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春将近,亲友上门,多为“咨询”怎样制备年夜饭而来,不是问我有何妙法,就是讨教某菜的制作关键。我的答覆是,化整为零,逐日准备,今年计划来个自助餐形式的小家宴,备上数味冷菜,再配三四只小煲,便可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趁干货大量上市时,我就着手备些花生、香菇、黑木耳、开洋、鱿鱼干、粉丝之类;  相似文献   

2.
采访小白的时候,已经是初春的样子了,窗外的柳树抽着嫩绿的新芽。问小白,要做些什么菜给大家呢?“那就做些春天的味道吧!”小白眯着眼睛笑着。于是,那份茴香蚕豆,不是皱皱巴巴的干蚕豆,也不是酱油大料的卤制方法。她那么轻快自然地把嫩绿的鲜蚕豆和稍显深绿的茴香倒在锅里,出锅的时候,深绿与嫩绿相间着,而两者的味道也是一浓一淡,相得益彰。“这是我在云南的时候吃到的菜,看着清新吃起来也不错,就琢磨到了应季的时候,可以自己试试。”小白向我们解释着。  相似文献   

3.
烧蚕豆     
常去乡镇走访,也就有幸体验到一些挺有情趣的生活。今春去江南一小镇,傍晚与镇上的老张去兜圈儿,边走边聊,不觉来到蚕豆地头,老张忽地停住脚,问我吃过烧蚕豆没有。我说只吃过炒蚕豆。“那就歇会儿,我俩烧蚕豆吃。”老张有点神秘兮兮的。“在这儿烧蚕豆?”我顿时疑虑。老张没答腔,走到垄头埂边抓来干茅草,又去土坡上捡来一些干树枝和一根水竹,就一屁股坐到田埂上,我也挨他坐了下去,身边就是密密的蚕豆棵,棵下的豆荚正肥,棵梢还有未谢的紫黑色豆花,风从豆棵间流过来,我嗅到了一股好闻的清香。老张从水竹上掰下几根瘦瘦的竹枝…  相似文献   

4.
暮春初夏,蚕豆、豌豆、毛豆依次登场。对于我这头偏爱豆类和花生的老猿(生于甲申年,肖猴)来说,正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黄金时代。蚕豆充老大最早上市的自然是"豆老大"——蚕豆。自小蚕豆就在我家餐桌上唱主角。新鲜蚕豆自然是我的最爱(而不是李渔笔下的大闸蟹,盖因家境并非宽裕到"无肠公子"可以随吃  相似文献   

5.
立夏蚕豆饭     
正食用当季菜已越来越被很多人重视,并得到肯定。立夏吃蚕豆饭,正是应时。蚕豆饭,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蚕豆。现在菜场里,蚕豆季时,更多的是又大又糯的日本蚕豆,而做蚕豆饭,我更偏爱翠绿个小、有些脆感鲜甜的本地蚕豆,做出的蚕豆饭更碧绿生青。不过,本地蚕豆一般也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然后就落市了。看到过别人做的蚕豆焖饭,是连带蚕豆皮跟米饭肉丁一起焖煮而成的,口感上粉质软糯,色泽上有些黯淡。我是"好色"的,更喜欢看到的是翠绿的时令蚕豆饭,以下是我的做法,欢迎大家尝试。  相似文献   

6.
养颜豆腐丝     
《四川烹饪》2010,(4):63-63
东北人喜欢吃皮冻和干豆腐(又名千张豆腐、百叶豆腐),于是我就想,能不能把干豆腐丝融入到皮冻当中呢?后来我真的在厨房里试制出了这道皮冻菜。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81岁,耳朵不聋,眼睛不花,腿脚利索,谈吐流利,思维敏捷。老伴儿十年前走了,现在我一个人住。虽然儿女们多次让我去他们家住,但我是一个在生活上力求独立、不依赖别人的人,所以儿女们也就顺了我的心思。我自己打扫房间,洗衣做饭,样样都干。我牙齿很好,喜欢吃瓜子、花生、核桃之类的坚果。  相似文献   

8.
1974年,9岁的我到近郊外祖父家过寒假。那时候,人们一日三餐不是高梁米饭就是玉米面饼子,若能吃上大白菜、豆腐之类的副食,已是很高档的消费了。我之所以愿意到外祖父家过寒假,是因为他老人家是个大工厂的厨师,能把食堂里的猪油,每天带回一两勺放进自家的菜锅里。他用饭盒把这些菜装好,隔三岔五进城送给我吃。这就使我在那个许多人都面黄饥瘦、愁眉不展的年代里,却有着一张气色不错的小脸儿。一天早晨,我从火炕上爬起来,看见外祖父在小厨房里弓着身往锅内的白菜汤中放豆腐,炉台上一盘贴好的玉米面大饼子正散着热气。连续十多天…  相似文献   

