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夏河上二叠统内波、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夏河上二叠统第三岩性段主要为深灰色泥页岩,夹有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灰色薄层灰岩,其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环境。中上部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中交错层理极为发育,纹层倾向主要为沿斜坡向上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向上双向倾斜的。分析表明,它们是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流动所形成的内波、内潮汐沉积。  相似文献   

2.
陕西陇县地区平凉组三段发现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陇县中奥陶统平凉组主要为一套暗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其中第三段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薄层砂岩、粉砂岩、粒屑灰岩及青灰色灰化晶屑凝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平凉组主要为斜坡至盆地边缘沉积环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次为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第三段中部薄层砂岩、粉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纹理和单向交错层理,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下双向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但以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为主,它们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而应为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的流动所形成的,初步认为应属水道内潮汐沉积.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演化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是指在深水环境中弗洛德数大于1,沿水下斜坡向盆地中心搬运、在水力跳跃机制作用下发生超临界流与亚临界流频繁转化、形成易于保存的大型波状旋回坎的高密度流。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的沉积识别标志主要包括牵引毯作用形成的分层构造,即后积层理、短波状上攀交错层理、假前积层等层理构造;水力跳跃作用形成的侵蚀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局部识别标志和旋回坎综合识别标志。理想条件下,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形成砾质旋回坎、砾质流槽-凹坑沉积充填、砂质不稳定逆行沙丘沉积、砂质分层沉积和沙纹沉积及正常沉积的有序组合。旋回坎可分为侵蚀型和沉积型,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呈现侵蚀型向沉积型的演化。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沉积演化过程主要受流体沉积物浓度、流体流量、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等内部因素和地形坡度、坡折带位置、水深及可供侵蚀的沉积物特征等外部因素的综合控制。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作用的相关研究加深了对沉积物重力流水道形成机理、深水块状粗碎屑成因、重力流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现阶段关于超临界沉积物重力流的流体动力学特征、沉积识别标志及形成演化过程的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鉴定分析,对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莫合尔山组发育的风暴沉积物进行了研究。根据风暴沉积物结构、粒屑的形状及颜色的差别将本地区的风暴沉积物划分为四种类型的风暴岩,分别是原地风暴粗粒灰岩、异地型风暴粗颗粒灰岩、丘状交错层理灰岩和风暴浊积灰岩。这四种类型的风暴岩由陆向海发育于台地前斜坡到浅海陆棚的广阔的浅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羽状交错层理由倾向相反的两组纹层组成,中间一般不发育隔层,主要形成于滨海(湖)环境.在宁夏香山群第二亚群发现了类似沉积构造,但两组纹层之间却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隔层.前人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主要形成于浊流环境,尽管存在分歧,但较深的水体环境是勿庸置疑的.这与羽状交错层理形成的环境完全不同,故将其命名为类(似)羽状交错层理.目前似乎只有内波沉积理论能够较为圆满地解释深水环境中这种特殊的牵引流沉积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利用岩心描述、薄片资料及地球化学数据开展岩相分析与沉积模式建立。结合有机碳含量和矿物组成划分出6种岩相,即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富有机质长英质页岩、富有机质含生屑长英质页岩、贫有机质长英质泥岩、贫有机质含生屑长英质泥岩及贫有机质介壳灰岩。青山口组富有机质页岩并不全是静滞水体中悬浮沉积的产物,大量微米级的微波状纹层、透镜状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冲刷充填构造以及定向排列的介屑佐证了浊流和底流作用的存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青一段湖盆面积大,水体深,虽有底流和浊流作用,但保持较强的还原环境,形成富有机质的黏土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和含生屑粉砂质页岩的互层,发育各种纹层。青二段、青三段随着湖平面下降,三角洲注入能力增强,贫氧环境受到破坏,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岩相向贫有机质块状泥岩转变。  相似文献   

7.
浙江临安上奥陶统复理石中的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浙江临安一带晚奥陶世位于扬子地台南缘东段的深水斜坡地带,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复理石建造。临安一带的下奥陶统复理石由具有递变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复杂多向交错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构造的韵律性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组成。遗迹化石丰富,主要为深水环境的“Nerites”相。根据沉积构造等划分出3种内潮汐沉积微相,即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砂泥岩韵律性薄互层微相,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双向交错纹理和羽状交错纹理砂岩一粉砂岩微相。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奥陶统复理石为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重力流以及原地沉积复合成因。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和环境条件控制着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沉积构造的不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灰质页岩、含介壳灰岩泥质/泥灰岩、粉砂岩-细砂岩和斑脱岩。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并不是一直在低能的水动力条件下以悬浮的形式沉积,大量硅质生物化石、具粒序特征的生物碎屑、粉砂纹层、透镜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表明,还存在生物沉积、风暴沉积和底流沉积作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硅质页岩形成于贫氧/缺氧环境,富含有机质;随后海平面逐渐下降,同时受到底流的影响,岩相类型向粉砂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转变,贫氧/缺氧环境受到破坏,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9.
