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倾角时差校正(DMO)技术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它能够在叠前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消除正常时差校正(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影响,实现叠前部分偏移,从而提高剖面叠加质量。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常规DMO处理效果好;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常规DMO达不到理想处理效果;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规DMO常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本文介绍的均衡DMO(EQ-DMO)能够消除上述影响。文章简单介绍了均衡DMO的基本原理,通过试验,验证了均衡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炮域地震数据处理中数据规则化方法 本专利介绍了通过地震数据的内插获得规则炮点上炮记录的方法。步骤包括:将地震数据抽取成共偏移距数据以获得共偏移距域内的最佳采样,然后利用DMO校正将数据变换到零偏移距以估计方位角和偏移距偏差,从而可用延迟拉伸炮域反DMO重构密集采样的炮记录。该方法适用于输入数据为规则采样和密集采样数据的处理,例如3D地表相关的多次波衰减和炮域波动方程偏移。  相似文献   

3.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动校正前积分法DMO原理的探讨,在借鉴Canning(1996)提出的利用DMO实现三维数据规则化的方法和Biondi(1998)提出的三维叠前地震数据方位角校正方法的基础上,从方位角校正的角度入手,利用DMO和DMO^-1相结合的处理流程对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得到新的规则的观测系统下具有所需特定方位角的观测数据。此方法可用于解决叠前地震数据道插值、陆上地震勘探中不规则观测数据的规则化和海上地震勘探中的羽状现象校正等问题,可将已有地震观测数据转变为特定观测系统的叠前地震数据,以便于某些处理方法的应用。此方法原理简单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所有已知的倾角时差(DMO)不是积分法算法需要在规则取样的固定偏移距剖面中选出地震资料。但是,文中介绍的倾角时差法能直接应用于炮点剖面记录,因此能处理那些在规则固定偏移距剖面中不能进行选择的资料。炮点倾角时差算子的定义与固定偏移距剖面的倾角时差算子是很相似。这两种算子在零偏移距面(即叠加面)上有相同投影的脉冲响应。因此,应用固定偏移距剖面中或炮点剖面中的倾角时差,都能提供同样的叠加剖面。倾角时差法可将炮点剖面变换成任何叠后偏移都能使用的零偏移距数据。炮点—DMO算子是属于空间变量和时间变量性的;因此直接应用算子在计算上是很昂贵的。但对时间和空间座标进行算换后,该算子则变成了时间不变量和空间不变量性质;所以倾角时差可作为傅氏域中的乘法进行有效的计算。因此,炮点倾角时差对于DMO处理后提高剩余速度分析的精度也是一种有用手段。野外数据实例说明,炮点剖面倾角时差法可用来产生叠加剖面,并与用Hale(1984)的固定偏移距剖面的倾角时差法获得的叠加剖面相似。  相似文献   

6.
一个规则网格上3-D 多次叠加地震数据的构成通常是通过叠加前对中点空间位置上的数据进行面元化来实现的。为了在规则网格上重构数据,并消除电缆羽状漂移,本文设计了一种运用 DMO 和逆DMO 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对叠前处理,特别对沿测线叠前偏移来说,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改善三维数据。要完善 DMO 算法就应考虑3-D 测量中地震道的不规则分布并使 DMO 的人为因素降至最低。本文对输入地震道的空间分布做了初步测定。这种测量结果作为附加信息送入 DMO 程序,并被用来作不规则校正。该预处理程序仅在坐标系上运行,并只能作为空间采样评价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3D观测的采集方式常对倾斜动校正(DMO)或者叠前偏移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当输入道的空间分布不规则时,DMO和偏移的结果就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在偏移剖面上能看到采集工区方式产生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不正确的解释。这种现象也对3D叠前偏移后或者3D DMO后的资料进行AVO分析的可行性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速度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改善偏移和DMO的程序,它能使采集中的人为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DMO校正技术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油气勘探与地震资料处理工作者始终致力于其油、气资源的勘探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力求在深层地震勘探中有所突破。由于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难以满足地质解释精度要求,因此进行了倾角时差(DMO)校正技术研究。该技术是将动校正后的数据偏移到倾斜反射界面零偏移距位置上,能够解决深层构造成像问题。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采用合适的叠前去噪及合理的静校正方法基础上,通过精确的DMO速度分析实现DMO校正处理后,能够使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射波有效叠加,从而提高横向分辨率,不仅消除了速度分析过程中不同倾角带来的影响,而且使绕射波得到加强。经DMO校正技术处理后,能够获得水平层和倾斜界面同时存在的高信噪比资料,使倾斜地层及复杂断裂等深层地质构造正确成像,确保更加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9.
