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食品工业》2005,(3):26-26
固体饮料是指以果汁、动植物蛋白、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制成的水分不高于50g/100g的制品,成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固体饮料分为蛋白型固体饮料和普通型固体饮料。蛋白型固体饮料如豆晶粉、麦乳精、豆奶粉;普通型固体饮料如速溶咖啡、菊花晶、速溶茶粉等。固体饮料以食用方便、卫生,独特的风味、品种多样等优势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关专家建议开发新型蔬菜固体饮料 ,以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要 ,解决人们摄入蔬菜的问题。新型固体饮料的优点是 :口感好 ,食用方便 ;富含纤维素 ;保留大部分或全部蔬菜原料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开发蔬菜固体饮料系列产品的关键在于保留蔬菜原有营养和原汁原味的特色 ,但需要多层次的加工工艺 ,例如超声速射流低温粉碎、微胶囊或脂质体、菜粉发酵再制、抗氧化及“复氧”等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艺。开发蔬菜固体饮料  相似文献   

3.
以鹌鹑蛋蛋白为主要原料。研究发酵型鹌鹑蛋白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得出制备发酵型固体饮料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优工艺参数:加水量30%,蔗糖8%,乳糖2%,生粉12.5%,脱脂奶粉15%,β-环状糊精0.4%,接种乳酸菌4%,发酵时间14h,发酵温度40℃。用电阻法测得鹌鹑蛋共晶点为-35℃,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对产品进行干燥处理。产品为粉末状,呈浅黄色。溶解性好,有鹌鹑蛋清香,具有高蛋白、天然保健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冻干法生产乳酸发酵复合蔬菜固体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的复合蔬菜浆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制成固体饮料,考察了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菌体细菌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并对冻干产品与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烘箱干燥的产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冻干产品从色泽、状态、组织结构、营养素保存率等各方面均优于其它方式干燥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喷雾干燥法生产山楂固体饮料的工艺探讨江苏徐州市果脯蜜饯厂徐飞固体饮料的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由于固体饮料容易保存,携带方便,即冲即饮,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目前就固体饮料的市场来看,品种还比较单一,果味的固体饮料除桔子、菠萝外,其它并不多见。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种各样的新型固体饮料的出现,消费者对固体饮料的标签内容愈发重视。固体饮料的食品标签标示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表等信息,是消费者选购和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标签标示的正确性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固体饮料标签常见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固体饮料标签的准确性、规范性、合理性,同时分析和探讨固体饮料的标签审核方法,为解决公众的困惑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或不加糖)、果汁(或不加果汁)、植物抽提物及其他配料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并经冲溶后饮用的制品,水分含量在3%以下。固体饮料可分为3类,一类是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的蛋白型固体饮料;第二类是含有果蔬汁或具有果蔬风味的果香型饮料;第三类是其他饮料。固体饮料的特点与发展虽然固体饮料历史不太长,但在产量、品种、包装和功能等方面发展很快。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地方,固体饮料的产量年递增率达10%以上。品牌上  相似文献   