地震、岩心、测井、录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主力油气储层为异重流沉积砂岩。异重流沉积总体处于半深湖—深湖环境,其岩性组合表现为灰黑色泥岩夹中—细砂岩或互层沉积,砂岩段沉积粒序呈一系列向上变粗单元(逆粒序)和向上变细单元(正粒序)成对出现的特征,发育层内侵蚀面,可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爬升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多种类型的流水成因层理构造。异重流沉积包括侵蚀水道、水道复合体、分支水道、近端沙坝、远端沙坝、席状朵体6个微相,其中水道复合体微相沉积砂岩具有单层厚度大、粒度粗、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储集物性好的特点。通过地震属性、砂岩厚度及岩心观察,明确了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异重流沉积体系展布,针对性预探部署获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单井试油产量高,稳产效果好,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中深层异重流沉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露头勘查和岩心观察描述,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风暴沉积的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表明,风暴岩的岩性以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缺乏粗粒沉积,沉积构造主要包括截切构造、"V"字形泥砾、泥岩撕裂屑、冲刷面、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风暴沉积序列在垂向上具备"似鲍马序列"的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底面侵蚀构造段(A段)、平行层理段(B段)、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段(C段)、浪成沙纹层理段(D段)、波状层理段(E段)和泥岩段(F段)。沉积序列主要包括5种类型,其中Ⅰ型的层理构造(A段-F段)发育齐全,Ⅱ型缺失丘状和洼状层理段、Ⅲ型缺失平行层理段、Ⅳ型缺失底面侵蚀构造和平行层理段、Ⅴ型仅发育浪成沙纹层理、波状层理段和泥岩层段。志丹-富县地区半深湖相的主要物源来自其NE方位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根据风暴岩的沉积特征和搬运距离,可将志丹-富县地区发育的风暴岩划分为近源型和远源型2种类型。风暴岩的发现完善了志丹-富县地区沉积体系和沉积演化的认识,并可为古纬度与古环境的恢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依据,拓展志丹-富县地区延长组油气勘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页岩发育多种成因类型水平层理,不同类型水平层理渗透性存在差异。综合岩心观察、大薄片全直径成像和氩离子抛光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川南地区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发育递变型、砂-泥递变型、砂-泥互层型和书页型4种水平层理。递变型水平层理由多个粉砂层水平叠置而成,粉砂和泥混杂堆积,粒序发育。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中粉砂纹层和泥纹层水平互层,粉砂纹层呈颗粒支撑结构,整体正递变,其底部为突变界面,顶部与上覆泥纹层渐变接触。砂-泥互层型水平层理由粉砂纹层和泥纹层水平互层构成,层和纹层界面均突变接触,粒序不发育。书页型水平层理由极薄层状泥纹层构成,发育微弱的正粒序。4种水平层理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递变型和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均为相对低能的泥质浊流成因,递变型水平层理形成的水动力更弱;砂-泥互层型水平层理为陆棚相等深流成因;书页型水平层理为远洋悬浮沉降成因。水平层理类型直接影响页岩渗透性。书页型水平层理页岩富含有机质和有机孔,页岩渗透性最好;砂-泥互层型水平层理页岩颗粒分选性较好,页岩渗透性次之;递变型和砂-泥递变型水平层理页岩颗粒分选性差、有机质含量低,渗透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改造砂沉积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改造砂沉积特征,运用沉积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基于露头、古水流恢复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研究区,重点开展了改造砂沉积特征、形成过程、主控因素及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认为改造砂在研究区较为发育,其影响因素包括物源、相对海平面、地形及构造运动。结果表明,平凉组岩性单一,沉积构造丰富,可分为3种典型岩相。岩相1为水平层理泥岩相,代表深水原地沉积;岩相2为交错层理砂岩相,反映浊流沉积;岩相3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相,为改造砂沉积。改造砂典型沉积特征为:①颗粒分选、磨圆相对较好,存在多个粒径分布总体;②具有两个古水流优势方向,一个为大致沿斜坡向下,代表浊流运动方向,另一个大致平行斜坡,为等深流运动方向;③生物扰动发育;④概率累计曲线1~3段式,兼具重力流和牵引流特征;⑤下粗上细正粒序,顶部见侵蚀特征;⑥B,Cr,V等微量元素相对富集。研究区等深流向西大致平行斜坡运动过程中,可对南东向沿斜坡向下运动的浊流沉积进行簸选、搬运、改造及再沉积,进而提高改造砂的储集性能,其与粗粒等深流沉积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同时,细粒的深水原地沉积和等深流沉积是较好的烃源岩。改造砂、等深流沉积及原地沉积组合出现可形成理想的生储盖组合而成为潜在的油气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13.