DMO技术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处理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 (如共炮检距道集 ) ,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 ,消除正常时差校正 (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 ,以实现叠前部分偏移 ,达到提高剖面叠加质量的目的。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处理效果好 ,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会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 ,这时EQDMO(即均衡DMO)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简单给出EQDMO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来验证EQ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性 ,进而结合实际资料 ,给出关于EQDMO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倾角时差(DMO)校正在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维观测系统某一面元内不同炮检距、不同深度和不同倾角地层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可以得到加权DMO覆盖次数;利用倾角分解法对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倾角进行分解,再根据偏移距和目的层深度,可以得到不同倾角地层的DMO脉冲响应。不同的观测系统对应不同的加权DMO覆盖次数和DMO脉冲响应,可以根据加权DMO覆盖次数的分布是否均匀,DMO脉冲响应是否有好的一致性,对三维观测系统进行评判。对某研究区的常规和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DMO分析,结果表明,DMO校正对于判断观测系统压制采集脚印的能力以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将数据从中点位置移动到零偏移距平面反射点,可以对中点扩散做三维倾角时差(DMO)校正.在常速地层中,这种移动限于震源-接收器轴的垂直平面内。而在非均匀地层中这种移动是不现实的。即使在层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的这一简单情况下,正确的 DMO 算子也是一个必须用三维射线追踪来计算的复平面.本文中,我们证明一种分两步建立三维 DMO 算子的好方法:即先作常速 DMO 处理,然后进行三维剩余模拟或偏移.剩余模拟或偏移是对非均匀地层中的传播影响进行补偿.这种两步计算法有许多优点:第一是不需要用射线追踪法计算变速地层中 DMO 横测线分量;第二是将三维 DMO 算子近似分解成纵测线计算步骤及其后的横测线计算步骤;第三是 DMO 处理中包括了横向各向同性(Tl)的影响;第四是三维 DMO 可以以分级方式来实现.我们证明对于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的介质,剩余算子是精确的.还以野外资料实例说明在存在弱横向各向同性的情况下,各向异性可以抵消速度垂直增加的影响,有效地把 DMO 算子简化为常见的震源-接收器椭圆.该补偿法明确地阐述了为什么在某些沉积盆地的资料处理中三维常速 DMO 处理同于或优于 V(z)DMO 算法。  相似文献   

12.
倾角时差(DMO)在地震资料标准处理程序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它常常只适用于恒速介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用于地层内部最简单的可变速度的 DMO 算子的解析式,即垂直方向是等梯度的。DMO 算子的推导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推导出线性速度函数 V(z)是恒定旅行时界面的方程,并证实了等时线可用 x、y 和 z 的四阶多项式来表示。这种界面在恒速度情况下可简化为众所周知的椭圆面,以及在震源-接收器重合情况下 Slotnick 所获得的球面波前。其次,我们以参数形式利用等时线方程推导了运动学和动力学零偏移距校正值。在高频极限内,加权因子可借助一种简单的几何扩展校正法来获得。我们的分析结果证实。DMO 算子是多值的、鞍形的算子,在横向测线剖面中有明显的倾角时差效应。但是,DMO 脉冲响应上的振幅分析和倾角分布证实,DMO 算子的最重要的作用主要集中在纵测线上一个很窄的地区内。另外,在恒梯度的情况下,可保持恒速 DMO 算子的一个主要特性,因为一旦已知正常时差时间 t_n,在小的和中等倾角处,DMO 算子与所用的速度函数无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二维地震数据的DMO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藏勘探精度要求的增加,以及对数据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常规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建立了二维地震情况下的DMO技术,并利用ProMAX软件对野外采集的二维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DMO技术处理前后的地震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MO技术能够将非零炮检距的地震记录转换为自激自收零炮检距的地震记录,实现了共反射点叠加,改善了水平叠加的效果,消除了倾角因素对偏移成像的影响,使地震剖面较真实地反映了地下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东部的复式油气区,为了准确地确定断块和断层位置,唯有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使用三维叠前偏移技术。