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海华  王永宁  吴昌  郭新刚 《电镀与涂饰》2014,(12):503-505,543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硬黑铬镀层。研究了该硬黑铬镀层的外观、组成、硬度、耐蚀和耐磨性。结果表明,该新型硬黑铬镀层呈靓丽的枪黑色,镀层组成为Cr 73.62%、O 15.05%及C 11.33%,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及与基体良好的结合力,耐250°C的高温,表面硬度高达1 400 HV,是理想的装饰性镀层。  相似文献   

2.
以TiN为中间层,采用离子镀技术在316不锈钢表壳体表面制备1N14色镀金层。介绍了1N14色镀金层的制备工艺和原理。测试了1N14色镀金层的厚度及耐磨、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离子镀金技术制备的1N14色镀金层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蚀性能以及强的结合力,镀层厚度仅0.10~0.20μm,极大地节省了金用量。该离子镀技术环境友好,镀金层纯度高、致密性好、厚度均一,是传统水镀金的理想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镀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亚硫酸盐镀金液中金离子浓度的在线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可以实现这一方法的镀金自动控制器。应用表明,其设计思想是正确可行的,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镀硬铬技术在不锈钢上制备了不锈钢色硬铬镀层。介绍了其原理和工艺,研究了不锈钢上离子镀硬铬层的表面形貌、硬度、耐蚀性、耐磨性以及结合力。结果表明,不锈钢上离子镀硬铬层表面呈多孔状结构,镀层组成元素为98.02%的Cr及微量(1.13%)的Si。Si元素的掺杂极大地提高了镀层的硬度(可达1 200 HV);硬铬层与不锈钢间的金属扩散层厚度达300 nm,使得硬铬层与不锈钢基体间结合力良好。不锈钢上离子镀硬铬工艺技术环境友好,制备的硬铬层硬度高,具有优良的耐蚀、耐磨性能和强的结合力,是传统镀铬工艺技术的理想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420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400~490°C)盐浴渗氮。通过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温度对不锈钢渗氮层的显微结构、厚度、耐蚀性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氮层主要由铁氮化物和αN组成;经低温盐浴渗氮后,不锈钢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在腐蚀性介质中其表面能生成有效钝化膜,耐蚀性和耐冲刷腐蚀能力提高;长时间高温渗氮会使不锈钢出现贫铬现象,导致显微硬度和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pH对低温镀铁组织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温镀铁的工艺配方及流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组织形貌,利用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硬度,利用锉刀法和热震法检验了镀层的结合强度,考察了pH对沉积速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镀层结合力良好,pH为1.0时,沉积速率最高,耐蚀性能最好;镀层硬度随pH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值为587.43 HV.  相似文献   

7.
三价铬电镀硬铬及镀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甲酸盐体系中制备厚度为50μm硬铬镀层,并对镀层的沉积速率、硬度、粗糙度及耐磨耐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电镀初期镀层的厚度和沉积时间成正比,而且镀层外观质量良好,当电镀50min后镀层质量下降,镀层粗糙度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未经热处理,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和六价铬镀层相差不大,经过600℃热处理后镀层的硬度增大,而耐磨性能反而减小;三价铬镀层比六价铬镀层更不容易被腐蚀,但一旦被腐蚀,前者的被腐蚀速率比后者的要大.  相似文献   

8.
在锌-镍合金镀层表面电镀硬铬,所得锌-镍合金/铬镀层的耐蚀性远优于单层铬,并且铬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不受影响。但应注意镀锌-镍合金后须立即镀铬,并带电入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易切削303不锈钢电镀金工艺,其流程主要包括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去碱膜、活化、预镀镍、镀亮镍和镀金。介绍了各工序的配方、工艺条件和注意事项。除油后的去碱膜工序能很好地解决303不锈钢易钝化、难电镀的问题,所得镀层均匀一致,结合力良好。该工艺拓宽了易切削303不锈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以6063铝合金为基体进行化学镀Ni–P合金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 25~28 g/L,NaH2PO2·H2O 20~25 g/L,NH4HF2 20~23 g/L,CH3COONa·3H2O 15~20 g/L,C6H8O7 8 g/L,KIO3 0.1 g/L,温度(80±2)°C,pH 5.5~6.0,时间2 h。表征了Ni–P镀层的形貌、结构、结合力、孔隙率以及耐蚀性等性能。结果表明,Ni–P镀层表面致密,呈非晶态,厚度为15μm,显微硬度为476 HV,结合力良好,耐蚀性明显优于基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制备方法。综述了高显微硬度复合镀层、耐磨性复合镀层、耐蚀性复合镀层以及其它特殊功能复合镀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总结了目前纳米微粒复合镀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其以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负压-温度梯度镀镍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镀液中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后,所得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由7μm减小至5μm,组织结构更加致密;显微硬度明显提高且不受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10%的HCl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中的腐蚀率分别降低了7.7%和5.7%。  相似文献   

