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晓春  雷力  周燕 《江苏纺织》2012,(2):44-46,52
蚕蛹蛋白纤维是综合利用高分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化纤纺丝技术,从蚕蛹中萃炼出优质蛋白PC,与天然纤维素共混后,制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高科技工艺,使蛋白质集聚在纤维表面,形成皮芯结构的蛋白质纤维。利用蚕蛹蛋白纤维与羊毛、涤纶混纺开发精纺衬衫面料是绿色环保纤维应用的良好尝试。本文重点研究了蚕蛹蛋白纤维的原料配比、工艺参数设计,染色、纺纱、织造以及后整理等各工序的技术关键,可为生产蚕蛹蛋白纤维面料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蚕蛹蛋白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闵洁  宋心远  陈英  王剑洪  侯春梅 《丝绸》2003,(8):20-22,41
由粘胶和蚕蛹蛋白混纺而成的蚕蛹蛋白纤维,采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染色,对染色工艺条件作了重点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纤维适宜低温、pH值近中性条件下上染和碱性条件下固色。  相似文献   

3.
蚕蛹蛋白纤维是一种新型再生蛋白纤维,采用了双活性基染料在中性浴和中温条件下进行染色,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一些优化试验。  相似文献   

4.
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生产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工艺要点。通过研究蚕蛹蛋白纤维的纺纱性能,根据后道产品对纱线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合理选配原料,对蚕蛹蛋白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针对混纺纤维性能特点,合理设计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有效解决了因蚕蛹蛋白纤维可纺性较差而产生的纺纱技术难题,最终使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条干CV、强力和毛羽等质量指标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蚕蛹蛋白和粘胶长丝混纺而成的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蛋白质纤维,具有与真丝般优良的性能,染色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蚕蛹蛋白粘胶长丝改性与漂白同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用自制的阳离子改性剂WLS与双氧水进行同浴改性和漂白的工艺,探讨了同浴法改性漂白工艺条件对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白度及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改性漂白同浴的最佳工艺,并评价了改性漂白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的漂白效果及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同浴法改性漂白的蚕蛹蛋白粘胶长丝不仅漂白效果与单独漂白效果相近,而且对阳离子改性效果影响不大,能显著提高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研究所确定的改性漂白同浴工艺工序短,生产效率高,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文中主要介绍了50S蚕蛹蛋白纤维紧密纺混纺纱的生产实践,从蚕蛹蛋白纤维性能、品种定位、工艺路线、器材配置、质量控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交联剂FC-100在蚕蛹蛋白纤维活性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瑛  宋心远 《印染》2005,31(12):4-7
研究自制交联剂FC 100在蚕蛹蛋白纤维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固色30min后加入适量交联剂FC 100,能提高固色率,降低蚕蛹蛋白纤维的失重率,提高纤维的强力;交联剂用量以0. 8 % ~1. 0 %为宜。  相似文献   

9.
对阳离子染料用于混纺比例为75/25、50/50、25/75的丙烯腈接枝蚕蛹蛋白纤维/蚕丝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染色试验,分析了pH值、电解质浓度等工艺因素对纱线上染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探讨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从产品定位入手,通过在原料选配、纺纱工艺配置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成功纺制出精梳棉/莱赛尔纤维/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50/30/20 11.7 tex集聚纱.认为:只要合理选配原料,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采用正确的混和工艺,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就可以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集聚纱.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粘胶纤维的亲肤性以及对离子型染料的染色性,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氧化粘胶纤维制备羧基化粘胶纤维;再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交联剂,接枝蚕蛹肽于羧基化粘胶纤维表面合成接枝蚕蛹肽羧基化粘胶纤维,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的蚕蛹肽位于羧基化粘胶纤维表面,由15种氨基酸组成;接枝蚕蛹肽羧基化粘胶纤维可分别用水溶性苯胺蓝、碱性品红、双缩脲等染料染色;羧基化粘胶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为GOD用量为粘胶纤维质量的6%,pH值5.5,温度35 ℃;接枝蚕蛹肽羧基化粘胶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为DCC用量为羧基化粘胶纤维质量的40%,交联pH值4.0,交联温度60 ℃。  相似文献   

12.
牛奶蛋白纤维染色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提纯的弱酸性艳红10B对牛奶蛋白纤维染色,并与羊毛、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比较,绘制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牛奶蛋白纤维的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研究结果表明:提纯的弱酸性艳红10B在牛奶蛋白纤维上的吸附属于Nernst型吸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趋向于Langmuir型,而羊毛的吸附等温线类型比较复杂;牛奶蛋白纤维染色亲和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染色热为-73.67 kJ/mol,染色熵为-241.3 J/(K·mol),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是放热的.  相似文献   

13.
牛奶蛋白纤维的H2O2漂白及Lanasol型活性染料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牛奶蛋白纤维经过亚铁盐预处理和助洗剂清洗后,不同的漂白条件对纤维白度的影响.采用Lanasol型活性染料对牛奶蛋白纤维进行染色,对影响染色的温度、pH值、盐用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适宜的染色工艺.由于牛奶蛋白纤维本身具有米黄色,在染色过程中影响产品的鲜艳度,因此产品染色前须经过漂白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人工大量生产蜘蛛丝蛋白,蜘蛛牵引丝基因(MaSp1)被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染色体中。茧丝蛋白分析显示转基因家蚕可以生产含有蜘蛛牵引丝蛋白的复合茧丝新纤维。与天然茧丝相比,转基因家蚕茧丝强度增加5.3%,而断裂伸长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家蚕大量生产各种新型复合蛋白质纤维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纤维给纺织工业开发新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染整加工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综述了PLA、PTT、Lyocell、聚氨酯、大豆蛋白、甲壳素及竹纤维等新型纤维的基本性能及其染整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再生蛋白纤维的结构与染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再生蛋白纤维的成形、结构和染色性能,指出再生蛋白纤维是纤维素和蛋白质混合的一种复合纤维,属于皮芯结构,蛋白质包覆在纤维的外层。采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该新型复合蛋白纤维进行染色,发现不仅工艺简单而且还能得到较好的同色效应和较高的固色率。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质纤维的B型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玲 《印染》2005,31(7):26-28
针对大豆蛋白质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采用B型活性染料染大豆蛋白质纤维。研究了染色过程中温度、盐类、碱剂和浴比等诸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最佳工艺方案。结果表明,B型活性染料用于大豆蛋白质纤维染色具有很好的染深性、鲜艳度和较高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8.
大豆纤维/麻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蛋白纤维与麻类纤维及其交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利用两类纤维不同的染色特性,通过对染料的筛选,确定了不同的染色工艺条件,如pH值和温度等控制,达到一浴同色和一浴双色染色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毛用活性染料和棉用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一氯均三嗪和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初探。探讨了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染色牢度,比较了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不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棉用活性染料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且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