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力工程学报》2015,(11)
为探究经MnO2改性后活性炭(C14H6)吸附汞的反应机理,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MP2方法,优化6-311+g(d,p)/SDD基组得到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采用经典过渡态理论分别计算了在298~1 500K和0.000 1~3 MPa条件下各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并比较分析各反应速率常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同时含有Hg、C14H6和MnO2的情况下,MnO2和C14H6的反应要比Hg和C14H6的反应快,且MnO2(C14H6)要比C14H6更易与Hg反应;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呈现增大趋势;经MnO2改性后的活性炭比未改性的活性炭吸附Hg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2.
3.
4.
5.
煤裂解或燃烧条件下汞的析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加热时间、反应条件、煤种等因素影响煤中汞析出规律的试验研究。首先对煤样裂解或燃烧产物中残留汞进行分析,发现煤中汞在燃烧条件下能很快析出,而在裂解时则析出相对缓慢。其次利用管式炉系统,在还原性气氛(载气为氮气)或氧化性气氛(载气为氮、氧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下进行煤样裂解或燃烧后汞的析出及形态迁移转化试验。研究认为,煤在裂解或燃烧后,汞主工以气态方式进入烟气,烟气中的汞主要以二价汞(Hg^2 )和零价汞(Hg^0)形式存在,且汞的形态分布与反应条件和煤种有关。随加热温度升高,烟气中的二价汞含量升高,零价汞含量降低;裂解与燃烧相比,燃烧时零价汞被氧化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CH4/O2/N2预混,层流,稳态火焰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一种用于模拟甲烷火焰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式,根据模式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层流火焰速度与当量的比关系以主温度,各组分浓度沿x轴线方向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CuO+煤”、“SiO2+煤”、“煤”实验中燃烧和汞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化学链燃烧还原反应器中载氧体与煤反应后,主要气体组分为CO2,并含有少量CO、CH4、H2等挥发物;汞在还原反应器中主要以单质汞(Hg0)的形式进行释放,“CuO+煤”实验中Hg0释放量占总汞量的22.6%,远低于对照组;CuO促进了燃烧过程中汞迁移至载氧体形成颗粒态汞(HgP),CuO载氧体表面的Oα有利于汞转化吸附于载氧体表面,形成吸附态的HgO,一部分CuO被还原时,暴露的吸附位点较多,有利于Hg0的氧化。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直径20mm,高450mm小型热态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对一些可调整的运行参数对油页岩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N2O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降低过量空气系数、提高循环倍率、进行炉内石灰石脱硫等,可以降低N2O的生成量。最后介绍了一些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控制N2O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氧燃烧技术是一种能综合控制燃煤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技术,循环烟气中NOx被碳氢化合物的均相、煤焦(碳)异相还原,使得NOx排放大为降低.高浓度CO2气氛是氧燃烧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为了研究高浓度CO2气氛下煤焦(碳)异相还原NO相关反应,采用了密度泛函计算方法B3LYP/6-31G(d),计算煤焦(碳)异相还原NO反应以及CO和O2影响NO还原过程的相关反应,优化得到反应路径上稳定点的几何构型;采用QCISD(T)/6-311G(d,p)方法计算得到了反应过程中各稳定点的能量,并计算得到活化能;使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得出每个反应的阿累尼乌斯表达式,研究了详细反应路径和机理.初步探讨了氧燃烧方式下煤焦异相还原NO机理,获得了重要相关反应的反应路径和动力学参数;并且为进一步研究煤焦与多种气体联合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实验和求解化学热力学参数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输方程的方法,即概率密度数方法,研究并计算了NH3-NO-O2-N2柱塞流中NOx及N2O的生成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添加剂对燃煤N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DTA-TG-DTG设备,实验研究了CaO对抚顺烟煤NO排放特性的影响以及由CaO分别与TiO,和Na2CO3组成的混合添加剂对抚顺烟煤NO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O能够增加抚顺煤在燃烧过程中的NO排放浓度和排放量,CaO对燃煤NO排放的影响与CaO在煤中的含量有关,钙氮比(Ca/N)增加,煤的NO排放量增大.但是,向抚顺煤中同时加入CaO和TiO2或CaO和Na2CO3后,煤的NO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比只添加CaO一种成分时低,即添加剂TiO2和Na2CO3能够减弱CaO对抚顺煤NO排放特性的影响.增加TiO2或Na2CO3在混合添加剂中的份额后,NO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但在实验范围内,含混合添加剂的煤,NO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仍比原煤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电站动力用单种煤及其混煤燃烧时氮氧化物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探讨组分煤种的煤质比例以及掺混比例对氮氧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Ox主要是在煤粉着火过程中产生的,其生成量与煤中的氮含量和挥发分含量密切相关;混煤燃烧时,各组分煤种氮的析出是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混煤氮的析出曲线一般具有“双峰”结构,峰值区域较宽,其NOx生成量与各组分煤种的氮含量基本呈线性关系。掺烧比例对混煤氮的析出有较大影响,在贫煤中掺混其它煤种时,混煤氮的析出时间、析出浓度与各组分煤种的加权平均值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流化床煤燃烧氟析出与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流化床煤燃烧氟析出特性,并进行了流化床石灰石燃烧固氟试验.考察了床温和石灰石的添加量和粒度对固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化床煤燃烧氟化物排放率在53%~78%,明显低于煤粉炉煤燃烧氟化物排放强度.流化床燃烧时,石灰石的固氟效果明显,床温对固氟效果的影响不大,石灰石的添加量和粒度对固氟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试验采用0.2-1.0mm粒度的石灰石固氟效果最佳,在添加量Ca/F比为60—70的条件下,脱氟率达到66.7%~70.0%.在燃煤过程添加石灰石具有固氟固硫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