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古陶瓷研究的新视点赵鸿声(唐山陶瓷研究所)近世,对古陶瓷这门科学的研究很热门。古陶瓷已成为文物考古界、科学技术界、工艺美术界等许多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阵地。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广泛深人是前所未有的。尤其研究的新视点更使这门科学工作如虎添翼。我国历史上对陶瓷...  相似文献   

2.
对古陶瓷研究的再反思宋伯胤(南京故宫博物院)1986年10月,我为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写了一篇题为(对古陶瓷研究的反思)①的论文.对我国古陶瓷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标志,从五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粗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是:一、从纵向向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管窥陈显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古瓷研究现状与分析[编者按:目前,我国古陶瓷研究事业在以往坚实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迅速发展。主要标志是:研究层次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多学科的研究进一步交叉相融,科工...  相似文献   

4.
谈古陶瓷之研究林士民(宁波市博物馆)陶瓷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它和其它考古门类一样,在学术研究的百花园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中国古陶瓷、古外销陶瓷研究会成立以来,每次学术讨论会不仅有重点,而且还出版论文专集。如(中国历代青瓷研究专辑)、...  相似文献   

5.
鉴定古陶瓷是一个科学性、专业性、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它是以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熟悉古陶瓷演变的历史、陶瓷的工艺流程、绘画知识等等,对古陶瓷的胎泥、器型、釉料、纹饰、款识等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对陶瓷年代的方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古陶瓷分类研究中的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古陶瓷分类研究中,给出了古陶瓷分类的数学判据,用计算机设计了新的陶瓷釉化学组成点,并对古陶瓷的分类进行了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陶瓷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作者多年来的古陶瓷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研究成果及其进总结了国内古陶瓷研究工作者采用高新技术应用于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阐述了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对于现代陶瓷工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古陶瓷文献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古陶瓷文献所含内容的双重性,并以大文献学观为指导,结合古陶瓷文献自身的特点,剖析了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构建了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内容架构。  相似文献   

9.
10月23日至10月27日,2012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景德镇举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位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文物保护领域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向进行了交流研讨,其中涉及了近年来在古陶瓷科学技术、工艺、原料、测试方法、窑炉、考古、仿制、保护与修复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会上,来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的专家和科研人员也进行了大会报告,将该所近年来的科技研究成果向与会同行作了展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陶瓷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一个瓷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古陶瓷研究所涵盖的科技和人文元素,并分别探讨了科技和人文元素在古陶瓷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本文结合古陶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运用科技和人文元素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古陶瓷,对挖掘古陶瓷的优秀传统工艺、恢复失传的名瓷品种及研究古陶瓷在人类社会中所形成的文化渗透、技术传播和审美观念变迁等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鸿  何如珍 《陶瓷研究》2001,16(3):33-37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世瞩目。无论是埋藏于地下的考古遗存,还是流传于世的瓷器、书画,均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这其中除欧美学者外,日本学者作出的贡献相当大。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日本学者的探究精神更是令世界陶瓷学界钦佩,三上次男、小山富士夫、三杉隆敏、上田恭辅、矢部良明等一连串陶瓷学界熟悉的名字,一次次写进中国陶瓷研究史,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多次被中外研究学者参考和引用。日本学者对中国古陶瓷研究的贡献,欧美学者是难以企及的,中日文化源远流长的亲和性是日本学者取得这一优势的必要条件。中国与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研究手段难以满足科研者的需求.因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陶瓷进行科学化研究已然成为常态.统计了国内从2015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古陶瓷科技研究论文.总结归纳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结果显示在古陶瓷研究中常用到的科技手段主要有X-射线衍射分析(×RD)、能量色散×射线荧光...  相似文献   

13.
王星 《陶瓷》2014,(2):20-25
我国古陶瓷研究始于近代,按照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度可将我国古陶瓷研究历程分为探索期阶段(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中期代到80年代初)、繁荣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世瞩目.无论是埋藏于地下的考古遗存,还是流传于世的瓷器、书画,均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这其中除欧美学者外,日本学者作出的贡献相当大.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日本学者的探究精神更是令世界陶瓷学界钦佩,三上次男、小山富士夫、三杉隆敏、上田恭辅、矢部良明等一连串陶瓷学界熟悉的名字,一次次写进中国陶瓷研究史,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多次被中外研究学者参考和引用.日本学者对中国古陶瓷研究的贡献,欧美学者是难以企及的,中日文化源远流长的亲和性是日本学者取得这一优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青花瓷是中国物质文化的象征之一,其呈色来源于釉下的青花钴料.由于其来源不同,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呈色有明显区别.古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历代古陶瓷青花色料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历代青花色料的来源及呈色效果,对古陶瓷研究中影响青花色料呈色的因素进行总结,并且对今后古陶瓷青花色料的研...  相似文献   

16.
主要简述了XAFS的基本原理,国内外学者应用XAFS研究古陶瓷结构信患的相关工作,旨在推动我国XAFS在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挖掘更多的"潜"信息,丰富古陶瓷研究的内涵,更好地探讨古陶瓷呈色机制和烧成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力明 《中国陶瓷》1992,(2):57-61,48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陶瓷研究的进展,数学方法在地质、考古等领域中的应用和新学科的形成、发展,国内在这些方面的起步等情况.接着,对于一些可以或可能在这一领域中应用的数学方法,诸如数据库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图象分析处理技术、显微结构定量化研究方法-体视学和分形几何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等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近年来国内在古陶瓷,特别是景德镇地区古陶瓷研究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有关数学方法的进展情况和所得到的一些重要成果作了详细的综述.最后还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才干逐渐被入接受,近4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多元统计分析用计算机考古。其中用于古陶瓷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器型分析科地推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古陶瓷,分析古陶瓷元素成分检测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各种类别古陶瓷样品元素组成分析技术选取开展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古陶瓷辨别中元素成分分析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工程建设,以及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再次掀起的大规模盗墓,使古陶瓷出土数量极大,同时涌入市场,并直接冲击我国对古陶瓷研究不深、时间不长的文博界、考古界、收藏界;也严重冲击个别"固守陈规"的鉴定专家,由于这些专家受经济利益驱动的“走穴”(等)鉴定,以及现代仿品大量的出现,还有众多缺乏鉴赏知识的收藏人和媒体等等,从而使收藏(或文物)市场进入了一个空前的“收藏乱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