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热处理》2017,(4)
热轧双相钢是指低碳或低合金钢通过临界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工艺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的高强度钢。测定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该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预测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凯  蒋大鸣 《上海金属》1991,13(5):50-53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亚温淬火及回火,在15号钢中得到具有不同体积百分比及不同强度比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并研究了这些组织对铜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力学性能与双相钢中的马氏体数量及马氏体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2017,(1)
目的是揭示预先热处理对0.23%C双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进行真正的双相热处理前,先对原始状态的钢进行退火、正火和淬火处理。将这些钢和原始态钢一起进行745℃亚温退火随后水淬,以获得数量和形貌均不相同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通过拉伸和硬度试验测定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先热处理会影响双相钢的最终组织,即影响铁素体和马氏体的大小和相对数量。另外还发现,双相处理能改善钢的力学性能。预先淬火(DPLA-3)处理使钢获得了强度与韧性的最佳结合。预先退火(DPLA-1)钢的抗拉强度最高(762 MPa)。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证实,DPLA-1钢中存在碳化物,这有助于通过沉淀硬化来提高钢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业试制实际情况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模拟了不同冷速下冷轧双相钢的连续热镀锌退火过程.采用力学性能测试与电镜观察,研究了珠光体量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工业试制的双相钢产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珠光体量减少,当冷却速度达到16 ℃/s,可以完全避开珠光体转变区间.随着珠光体量的增加,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增大,而抗拉强度、n值(加工硬化值)与烘烤硬化值减小.当珠光体量超过5%时,双相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屈服平台.工业试制钢的珠光体含量约为3%,其力学性能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试制了780MPa级冷轧双相钢,介绍了其成分设计、轧制工艺和连续退火工艺。研究了过时效温度对钢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制的冷轧双相钢经820℃保温,320℃过时效处理,可以获得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冷轧双相钢,其屈服强度为408MPa,抗拉强度为812MPa,伸长率达到了23.1%。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控轧控冷工艺,借助金相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550 MPa级抗震建筑钢不同终冷温度下双相组织的衍变规律,分析了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变化的因素,讨论了试验钢屈强比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当终冷温度为44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屈强比良好,抗震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铸造技术》2017,(10):2365-2368
研究了Nb含量对热轧Si-Mn系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Nb含量可改变双相钢中马氏体的显微结构,从而出现不同的力学性能。当Nb含量控制在0.073%左右时,双相钢显微组织为不规则的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以及岛状和板条状马氏体,其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8.3%,且内部位错密度较高,强度级别可以达到780~800 MPa。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际的热轧实验,研究了轧后冷却速度对C-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轧后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具有三种典型的组织形貌,而不同的组织形貌通过不同的强化机制赋予热轧双相钢不同的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双相钢热轧实验,可以使热轧双相钢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的C-Mn-Si系冷轧双相钢经过热轧、酸洗和冷轧后,在两相区不同温度下加热和淬火工艺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试制的双相钢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化学成分,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不同比例的两相组织,从而获得800 MPa到1 000 MPa不同强度级别的高强度冷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10.
