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春风油田浅层稠油油藏特点,研发了一种热采井RCD-1耐温长效堵剂。依据试验区油藏地质条件,筛选出了RCD-1耐温长效堵剂配方,该配方由10~12%的主剂、4~5%的助剂、0.5%的稳定剂及余量为水。室内实验表明,RCD-1耐温长效堵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封堵性能。RCD-1耐温长效堵剂现场试验4井次,应用效果表明,平均单井日增油10.9t/d,含水下降了16.6%,单井增油860t,累计增油3440t。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开发过程中存在老区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接近极限,后备经济可采储量不足;超稠油井比例高,生产管理难度大;井况恶化严重,汽窜、出砂影响单井产能;机采效率偏低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等手段,形成了一套满足生产需要的挖潜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老区油藏生产潜力,改善开发效果,保证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小洼油田属中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为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井出现油层堵塞,注汽压力高,产液产油量下降的问题,经研究发现生产井堵塞是近井带有机质堵塞与油层深部无机堵塞综合作用所致,因此研究开发了有机解堵剂和多氢酸缓蚀酸复合解堵技术,现场应用4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增油2.3t/d,累计增油2500t。  相似文献   

4.
蹇波  胡罡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2):107-108,123
针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一段灰质岩、生物灰岩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过程中边水侵入造成油井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在氮气+泡沫剂的室内研究与评价基础上,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现场应用试验。至2010年底已经现场应用8井次,成功率87.5%,平均单井增油933t,表明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堡浅层高含水油藏,运用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设计氮气泡沫控抑边水水侵实验,研究优选了注入量、注入时机、闷井时间和边水强度等工艺参数,并定量化分析各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的合理注入量为0.1PV增油效果显著;注入时机是非敏感因素;合理的闷井时间为24h;氮气泡沫可用于边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藏,但边水强度应小于5mL/min。同时开展数值模拟技术政策优化研究明确:最大注入半径不应超过25m;堵水极限轮次为三轮;采液强度超过5 t/(d·m)增油幅度变缓。该技术矿场试验98井次有效率79%,平均含水下降了26个百分点,平均单井增油324吨,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排612区块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2015年产能建设以来,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下降,边底水推进,导致产量降低、含水上升、周期油汽比降低,开发效果变差。2018年下半年开展注入氮气控水增能试验,措施前后油井生产效果对比,排水期由34天缩短至28天,综合含水由79.5%降至73.4%,周期累油由314 t增至455t,日油水平由3.3t/天提高至4.4t/天,油汽比由0.40提高至0.45,周期生产天数由94天延长至102天。表明氮气在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中控水增能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浅薄层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库姆萨依侏罗系油藏为边底水稠油油藏,主体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蒸汽驱热采开发,热采工艺参数是决定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数模、工程计算、热采试验优化确定了适合库姆萨依稠油蒸汽吞吐高效开发的工艺参数。现场实施表明,热采单井初期日产油量可达到冷采的6.1倍,三个周期内单井平均日产油量为4.3~16.6t/d,且水平井为直井的1.4~1.8倍,前三个周期油汽比在0.54~1.58之间,各项开发指标均较好。水平井蒸汽吞吐热采试验的成功,为库姆萨依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口油区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单井开发效果差异大的问题,以经济极限可采储量法分析各水平井开发效果,从油藏、工艺等方面研究分析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主要因素,通过现场实施井例总结归纳、数值模拟优化各要素的水平参数,确定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9.
邱红兵 《辽宁化工》2010,39(6):614-617
结合曙光油田曙一区稠油古潜山油藏13938区块的具体特点以及国内外暂堵、调剖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制出高温三相泡沫调剖体系。2006~2008年,该技术在曙一区古潜山油藏13938区块累计实施措施井20口,有效18口,增油9653.76 t,单井平均增油536.32 t,阶段油井综合含水下降14.5%。  相似文献   

10.
针对稠油藏井锦27-031-313因套变导致该井高含水停产,严重影响周期生产效果的问题,通过分析并实施堵水地质增产措施有效提高了热采周期产量,堵水复产累计增油2169t,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锦27-031-313井堵水措施成功经验对其它因套变落物等井况影响采出程度较低油井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力径向钻孔治理低产低效井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台油田共有低产低效井458口,单井日产油仅0.1t,其中长关井146口,油井利用率低,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水力径向钻孔是治理低产低效井的重要措施,主要选择油层薄、排距大的低产液井开展措施增油。本文主要从储层发育状况、油水井连通状况和断层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影响措施效果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下步径向钻孔的选井选层条件。  相似文献   