9.
《上海调味品》2010,(8):35-45
谁说酱菜只能就着粥吃?它也可以作为一种配菜,加入到其他菜的烹饪中;甚至作为主菜,料理出各种美味。搭配得妙,就是金圣叹所谓“豆腐干配花生”的那种味觉快感。  相似文献   

10.
孔娘子厨房     
蚕豆新新 新蚕豆上市的时候柳絮飞扬,还没吃豆,皮肤上就有了痒痒的感觉。记得蚕豆是“发”的东西,也就是性热,可是喜欢吃的人竟还不少。蚕豆上市已经好多天了,从10元剥一碗到两碗、三碗,价钱像股市连开的阴线频频向下,吃不宜迟。  相似文献   

11.
好几年不吃乳腐了,两年前老母从上海来我处住时,觉得我们做的菜没味道,想吃乳腐之类的早餐菜。我便去中国城买了几瓶。 在澳洲这么多年,几乎没想到过要吃乳腐。好奇之下,也尝了一下。“唷,这么咸,怎么能吃?”我说:“要是淡些就好。”  相似文献   

12.
安阳扁粉菜     
李志胜 《美食》2012,(2):62-62
到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市开会,扁粉菜成了我的最爱。因为27年前,我大学毕业后曾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两年时间,当时正处于长身体时期的我,一个最最重要的“爱好”就是吃、吃、吃。  相似文献   

13.
臭冬瓜     
要论山珍海味,那咱不行,但要说对臭的认识,我敢说,比一般人深刻 因为我吃过臭冬瓜。 到宁波人家作客,宁波人好客,一桌子都是北方不常见的新鲜物,可是无味,因为没有白酒,只是啤酒、可乐之类。无菜也罢,有菜无酒,我个东北人,哪受得这个。吃着无味  相似文献   

14.
西域之辣     
有网友曾好奇地问我:新疆菜以什么口味为主? 吃了三十余年的新疆菜,还是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一会,我得出答案:酸甜苦辣诸味中,新疆菜最离不开的,就是辣。  相似文献   

15.
海盐菜卤香     
与一些北方人淡起江南的“菜卤”时,常常都令我啼笑皆非,因为他们以为“菜卤”就是熟食铺里出售的卤菜,诸如卤鸡、卤鸭、卤牛肉之类的熟食品,其实“菜卤”是我们江南一带居民腌制咸菜时留下来的卤汁。我这次去浙江海盐县,吃到了当地的菜卤菜品,感觉当地的菜卤菜品不同于杭绍一带的。因为杭绍人用的是做腌咸菜时剩下的菜卤。而海盐人则多是用腌制大头菜、雪菜等留下来的菜卤。  相似文献   

16.
刚来中国的时候,不太习惯吃中国菜。逐渐适应之后,小笼包、臭豆腐、大闸蟹……这些我都吃过,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来上海的朋友最不容错过的美味,就是小龙虾!  相似文献   

17.
正因工作需要,我平常应酬较多,难免大鱼大肉的,但山珍海味也好,生猛海鲜也罢,吃起来总觉得少了一些味道,少了一些侗家的干盐菜才有的味道。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交汇的崇山峻岭之间,散落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侗寨,我的老家就在其中的一个侗寨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侗族喜酸,一日三餐总要带点酸味,如酸鱼肉、酸鸭肉等,最让我回味的,就是那酸爽而喷香的干盐菜。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我经常到沟边田角去拣田螺。每当拣满一篮子后,我便高高兴兴地提回家用清水养起来,过两天母亲便会用豆瓣、花椒和姜葱蒜烧给家里的人吃,那味道别提有多巴适了。后来我做了厨师,也曾想过把家乡的田螺菜介绍给食客,但因为怕田螺做出的菜档次太低,所以一直不敢亮出来。有一天,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师兄,他说城里人现在就是喜欢吃这样的乡土菜,于是我有信心了,很快我便把自己小时候吃过的田螺菜做了一番提炼和改进,在餐厅里推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美味烤虾DIY     
每个周末家里的餐桌上都雷打不动地上一道菜,食材定是虾,有白灼虾、红烧虾、虾仁炒蛋。出去吃也总爱点上一款心仪的虾菜,没错,我就是喜欢吃虾。  相似文献   

20.
阿朋 《美食》2005,(6):41-41
已退下多年,近几年来在吃上忽然有了点“无厘头”之感,“无厘头”在于吃小菜上。革中,为了有小菜天天吃月月吃,就不得不年年腌咸菜、腌萝卜干,故而在下也被我家“厨师”溢美一把“好手”,腌的萝卜干,好得就如南京人说的“狗撵鸭子——呱呱叫!”腌的咸菜菜帮浅黄而亮、菜叶青绿而润,吃起来津津有味,菜心麻油一拌、菜头和大排煨汤,用十八频道的品牌标语即是:“好看又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