侧积交错层──辫状河道的主要沉积构造类型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侧积交错层是砂体侧向迁移加积所形成。在辫状河道砂体中特别发育,其特点:①层系的整体形态呈板状,而细层呈“S”形弯曲,向上,向下收敛明显;②侧积交错层的某些细层内部可见次一级的前积交错层及沿塌构造;③层系厚度与沉积物粒度无关;④同一层系内各细层的厚度、成分和粒度有较大差异;⑤细层倾向垂直干区域古流向。辫状河道中侧积交错层发育原因是:横向环流的普遍存在;沉积物中富砂少泥。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纹层类型及成因进行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建立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方案,并以樊页1井沙三段下亚段为例分析其岩相垂向演化特征。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具有矿物组成复杂多变、受底流微弱改造作用频繁及纹层类型丰富的特点。参考矿物组成和沉积构造,研究区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平直纹层粘土岩相、夹层灰岩相、平直纹层灰岩相、不平直纹层灰岩相、平直纹层混合岩相、不平直纹层混合岩相和块状混合岩相是最为发育的7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发育环境差异性明显。细粒沉积岩岩相分布模式受古水深和古气候综合控制,在气候干冷、深水还原环境下主要发育平直纹层粘土岩相;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时形成夹层灰岩相;在气候半暖湿的广阔深湖环境下发育平直纹层灰岩相;在气候最为暖湿时期,底流发育,形成不平直纹层灰岩相;随着水深减小,水体分层不稳定,加之气候逐渐干冷,形成平直纹层混合岩相,若底流发育,则形成不平直纹层混合岩相;在半氧化—半还原的浅湖环境下发育块状混合岩相。  相似文献   

15.
成像测井技术在研究砂砾岩沉积构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济阳坳陷陡坡带为例,对砂砾岩的成像测井响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岩心-图像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FMI 成像图识别岩石沉积构造,判别古水流方向。FMI 成像图的颜色及其形态变化是沉积构造识别的主要依据,层理通过层内颜色微细变化显示出来,层面表现为形态各异的线形颜色突变界面,纹层连续性破坏或纹层面扭曲等特征指示同生变形构造的存在;根据图像解释的砂砾岩交错层理倾向,可推断古水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浊流与等深流的流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交错纹理、大型纵向交错层和粘性交错层不可能在浊流沉积体中存在,从B、C、D、E 段的沉积特征上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组成这些单元的颗粒在沉积前或搬运的最后阶段是被牵引流搬运的,并非浊流成因。浊流沉积仅仅是发育在A 段的重力流沉积,在B、C、D、E 段转化为等深流,等深流在浊流的后期广泛发育并占主体地位。从沉积相、相组合、古流向以及遗迹化石的生态特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碎屑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识别出碎屑岩等深岩体,认为拉什仲组不存在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17.
