淀粉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花芸豆淀粉颗粒、糊及其凝胶等特性。发现淀粉颗粒多呈椭圆的腰形,少数圆形,大颗粒表面有明显轮纹,有呈细长或中心放射状的位于颗粒中部的裂纹;偏光十字清晰,多沿长轴方向拉伸呈X形;线条有少许弯曲,有裂纹的颗粒,其偏光十字多有分叉。粒径范围为10~60μm,平均粒径24μm,呈A型结晶图样,结晶区约56.8%,糊化温度73.7~88.3℃,糊化焓15.8 J/g。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7nm,链淀粉相对含量为38.4%。花芸豆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凝沉性、冻融性和粘度等特性都与玉米淀粉较相近,糊丝长度小,为1.1 cm。加糖对淀粉凝胶的破裂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白栎淀粉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射线衍射仪、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光光度计、质构仪等对白栎淀粉的结构及性质进行研究,并与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栎淀粉颗粒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3.15μm,结晶结构属A型,直链淀粉含量18.90%,糊化温度为72.3~84.7℃;白栎淀粉溶解性和膨润力高于玉米淀粉;白栎淀粉糊具有透明度低、凝沉性大、冻融稳定性差、黏度小、酶解率较高的特点;质构分析表明白栎淀粉糊凝胶强度较大,质地和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3.
小利马豆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为对照,采用湿磨法制备小利马豆淀粉,通过理化检测方法测定其淀粉特性,研究小利马豆淀粉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小利马豆淀粉颗粒多为椭圆形,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粒径为5.46~37.58μm,平均为18.36μm;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透明度为30.89%,凝沉作用强于马铃薯淀粉糊和玉米淀粉糊,其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小利马豆淀粉凝胶的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高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相比,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温度低,为63.60℃,容易糊化,峰值黏度高,但破损值大,热糊稳定性差,回生值大,冷糊稳定性差,易老化。  相似文献   

4.
甘肃主要杂豆淀粉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肃产三角豌豆、白豌豆、小白芸豆、麻豌豆为材料,采用湿磨法提取淀粉,以玉米、马铃薯及绿豆淀粉为对照,对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杂豆淀粉颗粒多呈卵圆形,偏光十字较明显,多呈“X”形和斜十字形,部分淀粉颗粒呈现明显多脐点现象,平均粒径为21~29μm,其中三角豌豆淀粉的粒径最大而麻豌豆淀粉颗粒最小;淀粉颗粒的结晶类型与绿豆淀粉相同,为C型。其直链淀粉含量远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且麻豌豆>小白芸豆>白豌豆>三角豌豆淀粉。杂豆淀粉属限制型膨胀淀粉,起糊温度为72.6~78.8℃,且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淀粉糊的透明度较高,但凝沉速度均极快,冻融稳定性也都较差。4种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与绿豆淀粉相近,可耐受高温处理,但不宜用于冷冻类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对照,蕉芋(Canna edulis Ker)淀粉为试验材料,对淀粉基本成分含量、抗酶解力、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膨润度、冻融性和持水性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扫描电镜对蕉芋淀粉和玉米淀粉颗粒及淀粉凝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蕉芋淀粉颗粒以圆球形颗粒为主。与玉米淀粉相比,蕉芋淀粉的颗粒巨大,平均粒径为53.08μm左右;玉米淀粉的颗粒较小,平均粒径为14.47μm左右。玉米淀粉颗粒表面有凹陷点,颗粒呈圆形或者多角形,蕉芋淀粉凝胶结构较玉米凝胶结构更为致密。玉米淀粉凝胶有很多孔洞,且蕉芋淀粉的抗酶解力、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等均优于玉米淀粉。因此,蕉芋淀粉作为一种淀粉新资源,在食品加工和功能食品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糜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掌握陕西省主要糜子品种的淀粉理化性质,以陕北地区3个主要糜子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糜子淀粉的颗粒结构、糊化特性、糊特性以及凝胶质构特性.结果表明:糜子淀粉颗粒为多角形或球形,粒径为1.9~10.0μm,偏光十字较为明显,微晶结构为A型;3个糜子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85%~19.30%,碘蓝值较高;糜子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冷糊稳定性优于马铃薯淀粉,酸、碱对糜子淀粉糊黏度性质的影响较大,在碱性(pH 10.0)条件下,糜子淀粉起始糊化温度的升高幅度大,冷糊稳定性更强.糜子淀粉糊的透明度较低,冻融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较差,凝沉顺序依次为榆糜1号淀粉>榆糜2号淀粉和玉米淀粉>YM0506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榆糜2号淀粉凝胶的硬度较高,回弹性和黏聚性均低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  相似文献   

7.
以青藏区主要青稞品种藏青25、冬青8号、藏青148、喜拉19、昆仑12号、藏青320、北青6号为材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对青稞淀粉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种青稞淀粉颗粒多为圆饼状,表面光滑;其偏光十字形状及明显程度差异不大,十字交叉点都接近于淀粉颗粒的中心位置,呈"X"形;平均粒径为18.30μm~20.17μm,其中藏青148的淀粉颗粒粒径最小,冬青8号的最大;直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青8号昆仑12号藏青320藏青148喜拉19北青6号藏青25,具有显著性差异;淀粉糊的透明度和热糊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苦荞淀粉颗粒及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苦荞籽粒淀粉理化特性,以7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淀粉颗粒表面结构及其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糊化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苦荞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多面体球形,颗粒大小平均为6.8μm;苦荞淀粉糊的透明度平均为7.68%,低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糊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均强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冷黏度、破损值及回生值均高于玉米淀粉;苦荞淀粉糊具有较强的热黏度稳定性、冷黏度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苦荞淀粉糊的平均糊化温度范围为65.87℃到78.41℃,峰值温度为70.88℃,均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9.
以水生植物马蹄为原料湿法提取淀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工业常用谷物类淀粉玉米淀粉及薯类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的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水生植物马蹄淀粉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马蹄淀粉的蓝值,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但远低于木薯淀粉;马蹄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与玉米淀粉糊、马铃薯淀粉糊相近,明显高于于木薯淀粉糊;马蹄淀粉糊的透光率、溶解度、膨胀率介于玉米淀粉糊和木薯淀粉糊之间,但远低于马铃薯淀粉糊;马蹄淀粉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79μm,与木薯淀粉相近,比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小,属于小颗粒淀粉。马蹄淀粉的偏光十字接近颗粒中心但不明显,甚至出现一个大颗粒内有多个不规则十字交叉点的现象,说明马蹄淀粉可能为假复粒淀粉。  相似文献   

10.
紫薯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得的紫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紫薯淀粉的化学组分、颗粒表面结构、结晶结构、凝胶质构、热力学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并与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基紫薯淀粉含量为98.78%,直链淀粉含量为19.74%;其淀粉颗粒平均粒径为17μm,属中粒淀粉,晶型为C型;淀粉凝胶弹性和咀嚼性高,硬度适中,为3.095×102 g,黏着性适中,为24.72 g·s;糊化温度范围为61.5℃到78.0℃,峰值温度为72.6℃;紫薯淀粉糊为有屈服应力的非牛顿型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