13.
以某型发动机的水泵轴为基体,在同一镀液和镀槽中电沉积制备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工艺流程为:前处理─装挂─入槽─镀乳白耐蚀铬─镀光亮耐磨铬─出槽─清洗─除氢─抛光─检验。镀液组成为:CrO3200~250g/L,H2SO42.2~2.6g/L,Cr3+离子2.0~3.5g/L。先在60~65℃、15~25A/dm2下施镀30min得到乳白铬镀层,随后在55~60℃、40~50A/dm2下施镀90min,即得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双层铬镀层的孔隙率比单层光亮铬镀层小,二者显微硬度相近,耐磨性优越。实际生产应用表明,双层铬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单层光亮铬镀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对镀铁层的沉积速率、组织形貌、晶粒大小、显微硬度、结合力、孔隙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时,镀层的综合性能最佳。温度较低时,镀层的耐蚀性下降;温度升高时,镀层的显微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由氧化锌12g/L、氢氧化钠94 g/L、2-氨基-3-羧基吡啶4.2 g/L、四乙烯五胺17g/L、三乙醇胺2g/L、专利表面活性剂0.5 g/L及碳三氧化二铬(粒径2μm)0~ 11 g/L组成的镀液,于温度50℃、pH 6.5和电流密度4A/dm2的条件下,在低碳钢上电镀Zn-Cr2O3复合镀层.其显微硬度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电弧沉积技术制备了不同成分的TiAlSiN多元薄膜,并研究了Si含量对薄膜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XRD物相分析表明:薄膜主要由AlN和TiN组成。随着膜层中Si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结构由明显的柱状晶转变为致密的玻璃态结构,显微硬度逐渐提高,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稀土氯化镧(LaCl3)对Ni-P化学镀层的沉积速率、表面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P镀液中LaCl3.7H2O的质量浓度为25mg/L时,Ni-P镀层的沉积速率提高;且此时镀层表面更加致密、平整,镀层的显微硬度提高;此外,镀层中P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有所增加,镀层表面缺陷更少,镀层的耐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电镀厚金层的存储性能,采用优化镀层预处理工艺方法,利用换向脉冲电镀技术在铍青铜试件上制备镀厚金层,并研究不同预处理工艺对长时间存储条件下镀层结合力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优化预处理工艺对存储1~5年后镀厚金层的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研究了存储1~5年后镀层与铜基体之间的扩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换向脉冲电镀厚金层储存5年后,镀铜作为镀金的预镀层,镀层结合力最为优异;换向脉冲电镀厚金层的金原子数分数高于99.9%,镀厚金层具有优异的存储性能,但是镀厚金层界面处存在1.0~1.5μm的相互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温度对有机添加剂硬铬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有机添加剂硬铬镀层性能的影响。经过200-300℃、1h热处理后的镀层,其硬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耐磨性也得到改善,但硬度和耐磨性的最优点对应着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的XPS分析表明,这是由于镀层中的有机碳化物,经热处理后析出所致。镀层的EDAX分析表明,热处理使镀层表面氧含量增高,但对镀层微裂纹数量和宽度没有明显影响。由XRD实验结果可知,热处理后镀层的晶体 结构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电流密度对无刻蚀低温镀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宁 《电镀与环保》2009,29(6):9-10
采用无刻蚀低温镀铁技术,研究电流密度对铁镀层主要性能的影响。运用电子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随电流密度增大,镀层沉积速率和显微硬度增大,最大值分别为209.17μm/h和5 554 MPa;腐蚀速率下降,最小值达到0.108 g/m2.h。镀层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