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注水井试井曲线用于砾岩油藏调剖压力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永年 《钻采工艺》2002,25(3):36-37
在施工中,注入压力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控制过高,低渗透层受到严重损害,达不到封堵高渗透层,启动低渗透层的目的;如果控制过低,挤入总量往往达不到深度调剖的目的。特别是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砾岩油藏来说,注入压力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深度调剖施工参数设计,现场施工的总结,发现砾岩油藏调剖压力(特别是深度调剖时)的设计存在不足,针对砾岩油藏调剖时,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注入上限压力的方法,即运用注水井试井曲线确定调剖注入压力上限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注水井试井公式,演化、推导出注水井压力指数PI(Pressure Index)计算公式,并表明PI值与流量成正比;与渗透率具有双曲线关系;与注入截面面积相关。对PI决策技术在调剖堵水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明,通过PI决策整体调剖,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或条带,使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压力指数值基本接近,力求达到储集层在平面和纵向上均质化,改善中、低渗透层(或条带)的吸水状况,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入水利用率,遏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采收率,延长油田稳产期。对广利油田莱38区块的PI决策整体调剖分析和评价,证明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油田开发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沙丽 《断块油气田》2004,11(3):47-48
针对吉林油田扶余东区的油藏特点及长期注水开发历程,以2002年调剖井的效果资料为依据,通过对18口调剖井现场数据的统计规律分析:施工过程中前缘水膨体颗粒型段塞调剖剂进入油层后,压力曲线出现拐点的调剖井调剖效果都比较显著,出现压力拐点的平均单井增油量为180.9t,而没出现压力拐点的平均单井增油量为20.2t。根据该压力曲线可以确定前缘段塞对裂缝、大孔道的封堵情况及主体段塞的注入时机及进行调后效果分析判断。因此对低渗透、裂缝发育的油藏采用该段塞调剖体系,在调剖过程中前缘段塞有必要建立爬坡压力拐点理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层间调剖注入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利用最小吸水指数变异系数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量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各小层吸水量差异程度达到最低,最大限度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从注采系统的压力平衡出发,考虑低渗透层即非调剖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压力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调剖过程中对低渗透层的零污染,从而更好地动用低渗透层可采储量,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并对一个实际井组进行了调剖注入参数的优化设计,评价期1 a后,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吸水指数变异系数由0.873降低至0.561,注水压力上升并且维持在8.2 MPa左右,评价期内累积增油量达326.4 t.  相似文献   

5.
大老爷府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老爷府油田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开发过程中无效水循环严重、采收率低、综合含水高,因此需要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评价羟丙基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交联聚合物冻胶在油藏中的运移、成胶时间、选择注入性及封堵强度等性能,确定该调剖剂完全适合大老爷府的油藏条件.矿场试验后,各注水井的注水压力逐渐升高,平均升高0.65 MPa,区块整体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研究认为: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油藏,在高含水开发期通过调剖,可以达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针对具体的油藏条件,有目的的开发合适的调剖体系,并对其适应性进行正确评价,则是保证调剖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中低渗油藏预交联复合调剖段塞注入方式研究是工艺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模实验研究了三种基本段塞注入方式下复合调剖体系注入压力、高渗层分配堵剂比例变化以及低渗层污染深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中低渗油藏条件下段塞注入方式对调剖的影响比高渗油藏显著;预交联颗粒在中低渗油藏中选择注入性较差,注入过程中压力上升较快;凝胶+颗粒同时...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萨中北一区断东萨葡油层,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经济效益差。通过选择调剖目的层、优化用量设计方法,采用复合离子调剖体系及段塞式注入方式实施深度调剖。结果表明,对厚油层底部高渗透条带的调堵,有效缓解了层内和层间矛盾,改善了吸水剖面,吸水层数增加,目的层底部吸水得到有效控制,连通油井产液量及含水率下降,为今后水驱深度调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油田深部复合调剖段塞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某低渗透油田(JS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裂缝,注入水窜进,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比较普遍。在单纯的注水井调剖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封堵裂缝大孔道为主、深部调驱相结合技术;调剖剂由单一的有机体系改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系;设计段塞结构以提高后续水驱压力。深部复合调剖工艺技术为提高JS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沈阳采油厂沈84-安12块是全国最大的高凝油砂岩开发区块,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注水开发中稳定地层压力与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区块油藏非均质性强、长井段、多层位生产、注水井单层突进现象严重的现状,研究了深度调剖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项深度调剖技术是利用示踪技术的成果,结合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力油层大孔道中的实际.在工艺上采用封堵、深度调剖、注驱替剂的阶梯式注入段塞深度调剖工艺.来扩大大孔道注水的波及面积,以提高区块的注水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后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了避免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时含水率迅速上升,研制了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剂冻胶107,并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平行管流动试验,分高、低两种渗透率模拟油藏非均质性,研究聚合物驱后的压力、各种渗透率层的采收率和含水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直接进行深部调剖,流动性较强的深部调剖剂将主要进入高渗透孔道,对高渗透层造成封堵,为了使组合调剖剂能进入深部高渗透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必须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尽可能早的注入组合调剖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注水开发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高含水井逐年增多,但采出程度低、剩余油较富集的问题,进行了裂缝油藏深部调剖技术攻关研究。通过分析典型井组生产状况,并根据该区油藏特点和需求研制了深部调剖技术的体系配方、设计了施工方案,最终确定采用体膨颗粒+低温凝胶深部调剖体系和体膨颗粒+微生物深部调剖体系进行治理,分析了不同水驱速度、调剖剂注入量、调剖剂注入速度对采出程度影响。选取唐80井区两组典型注水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措施注水井的视吸水指数下降,压力指数上升,吸水剖面明显改善,说明对裂缝和高渗透层进行了有效封堵;对应的井组含水下降,日产油量上升,水驱开发效果有所改善,取得了降水增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 采收率技术措施。针对矿场实际需求,以LD5-2 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组合调驱增油降 水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可定量研究层内非均质储层吸液剖面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实现从注入 端和采出端同时监测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组合调驱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在注入段塞尺寸为0.3 PV条件 下,与单一三元复合体系调驱相比,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提高18 百分点。“分注分采”岩心实验发现,在发生液流 转向作用前提下,高渗透层入口分流率低于出口分流率,低渗透层反之。在调剖调驱过程中合理控制注入压力 可避免低渗层受到较严重污染,有利于提高调剖调驱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卫95块调剖提高水驱采收率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寨油田卫95块是典型的低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已进入高含水期,水驱动用程度较低。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根据卫95块地质特征等研制了纸浆系列调剖剂,确定了与之配套的选井,选层原则及四段封堵最佳注入方式等调剖工艺技术,提高了水驱波及体积。  相似文献   