过时效对低碳Si-Mn双相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过时效温度和时间对低碳Si-Mn冷轧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过时效温度对双相钢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在300℃以下,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都较低,在350℃以上,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大大提高,并且出现了上下屈服现象。300~350℃之间是屈服强度急剧上升的温度。过时效时间对双相钢性能的也有较弱的类似影响。过时效温度上升仅造成双相钢中马氏体的相对量较小的下降,但对马氏体岛的形貌有较大影响,在较高过时效温度下的马氏体岛的分解,可能是屈强比大幅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泡沫铝吸声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月 《上海金属》2004,26(1):26-29
采用驻波管法测量吸声系数以及用金属拉伸试验方法,研究了密度对熔体发泡法制备的泡沫铝样品吸声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对密度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减小泡沫铝的吸声性能增大,泡沫铝的抗拉强度为几个MPa数量级,密度减小,泡沫铝的抗拉强度呈直线下降。本试验得到的密度对泡沫铝吸声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与日本的研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合金元素在管线钢中的作用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管线钢的性能要求,论述了钢中碳、锰、硫、磷、氧、氢和微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控制方法。为生产高洁净度管线钢的工艺选择和成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光  鲍文华 《上海金属》2006,28(5):37-39
研究了影响帕萨特轿车侧围外板力学性能的各工艺参数,提出罩式炉退火和平整工艺的改进措施以及动态调整电镀拉矫率的方法.为宝钢高性能汽车板的生产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近年来国外高速钢轧辊研究、开发及广泛应用的情况。在总结国内外高速钢初轧轧辊研究与应用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建议宝钢重点加强高速钢轧辊使用特性的研究,同时与国内的轧辊科研和制造单位加强合作,以期尽快开发出高性能的国产高速钢轧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0.11C-0.6Si-1.6Mn TRIP钢的V型和Y型焊接接头进行综合力学性能测试和冷裂缝试验,研究该钢种的焊接性能。结果表明新型TRIP钢焊接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良好;虽然焊接热影响区硬化较明显,但由于焊接后无冷裂纹和低温裂纹产生,可焊性很好,不用预热焊接。由此已成功地应用于轿车制动踏板臂的制造。  相似文献   

16.
1000MPa级双相钢弯曲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曲性能是衡量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冲压成形的重要指标。通过14种典型DP980CR和DP980GI超高强钢板的弯曲极限试验,深入分析1000MPa级超高强钢板的弯曲极限Rmin/t,并研究了各向异性和剪切质量对弯曲极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钢1000MPa级超高强DP钢的弯曲极限与进口材相近,DP980CR的Rmin/t约为2,DP980GI的Rmin/t约为2.2。超高强DP钢的弯曲极限与延伸率间无相关性,这与经典塑性理论有所不同。各向异性对超高强钢板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显著,0°方向的相对弯曲半径明显高于90°方向试样,进口材料和宝钢材料均如此。边部质量对超高强钢板弯曲极限影响显著,冲裁后弯曲极限比铣削状态降低,而毛刺带位于弯曲外侧,进一步降低弯曲极限,Rmin/t达到3.6。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双相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相钢以其低屈服点、高的加工硬化率,以及连续屈服行为等优良的冲压成型性能,已成为未来发展轻质量高安全性汽车的主要材料.本文通过对高性能双相钢的合金化特点、生产工艺、力学性能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的介绍,揭示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并探讨了我国高性能双相钢研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ON THE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i-Mn TRIP STEELS AT HIGH STRAIN RAT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互ntYO*llCtloliAs kn OWOWn,the beh yyiors of 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material under dynamic con-dltlon are obviously differs尬from those under static condition.几ensure the reft劝ility ofstructure under dynamic or impact loading It Is necessar  相似文献   

19.
抗菌处理对含Cu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Cu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两种抗菌处理方法对其组织、抗菌性能、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抗菌处理影响了抗菌不锈钢基体中富Cu相的析出,低温长时间抗菌处理得到的组织中富Cu相比高温短时间抗菌处理得到的富Cu相更细密,细密的富Cu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更好。与304不锈钢相比,含Cu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经抗菌处理后对机械性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耐腐蚀性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三维喷墨打印(3DP)工艺在中大型冲压模铸钢件制造生产中的应用。测试了打印砂型的抗拉强度、透气性、发气量等性能,并基于3DP工艺设计了砂型。结果表明,3DP打印砂型的抗拉强度可达1.70MPa,透气性大于400,最大发气量为14.6mL/g,均可满足合金钢铸造的使用要求。3DP打印砂型(芯)具有无需模具、可以采用砂型和砂芯整体化工艺等特点,提高了铸件的精度。通过对3DP砂型设计,并通过特殊工艺方法,解决了打印砂型的铸字清晰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