鉴于叠前偏移处理的工作量太大,采用三维DMO技术是切实可行的。本文从理论上说明时空域的三维DMO算子和二维DMO算子是等价的。在CMP域作三维DMO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只需对每个CMP面元,按各自的炮检距方向,用二维DMO算法把校正数据送到附近有关的CMP道集面元中去。也就是说可用叠后偏移技术(零炮检距偏移)作叠前积分法的部分偏移,偏移速度为x/TN(适用于均匀恒速介质)或为kx/TN(适用于速度呈垂向变化地区);然后将每个面元内相同炮检距资料求和,即可作为DMO校正的结果。这种叠前部分偏移的DMO校正可以在动校正之后进行,也可在动校正之前进行。本文还按曲射线原理对动校前TVDMO的偏移速度系数k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导出用多项式拟合的经验公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TVDMO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敏杰 《断块油气田》2012,19(4):430-433
数据规则化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它对改善地震数据的面元属性,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时,更多关注的是偏移速度场精度及偏移参数对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忽视了不规则空间采样的叠前数据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文中在分析叠前数据规则化常用技术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假频傅里叶变换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方法,实现了陆地地震勘探资料不规则空间采样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满足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在济源后邓地区稀疏三维地震老资料重新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偏移是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处理手段之一,目的使地下反射波同相轴准确归位。随着油气勘探构造越来越复杂,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偏移处理(即叠后时间偏移)已不能满足成像的要求,它只能解决反射层的归位和绕射波的收敛问题,而不能处理非共反射点在倾斜界面上的叠加问题。此外,虽然通过叠前时间偏移能够解决倾角不一致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直接对地震道集进行处理,具有数据量大,周期时间长,成本较高。改进的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正常时差校正(N MO),其次是D MO叠加,最后对DMO叠加后的数据进行叠后时间偏移。结果表明,叠前部分偏移的方法消除了因地层倾角因素产生的影响问题,提高了C MP叠加效果。本文介绍叠前部分偏移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效果,通过D MO和叠后时间偏移的迭和使用,消除了地层倾角因素的影响,达到了叠前时间偏移的效果,使地下构造的空间形态和接触关系更好的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出。  相似文献   

17.
受采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样不规则,覆盖次数不均匀,采用常规的面元均化处理技术容易导致振幅信息误差,最终影响偏移成像效果。提出了基于反漏频傅里叶变换的数据规则化技术处理流程,实现了地震数据规则化,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南海QH油田地震数据中,有效地改善了数据品质,提高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叠前偏移中压制采集脚印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存在不规则性。地震道在空间上的不规则不仅反映在共中心点的分布上,在偏移距和方位角上这种不规则现象更为严重。这种采集中的不规则将会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留下“脚印”,从而影响到最终真振幅的获取,这种振幅影响在叠前道集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严重的将对叠前AVO分析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错误的解释。为此引入了一种对地震道进行加权处理的思路,通过相邻道补权实现采集脚印的压制,从而得到振幅相对保持的叠前偏移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杨新菊  徐峰 《海洋石油》2004,24(3):40-44
文章提出了一种实现零偏移距化 (MZO)的新算法。其方法原理简明 ,类同于倾斜时差校正(DMO)。新算法巧妙的应用波场外推的技术及波动方程偏移的有限差分方法。新算法是在共偏移道集上实现的。对于三维地震资料需应用同方位角共偏移距道集。由于此方法采用了快速算法 ,比同类的DMO方法快一倍 ,其处理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运用分方位道集技术形成合理的方位道集;运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技术精确求取叠加速度;运用与倾角方位角相关的旅行时校正技术进行倾角、方位角的旅行时校正;运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偏移技术消除不同方位的各向异性影响等。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