12.
库姆萨依侏罗系油藏为边底水稠油油藏,主体区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蒸汽驱热采开发,开展热采规律研究,优化热采工艺参数,是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开展热采规律研究,在数模、工程计算、热采试验基础上,优化确定了适合库姆萨依稠油蒸汽吞吐高效开发的工艺参数。现场实施表明,通过对热采规律的深入研究,热采参数的不断优化,热采效果好于预期。热采单井初期日产油量可达到冷采的6.1倍,四个周期内单井平均日产油量为4.3-16.6t/d,且水平井为直井的1.4-1.8倍,前四个周期油汽比在0.54-1.58之间,各项开发指标均较好。水平井蒸汽吞吐热采试验的成功,为库姆萨依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水油比增加比较快,为了保持稳产,部分井必须放大生产压差,提高单井产液量。但是生产压差放的太大,会加剧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进,造成液量增加幅度远远大于油量增加的幅度,并且不同含水阶段提液增油的效果及有效期不同,因此矿场实践必须掌握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本文提出了新型水驱曲线,并通过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的计算,对复杂稠油油藏进行大泵提液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因能量下降快而导致的开采效果变差的问题,通过现场施工经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水平井CO_2吞吐工艺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研究区块储层和地下流体特性,考虑各种水平井CO_2吞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防CO_2腐蚀、防冻堵和安全控制的治理对策。并对CO_2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注入量为500~800t、注入速度为40~50t·d~(-1)、焖井时间为15~20d和前期高后期低的放喷速度时,CO_2吞吐效果较好。通过现场实施水平井CO_2吞吐41井次,有效31井次,初期单井日产油增加1.8t,增油效果明显。该研究可为其他同类油藏开展水平井CO_2吞吐增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X油田九区齐古组浅层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非均质性强、地层能量低,导致油藏投产以来蒸汽吞吐效果一直较差。针对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蒸汽超覆及汽窜等现象,采用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技术。通过PVT高压物性试验,研究了CO_2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注入CO_2可以增加原油膨胀能、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调整注气剖面,因此蒸汽伴注CO_2较单纯的蒸汽吞吐效果好。对该区块进行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矿场试验,试验井组单周期累计增油量为8 792 t,措施井平均含水率降低了20%,生产天数延长90 d。试验结果说明CO_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可以提高该区块采收率,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姚立超 《辽宁化工》2020,49(1):113-115
针对罗27长4+5油藏单井产能低、整体开发水平差的问题,从储层物性、注采井网完善程度、注水突进及层间矛盾等方面开展了油藏低产井的成因分析,并逐步形成了注采平面调控、纵向剖面治理、水井强化注水及油井措施挖潜等配套产能提升技术。矿场实践应用显示,罗27长4+5油田53口低产井平均日产油由54.63 t上升到59.32 t,平均日增油4.69 t,起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同类油田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特点开展气体增能助排、化学法降粘提高原油流动性研究。筛选降粘剂并考察其用量及矿化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在孤岛GDNB76X 11井进行矿场试验,日液、日油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稠油油藏锦25-32-26断块于楼油层由于原油粘度高、油层薄而导致直井蒸汽吞吐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部署分支水平井并结合二氧化碳吞吐、高温降粘等配套工艺增产措施有效提高了热采周期产量,与直井相比平均周期产量由228t提高到625t,取得较好的吞吐效果.锦25-32-26块分支水平井成功经验对其它薄层稠油、超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吞吐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侯伟  王钧 《辽宁化工》2014,(6):776-777
随着低渗、超低渗油藏的开发,由于受到储层条件、注采井网、压裂工艺等多重限制,单一增加缝长来提高超低渗油藏产量效果不明显,常规压裂工艺改造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通过"大液量、高排量、低砂比"增加缝内净压力,有效扩大储层改造体积,从而提高措施增油能力,为有效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六、九区稠油区块属砂岩油藏,该类油藏油层埋藏浅,胶结疏松,易出砂。目前六、九区有近450口严重出砂的油井。该类井由于出砂严重,导致油井减、停产和产生大量的修井费用,对整个油田的高效开采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六、九区油井生产特点,通过对挤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工艺优化,对2口出砂严重井进行了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应用试验,应用效果表明该工艺具有防砂效果好,有效期长的特点,能够达到改造油层、防砂增产的目的,为大量出砂破坏油层结构的油井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