8.
复合型果蔬粉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番茹、胡萝卜、大头菜、苹果为原料,辅以环状糊精,采用先进的固体饮料加工工艺,制成营养和风味俱佳的速溶固体饮料粉。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冲调性的定义、理论基础及其粉体性质等研究进展,以及果蔬复合固体饮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学调查及卫生标准的研究冉陆1王竹天1姜培珍2陈敏2姚景惠1付萍1陈稚峰1赵丹宇1为加强对可可粉固体饮料的监督管理,为我国制定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于1996年5月~19...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研究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对配制型酸乳及发酵型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酸性乳饮料的离心沉淀率,分别研究单一使用SSPS及SSPS、CMC和HMP复配后对配制型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单一使用SSPS及SSPS和CMC复配后对发酵型酸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制型酸乳最终pH值为3.9时,添加0.4%的SSPS或添加0.3%的SSPS和0.1%的CM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添加0.3%的SSPS、0.05%的CMC、0.4%的HMP配制型酸乳的稳定性较好;发酵型酸乳的最终pH值为4.0时,添加0.4%的SSPS或添加0.1%的SSPS和0.3%的CM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余甘子提取液和圣女果汁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得具有抗疲劳作用的余甘子圣女果复合发酵饮料.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该复合发酵饮料的制备工艺,同时利用动物实验考察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乳酸菌接种量0.6%、余甘子提取液与圣女果汁的体积比1:3、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29....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  周弘春 《饮料工业》2008,11(11):27-30
通过向发酵乳中添加螺旋藻提取液,研究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试制出一种色泽浅绿,风味独特、酸甜适口、细腻润滑且营养全面的新型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各种成分的最佳剂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乳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5h;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发酵乳35%、10%螺旋藻液20%、葡萄糖8%、瓜尔豆胶0.25%。所得产品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乳酸菌等,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新型螺旋藻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4.
李若鲲  高岩  卢天成  王莘 《食品科学》2010,31(24):494-497
目的:以高产GABA 的红曲霉菌株发酵制备富含降压物质γ- 氨基丁酸的保健饮料。方法:该功能发酵饮料原料及口味配比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经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绿茶汁50%、菊花提取液8%、荷叶- 山楂- 玉米须提取液14%,发酵饮料口味调配经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白砂糖7g/100mL、香精0.04mL/100mL、抗氧化剂0.3mL/100mL、茶汁35mL/100mL。结论:该发酵饮料中GABA 的含量达0.26g/L,其色泽、气味、口感等指标均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蜜环菌固态发酵物为原料制得一种蜜环菌饮料。以蜜环菌固态发酵物为原料,提取其中的多糖等营养和药效成分,进行风味调配,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确定蜜环菌饮料的配方。该发酵饮料的培养基配方为:白砂糖1.5%,大米80%,黄豆1%,麸皮10%,红薯7.5%;饮料配方为:蜜环菌发酵液添加比例为30%、白砂糖为20 g/L、柠檬酸0.6 g/L、黄原胶0.2 g/L,测得成品饮料中各成分的含量为:多糖0.049 mg/mL,还原糖0.042 mg/mL,蛋白质53.0 mg/mL,氨基酸1.226 mg/mL。饮料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和酵母菌共生发酵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玉米淀粉糖浆对红茶进行浸提,对浸提液进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共生发酵,通过一系列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制作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并且风味独特的发酵茶饮料。  相似文献   

17.
朱玉强 《饮料工业》2006,9(3):24-26
以啤酒糟为原料,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后者与脱脂乳混合,接入浮酸菌发酵。经调配、均质等工艺,制成乳酸发酵纤维饮料。综合利用啤酒加工下脚料,既节约,又环保。  相似文献   

18.
以发酵酸乳为主要原料,复配谷物和果汁制作乳酸菌饮料。从产品的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乳酸菌饮料适合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黄原胶、CMC复配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风味做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用35%发酵酸乳、10%山楂汁、1.5%红豆粉、0.4%稳定剂(黄原胶∶CMC=1∶7)配制的乳酸菌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最佳工艺酿制出醇甜清香、略带酸味的糯米汁,再调配以经科学提取的菊花汁、大枣汁等辅料.制得一种桔黄色、半透明、酸甜比例适中,纯天然营养丰富的复合型保健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分确定了饮料的配比参数:糯米汁40%,菊花汁10%,大枣汁20%,白砂糖6%,柠檬酸0.16%。  相似文献   

20.
蛋清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薇  蔡健 《食品与机械》2004,20(2):18-20
以蛋清为主要原料 ,加入牛乳、糖类 ,进行乳酸发酵 ,确定了蛋清液的杀菌条件 ;通过正交实验和品评实验 ,确定了发酵时混合菌的配比、接种量、牛乳的添加量、发酵的最佳时间及温度 ;探讨了发酵品的调制 ,提出了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 ;为防止乳清分离及凝絮沉淀 ,用黄原胶作稳定剂 ,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