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淀粉/聚乙烯醇共混胶体系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淀粉和聚乙烯醇(PVA)分别制胶,然后将它们共混改性是制备性能良好的胶剂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淀粉与PVA共混胶体系相是不稳定的,实验考察了共混时的搅拌强度、胶液的pH值、共混胶液的浓度及PVA胶液体积分率对共混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提高搅拌强度或胶液的碱性强度、降低共混胶液的总浓度或PVA含量都有利于体系相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与淀粉共混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添加剂作用下,将聚乙烯醇(PVA)与淀粉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生产PVA-淀粉塑料薄膜的最优化工艺条件。在最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了相容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能的PVA-淀粉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淀粉共混体系的热塑性加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讨论聚乙烯醇(PVAL)/淀粉体系在不同增塑剂增塑下的共混挤出工艺。研究了PVAL牌号、成型工艺、用量及水分对共混体系热塑性加工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粒状PVAL17—88与淀粉的共混物加工性能较好;随PVAL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提高;将增塑剂与PVAL/淀粉直接干混挤出的工艺较为简便,并且效果良好;增塑剂甘油用量为40份时就能对共混体系起到较好的增塑作用;随水分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提高,而拉伸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杨少霞;马辉煌;陈英烜;孙铭;陈剑佩;周晓东 《工程塑料应用》2022,50(9)
摘要:应用转矩流变仪分析甘油塑化热塑性淀粉(GTPS)/硅烷化聚乙烯醇(mPVAL)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为高熔体强度淀粉基材料的开发及可生物降解发射药加工代料的研发提供依据。首先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聚乙烯醇(PVAL)进行硅烷化改性制得mPVAL,采用转矩流变仪对玉米淀粉、甘油与mPVAL进行熔融共混,制备GTPS/mPVAL共混材料,使用单因素法探究了KH570添加量、mPVAL添加量、混炼转速、混炼温度以及PVAL醇解度对GTPS/mPVAL共混材料转矩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KH570对PVAL进行硅烷化改性,可以提高GTPS/mPVAL共混材料的熔体黏度,从而改善共混材料的熔体强度,在KH570添加量为PVAL质量的0.6%、PVAL醇解度为98%、mPVAL溶液添加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7%、混炼转速为100 r/min及混炼温度为130℃工艺条件下, GTPS/mPVAL共混材料的增黏效果较好,与未加mPVAL时的材料相比,其平衡扭矩提高了57.0%。 相似文献
5.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PLA)/热塑性淀粉(TPS)共混材料。研究了TPS用量对PLA/TPS共混材料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PS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PLA韧性不足的问题,PLA/TPS共混材料的降解性能优于纯PLA。当TPS质量分数为10%时,TPS与PLA的相容性较好,PLA/TPS共混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其中,断裂伸长率为37.4%,比纯PLA提高695.7%;冲击强度为5.5 kJ/m2,比纯PLA提高34.1%;熔体流动速率为18.0 g/(10 min),比纯PLA提高4.7%;在60 d的降解率为9.28%,远大于纯PLA的1.30%;失重5%时的温度为172℃,比纯PLA降低161℃;450℃时的质量保持率为11.28%,比纯PLA提高11.06%。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共混及共混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聚乙烯醇与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共轭研究方面的进展,同时介绍了有关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乳液-溶液浇注法,以天然橡胶胶乳、聚乙烯醇溶液和淀粉溶液为原料,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共混物。考察了白炭黑用量对共混物溶胀比、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及可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白炭黑用量及天然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溶胀比大幅降低;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加,共混物膜的拉伸强度和贮能模量也有所提高,可生物降解性降低。此外,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证实,共混物的分子间形成了氢键和—O—Si—化学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玉米淀粉、聚乙烯醇、水及少量甘油为原料,在90~100℃的条件下,直接注塑成型,制备了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及土壤掩埋法,研究了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醇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逐渐上升,当聚乙烯醇含量增至20%时,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50. 1%、27. 3 k J/m2;降解速率逐渐下降,其值在聚乙烯醇含量增至20%时,下降至39. 0%;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聚乙烯醇含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15. 0 MPa。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不同改性程度的丁二酸酯化淀粉,并与聚乙烯醇(PVA)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丁二酸酯淀粉/PVA共混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共混膜与酯化膜的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表面结构,并测试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丁二酸酯化改性程度、PVA分子结构以及酯化淀粉/PVA的共混比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随着改性程度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增大;随着PVA聚合度与醇解度的增大,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增大;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共混比为50:50时,断裂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2.
氧化淀粉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氧化淀粉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共混改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共混改性乳液固含量明显提高,粘度明显增大,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PVA)膜的机械性能,选用玉米淀粉为原材料,50℃条件下以过硫酸铵和尿素为引发剂,同时加入丙烯酰胺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得到丙烯酰胺改性的玉米淀粉/PVA复合膜。其中,优化改性淀粉的接枝率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3∶7、引发剂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0.5%、尿素占单体总质量的0.5%。进一步利用优化的改性淀粉为改性剂,制备了系列改性玉米淀粉/PVA复合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的组成与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耐热性等物化特性,结果表明30%ST-0.50%APSU改性淀粉的单体转化率为95.0%,接枝率为85.2%。 30%ST-0.50%APSU/PVA复合膜的耐热性能轻微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56%,耐水性能提高了43.1%。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将不同质量比的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溶于甲酸中配制成共混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PVA/CS共混纤维毡。对纤维毡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红外光谱分析和吸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溶液中PVA质量分数为8%,CS质量分数为4%时,静电纺丝效果较好,纤维光滑平直,平均直径为307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VA和CS共混时,大分子之间产生了较强的氢键作用,CS原有的结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PVA/CS共混纤维毡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都小于PVA纤维毡。 相似文献
19.
20.
金属-聚乙烯醇-二醋酸纤维素共混复合亲水超滤膜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孔径金属纤维毡上制备了金属-聚乙烯醇-二醋酸纤维素(金属-PVA-CA)共混复合超滤膜及金属-NaCl改性PVA-CA共混复合超滤膜。该复合超滤膜在操作压力为0.25-0.45 MPa,处理质量浓度为1000 mg/L的含油乳化液,可获得40-70 L/(m2·h)的透液通量,COD截留在90%以上。研究还表明金属-NaCl改性PVA-CA共混复合超滤膜的综合性能略优于金属-PVA-CA共混复合超滤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