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琦  曲寒松 《广东化工》2011,38(5):306-308
文章介绍了一个采用螯合沉淀技术处理电镀工业园废水处理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说明该工艺处理电镀废水效果好,使种类复杂的电镀工业废水处理达到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2排放标准,运行稳定,操作简单,适宜处理电镀工业园的生产废水。  相似文献   

2.
朱琼芳  何家平 《辽宁化工》2020,49(7):752-755
电镀废水回用处理工艺产生的膜浓液具有可生化性低、电导率高、难降解等特点,用传统的物化+生化处理工艺难以保证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对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回用系统产生的膜浓液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在静态实验条件下考察了时间对COD、氨氮、总氮去除的影响以及电催化氧化装置连续进出水条件下对COD、氨氮、总氨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条件下电催化氧化装置可以将废水中的COD、氨氮降至检不出,连续进出水条件下(停留时间约40 min)废水中的COD由100 mg·L-1降到41 mg·L-1,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三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流预处理再混合处理的方式处理广东清远某电镀工业基地3000m3/d的电镀废水。介绍了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混排废水、前处理废水处综合废水、污泥等各处理工艺单元和技术经济指标。运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其出水水质可达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2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总磷为去除对象,采用臭氧氧化—化学沉淀法联合工艺进行电镀含磷废水的处理。考察了臭氧投加量、臭氧反应时间、废水中总磷初始浓度、废水初始p H对非正磷酸盐氧化率的影响以及沉淀剂种类和浓度对沉淀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臭氧氧化—化学沉淀法联合工艺的处理,电镀废水总磷指标可以稳定达到《电镀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5.
高压脉冲电絮凝+加载磁絮凝工艺处理电镀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姜素华  涂云鹏 《广州化工》2013,41(8):149-150
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和多种形态的重金属离子,一般化学法处理成本高,且不能稳定达标。脉冲电絮凝针对电镀废水重金属破络以及去除COD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结合后续加载磁絮凝技术,整体工艺占地面积小,COD和重金属的处理效率高。对于车间镀锌、铬、铜等产品排放的综合废水处理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本工程应用,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2要求,COD去除率70%以上,六价铬离子、锌离子、铜离子去除率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6.
阳健  刘铁梅 《广东化工》2013,40(11):161-162,168
随着电镀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以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发和实施,广东省电镀企业的污水排水均需执行表3标准,在电镀行业刮起一场"环保风暴"。原有电镀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已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技术改造势在必行。通过对惠州市某电镀企业废水治理工程提标改造的实证分析,介绍一种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去除率高、运行稳定的电镀废水提标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苯胺成为处理的难点之一。采用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尾水,分别试验了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以及臭氧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中COD和苯胺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工艺对COD和苯胺的处理效果能够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的排放要求,而Fenton和臭氧的组合工艺可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环保对线路板废水排放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针对线路板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本设计就各种工艺的特点、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结合本设计废水特点,选择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预处理采用酸化、混凝沉淀等工艺,深度处理采用Fenton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一步降解COD、铜。通过处理,该厂废水将能达到《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镀废水排放有3个不同等级的标准。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所用的工艺方法不尽相同。活性炭能解决其他工艺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CP试剂炭、F-180、AK-300、AK-310、K04、K04*等6种活性炭的性能,研究了各种活性炭在不同用量下对电镀排放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在相同用量下对排放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AK-310活性炭对降低废水中COD的浓度最有利,AK-300对降低排放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最有利。废水的pH、搅拌作用、双氧水加入量和COD浓度对AK-310的使用效果都有影响,AK-310活性炭宜在酸性介质、搅拌和低COD浓度的排放水中使用,不宜用于Fenton反应。以AK-310和K04活性炭各处理1 t的电镀排放水,前者用量为2.5 kg、费用17.75元,后者用量1.43 kg、费用20.00元。应用表明,在电镀废水排放前使用活性炭,能保障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低于最严格的电镀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郭崇武  陈康 《电镀与涂饰》2021,40(2):115-118
在pH为10~12的条件下,先用亚铁离子和钙离子共同沉淀氯化钾镉钴合金电镀和钝化混合废水中的氨三乙酸等羧酸配位剂,六价铬被亚铁离子还原成三价铬后与镉离子、钴离子等一同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用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沉淀废水中残留的重金属离子,使其沉淀完全。最后用次氯酸钠氧化废水中的电镀添加剂,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该方法成本低,处理结果可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表3”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pH为10~12的条件下,先用亚铁离子和钙离子共同沉淀氯化钾镉钴合金电镀和钝化混合废水中的氨三乙酸等羧酸配位剂,六价铬被亚铁离子还原成三价铬后与镉离子、钴离子等一同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用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沉淀废水中残留的重金属离子,使其沉淀完全。最后用次氯酸钠氧化废水中的电镀添加剂,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该方法成本低,处理结果可满足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表3"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工程采用分质处理含氰废水,综合处理混合废水的方式处理深圳市宝安区某镀膜有限公司的电镀废水,介绍了工艺的特点,各处理构筑物。运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其出水水质可达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和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TFS-OF+RO工艺分类处理含铬和含镍废水,工程运行情况表明:TFS-OF+RO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镍、铬、锌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率均97%,其他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超过92%。处理后的生产废水70%可以回用作电镀等生产用水,其余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在钱塘江流域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3规定排放限值的新形势下,沿江电镀企业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系统分析了电镀废水排放超标的技术原因,从电镀废水处理中的络合剂、化学反应极限和自动控制程度等方面,阐述了达到标准中表3规定排放限值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废水处理升级改造的思路。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几个电镀企业废水处理整体改造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5.
郭超  武泽浩  刘慧 《广东化工》2016,(13):217-216
本项目将电解法、置换法和化学沉淀法结合,应用于含银电镀废水的处理,出水可以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此工艺具有成本较低、操作方便、技术难点少、后续维修处理方便等优点,此工艺的研发采用,具有较深远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镀工业园区的生产废水分类与处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冰  冷成保 《广东化工》2016,(13):160-161
以广东某电镀工业园区为例,将园区电镀企业生产废水分为含氰、含铬、含镍、重金属、化学镀镍、前处理及混排废水等7类,经分类收集、预处理、综合处理、生化处理后,出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之表2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镀工业园区面临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Fenton氧化-缺氧-BAF"组合工艺对电镀废水提标改造,提高了废水中CODCr、氨氮、总氮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排水质量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标准,且运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运行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重质原油废水采用气浮+水解酸化+A/O+Fenton+BAF的组合工艺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组合式处理工艺对该类废水中的COD、氨氮、石油类等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镀废水处理难度大、氨氮浓度高等问题,为了验证次氯酸钠对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氨氮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次氯酸钠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 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当m(Cl2)∶m(N)=5∶1,反应时间为5 min,初始pH值在6~7之间,次氯酸钠对模拟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好,氨氮去除率高达85.5%,剩余氨氮浓度符合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氨氮排放标准,说明了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是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存在会影响次氯酸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阳极氧化废水难处理的特点,首先对含镍废水及酸碱含油废水分别预处理,再对预处理的混合污水进行混凝沉淀及超滤后,将其中70%的综合污水采用两级RO系统处理,30%的综合污水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出水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其中重金属镍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的表2标准,很好地实现了废水的处理及中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