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岸地区沙一段是东濮凹陷重要油气勘探区及重要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河岸地区沙一段储层发育,表现为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及河口坝沉积等沉积类型,生储盖组合良好;东部前梨园佳陷烃源岩母质类型好,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西部海通集洼陷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或,型干酪根为主,为河岸地区提供丰富的油源;河岸地区主要发育反向断块型等构造圈闭,也有构造-岩性圈闭和止倾尖灭型油气藏,形成自生自储断块层状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受构造控制明显,储层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从储集层条件、油源条件和盖层条件、成藏类型及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油气藏条件,进一步分析了河岸地区油气成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顾勤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1):155-156
塞云-马西拉盆地是在晚侏罗-早白垩期也门境内发育的裂谷盆地。存在以侏罗系Meem组为源岩的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发育六套储层,四套盖层。预测存在六类成藏组合,Qishn组背斜-断块成藏组合和基底断块成藏组合是盆地主要的成藏组合。该成藏组合广泛分布在盆地各个构造单元,目前已发现油田集中在马西拉地堑带,含油高度大,油质轻,储量规模大。近两年在盆地西部基底裂缝有了突破性发现,预示着十分良好的勘探前景。基底油藏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勘探潜力大,将是盆地今后储量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绪磊 《云南化工》2019,(7):160-161
双城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带,近几年在双城南洼漕相继发现营四段、登娄库组含油储层,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的勘探方向。作为全新的勘探领域,该含油层系的成藏特征尚不清楚,制约了勘探部署。系统分析源岩、储层等要素研究其成藏特征,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认为:营四段暗色泥岩为本区的重要源岩层系,砂岩、砂砾岩、火山岩均发育好储层,具有三种成藏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油气后备资源的持续发现,旬邑地区是延长油田近年的主力勘探区域。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演化,从烃源岩发育、砂体展布、异常高压等要素细致分析了旬邑探区延长组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并以生储盖组合类型为基础,构建了该区的石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旬邑探区油藏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分布、有效砂体展布、异常高压发育情况控制,存在源上、源下、源内、远源成藏四套生储盖组合,并主要阐述了近源成藏和远源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旬邑探区油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对该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水平的提高,向更深层领域勘探已成了必然趋势。研究表明,盐岩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影响,对油气的勘探十分重要。东濮凹陷经过近四十年的勘探开发,已经进入高勘探成熟阶段,勘探难度也愈来愈大。落实后备资源夯实稳产的资源基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建立了一套盐湖优质烃源岩识别及评价方法,创新建立了盐岩发育区油气臧具"连续接力成藏、宝塔环状分布"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为叠合型盆地,西北缘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质结构复杂,油气成藏也较为复杂。笔者梳理了多篇文献资料的观点,从烃源岩特征、油气不同来源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主力烃源岩风城组的生排烃史、西北缘成藏期次和成藏演化过程等方面归纳了西北缘的油气成藏特征,对学者判断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来源、研究成藏演化起到了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油源对比、充注期次、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的分析,结合烃源岩、断裂及储层展布特征,系统分析了中央构造带苏一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苏一段油气主要来自下伏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油气为同源一期充注成藏。油气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断裂和储层三个因素的控制,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分布范围,巴润断裂系控制油气展布区带,储层发育影响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部新疆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盆地属于型克拉通盆地,存有多套烃源岩,主要是发育于寒武系、中上奥陶统、石炭系和三叠-侏罗系,这些烃源岩复合叠置,多期成烃演化和多期成藏,晚期成藏的油气经历的破坏运动较少,因此更值得重视;塔里木盆地中发育有五套储盖组合,是大型特大型油气成藏不可或缺的条件,该盆地油气藏主要是构造油气藏。系统分析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和沉积特征,为研究区下步的勘探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构造、储层、烃源岩特征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油燕沟潜山发育中、古生界两套储层,中生界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二界沟洼陷沙三中段暗色泥岩是本区的主要烃源岩,北东向驾掌寺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潜山整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预测石油资源量约5000×104t,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卡鲁盆地为南非最大的沉积盆地,目前该盆地的勘探程度极低,国内外关于该盆地的勘探潜力研究也较少,本文综合烃源岩、储层等成藏要素进行分析,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含油气系统,预测盆地的勘探方向,以指导盆地未来的油气勘探。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可以划分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俯冲造山阶段、弧后阶段、前陆阶段和冈瓦纳大陆解体阶段5个期次。弧后阶段发育的下二叠统Whitehill组暗色泥岩是盆地最有潜力的烃源岩,成熟度在盆地范围内呈现南高北低特征,认识到下二叠统Whitehill组三角洲相砂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油气成藏以自生自储为主。受烃源岩成熟度的影响,找油领域主要集中在盆地北部,盆地南部以找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11.