南中国海北部,在马尼拉海沟向海一侧的缓坡上,一大片(约25000平方公里)迁移型的沉积物波平行沟底延伸了约450公里,并延展到沟底之上900米的沟壁上。波长范围为200米—5公里,振幅5—50米。波的内部结构通常指示上倾迁移。这些波具有世界上其它地区由温盐(等深)流造成的迁移波的共同特征。然而在南中国海,这些波的区域位置和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盆等深流活动明显缺乏,表明这些波可能是由浊流造成的,或与沿马尼拉海沟底向南运动的顺波流有关。因此,这些沉积物波证明了顺坡的重力诱导流可产生区域性迁移型波区,这种波在地貌上与温盐诱导等深流沉积物波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湘黔边境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盆和扬子碳酸盐台地的接壤地带。自早寒武世清虚洞期起,湘黔地区碳酸盐沉积相带发育良好而完整。从贵州中部至湖南中部依次发育台地蒸发相、局限海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斜坡相、盆地边缘相和盆地平原相。台地边缘带是重力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台地边缘浅滩相主要发育亮晶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生物屑灰(云)岩。台地边缘的兰绿藻礁具有完整的礁组合。礁核主要由表附藻骨架灰岩构成,次为葛万藻粘结岩、纤状藻障积岩等。礁前塌积带由粗砾至巨砾级的礁角砾、生物屑和灰泥组成。礁后带主要为暗色泥晶灰(云)岩、藻屑灰(云)岩,鸟眼构造发育。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而造成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大规模重力沉积的基本因素。斜坡带和盆地边缘发育有类型繁多的重力再沉积碳酸盐岩。即①重力流沉积,包括a.碎屑流,b.浊流及c.颗粒流沉积;②孤立岩块;③滑塌沉积。它们在中、上寒武统各组段地层中普遍发育,其累积厚度超过400米。重力沉积与以纹层状碳酵盐岩为主的垂直降落沉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组合。在各类重力沉积中,以碎屑流和浊流发育最好。碎屑流砾屑灰岩多属斜坡带的水道充填沉积,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向盆地边缘方向,其层数、单层厚度和粒度均明显减小,但分布范围有所加宽,趋近于呈席状分布。本区低密度浊流和高密度浊流均甚发育。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单层薄(<10厘米)、粒度细,以均匀递变的粒序层和鲍马序列发育为特征,在斜坡下部和盆地边缘广泛分布;高密度浊流沉积单层厚度大(>20厘米)、粒度粗(可达中砾级),以具粗尾递变和发育中~大型交错层为特征,并多构成“似鲍马序列”,其分布主要限于斜坡水道内。本区的颗粒流沉积具有三层结构:下部的反粒序段、中部的块状段和上部的正粒序段,其重要性远逊于浊流和碎屑流。孤立岩块是来自台地边缘的巨大的礁灰岩块体,四周为暗色纹层状灰岩所包围,主要分布于斜坡中部。本区还发育由①弯曲纹层、②同生褶皱、③原生错断、④滑塌角砾岩构成的完整的滑塌沉积系列、它是斜坡带的可靠相标志。碎屑流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为下陡上缓的两段式或平缓的一段式,浊流以较陡的一段式为主,颗粒流则以下级上陡的两段式为特征。粒度参数离散图可将碎屑流与另两类重力流沉积区分开来;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所得的因子载荷图则能较好地将碎屑流、浊流、颗粒流三类沉积物相互区分开。在CM图上,不仅三类重力流沉积均有各自的集中分布带,而且国Ⅰ_m值可反映出分选性的好坏顺序,即浊流→颗粒流→碎屑流分选依次变差。根据本区可靠的地质记录可以得到如下认识:①碎屑流、浊流等不同类型重力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或部分转化;②粗粒浊积岩中出现中~大型交错层是不奇怪的,这与粒径大小对床沙形体的控制作用有关;③浅水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保存潜能大得足以使其留在地质记录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钻井取芯资料,并结合地震地层学和测井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障壁砂坝和斜坡裙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障壁砂坝分布在湖滨浅水区,与湖岸线平行展布,它们与局限湾泥岩和煤层共生,组成了数百米厚的沉积层序。本区障壁砂坝多为水进型,具有明显的层理旋回特点,并具细-粗-细的垂向层序特征。斜坡裙是乌尔逊凹陷新发现的砂体类型,分布在近滨至滨外斜坡环境,斜坡裙由内碎屑砂岩和纹层状砂岩组成,与暗色泥岩互层,内碎屑的定向反映了波浪作用。斜坡裙砂体平行于沉积斜坡展布,倾向剖面为不对称的丘形,向岸一侧陡倾,而向盆地一侧缓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钻井取芯资料,并结合地震地层学和测井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障壁砂坝和斜坡裙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障壁砂坝分布在湖滨浅水区,与湖岸线平行展布,它们与局限湾泥岩和煤层共生,组成了数百米厚的沉积层序。本区障壁砂坝多为水进型,具有明显的层理旋回特点,并具细-粗-细的垂向层序特征。斜坡裙是乌尔逊凹陷新发现的砂体类型,分布在近滨至滨外斜坡环境,斜坡裙由内碎屑砂岩和纹层状砂岩组成,与暗色泥岩互层,内碎屑的定向反映了波浪作用。斜坡裙砂体平行于沉积斜坡展布,倾向剖面为不对称的丘形,向岸一侧陡倾,而向盆地一侧缓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