腰英台气田的主体构造由断层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了搞清该气田的构造、储层和气藏特征,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和储层分析技术,对工区主体构造进行了构造、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深层气藏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腰英台主要为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从而构建了本区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本区及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渤中凹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认识不清,制约着油气勘探的进程。针对渤中凹陷油气勘探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将渤中凹陷划分为上、下两套成藏组合,并利用正规化流体势原理,通过对盖层底面形态、储层砂体分布和水动力三方面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赋予不同权重之后求和,获得正规化流体势,将上部和下部成藏组合分别划分了6个成藏体系,进而指出渤中凹陷的油气优势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有效烃源灶的展布决定了油气勘探的领域,根据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分析了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发育的两套有较高丰度的烃源岩,该区烃源岩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优的特点。烃源岩存在3个沉积中心内。从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特点来看,烃源灶控制油气分布范围,输导体系控制油气分布格局,烃源岩直接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围绕这些烃源灶周边发育的有利聚集单元内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这一结论在鸳鸯沟地区的钻探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Muglad盆地Sufyan凹陷油气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fyan凹陷是苏丹Muglad盆地的一个含油气凹陷,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对已发现油藏的烃源岩、构造、储层、盖层、运移及保存条件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油气分布主要受有效烃源岩范围、储盖组合、储层分布和圈闭类型的控制,AG2段为有利储盖组合,位于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储层发育且受顺向断层控制的圈闭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临清坳陷是在古生代华北地台之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该类型盆地的勘探应着重研究盆地成烃与成藏的动态改造过程,成烃方面运用原型盆地恢复和煤系烃源岩评价技术进行烃源岩静态评价、动态生烃研究,成藏方面运用复杂构造精细解释和煤成气成藏综合评价技术进行油气聚散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与油水分布规律,搞清油气成藏模式,优选致密油推广布井潜力区,本文在致密油近源成藏思想指导下,抓住构造演化、储层分布规律、烃源岩分布规律三个关键环节,突出成藏期源储与构造形态、断层活动性的配置关系。利用地化分析技术及成藏要素分析技术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搞清油水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最终实现预测有利评价开发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流体包裹体取样分析,认为油气成藏主要有三期。结合构造演化和烃源岩演化过程,深入剖析了油气成藏动态过程,三个主要成藏期各具特点:沙二-东营沉积时期,主要是以C—P系煤系源岩为气源岩,中央隆起带高部位文23盐下成藏;东营运动期是油气规模运聚期,主要以沙三段烃源岩为基础,油气多在构造高部位成藏;馆陶组—现今沉积期,断层封闭性变好,油气多在构造低部位成藏,异常高压对成烃抑制导致烃源岩晚期仍有大量油气生成,为低部位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低部位晚期成藏新观点为低部位勘探潜力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涧峪岔区油藏成藏规律,方法:从油气运移、生储盖组合、油藏类型和油气控制因素等方面入手对该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的油气分布受控于含油砂体,含油砂体的油气分布又受控于烃源岩分布,二者与有利沉积相带的有机配置使得油气富集成藏,最终形成具有工业油流的含油区块。结论:研究区为一岩性——物性油气藏,生储盖在纵向上的匹配,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博兴洼陷古近系沙三段浊积砂体油藏精细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博兴洼陷古近系沙三段浊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和油气成藏特点,提出了一套浊积型岩性油藏精细勘探的新模式: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古地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精细勘探的基本层序单元——中期旋回(四级层序),确定砂体发育的有利层序层位和部位;以中期旋回为基本单元,进行成藏期古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研究,寻找烃源岩排烃、油气成藏的有利层位和部位;三者耦合,确定优选勘探目标,进行储层测井约束反演和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砂体的分布范围,并提供钻探目标。应用该工作方法,在博兴洼陷地区实施精细勘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藏的发现揭开了该地区潜山勘探的帷幕,在解剖苏德尔特潜山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凹陷内其它地区的潜山成藏条件以期有所突破尤为重要。通过对贝中次凹潜山烃源岩、储层、运移等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和油气显示情况,认为构造背景、油气输导体系和储层发育程度是贝中次凹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对指导贝中地区和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