14.
PI决策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原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砂岩油气田 ,储集层埋藏深 ,渗透率低 ,非均质严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来 ,高渗透层段 (或条带 )水淹严重 ,而中、低渗透层吸水很差或根本不吸水 ,剩余油比较富集。这部分油单靠强注强采、加密井网以及其它常规工艺措施很难采出来 ,而三次采油成本很高 ,且注入水波及系数也难以有大的提高。对PI决策技术在油藏整体调剖堵水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明 ,通过PI决策整体调剖 ,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或条带 ,使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压力指数值基本接近 ,力求达到储集层在平面和纵向上均质化 ,改善中、低渗透层 (或条带 )的吸水状况 ,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入水利用率 ,遏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 ,提高水驱采收率 ,延长油田稳产期。对中原油田 1 3个区块的PI决策整体调剖分析和评价 ,证明无论是在油藏吸水状况、产能及含水变化态势、水驱采收率变化 ,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 ,都有较大的改善 ,油田开发水平明显提高。图 2表 3参 3 (王元胜摘 )  相似文献   

15.
吐哈三大主力油田总体地质特征属低孔、低渗埋藏中深的多层系砂岩油藏,受沉积环境影响,平面及剖面非均质性较严重,其中丘陵油田裂缝较为发育。对PI决策技术在油藏整体调剖堵水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明。通过PI决策整体调剖,能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或条带,使油藏在平面和纵向上压力指数值基本接近,力求达到储集层在平面和纵向上均质化,改善中、低渗透层(或条带)的吸水状况,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遏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采收率,延长油田稳产期。对吐哈丘陵油田陵二东区块的PI决策整体调剖分析和评价,证明无论是在油藏吸水状况、产能及含水变化趋势、水驱采收率变化,还是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升155区块属中低渗透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由于地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深度调剖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针对该区块的油藏特点、地层温度和水质情况,设计了树脂型深度调剖剂的3个配方体系,通过评价3个配方体系的初始黏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成胶黏度、黏度保留率、突破压力、岩心实验封堵率等性能指标,筛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调剖剂配方1体系。该调剖剂配方体系在大庆油田升155试验区应用后,调剖井平均单井注入压力上升2.6 MPa,注入剖面得到改善,含水率下降了7.4百分点,平均单井日增油量0.9 t。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可以有效治理水驱油层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并提高采收率。通过建立凝胶调剖剂在非均质渗透层间渗流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对优势渗流通道封堵的作用效果;研发了低初始黏度、具有pH值响应、成胶强度和交联时间可控的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铬凝胶体系。在10 m长岩心和3管并联岩心进行封堵模拟实验,测试了聚合物凝胶体系剪切后的自修复黏度等流变学参数,研究了分流率、注入压力以及凝胶封堵的微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体系的低初始黏度是优先封堵地层深部高渗透层优势渗流通道、扩大波及体积的关键参数,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初始黏度低于10 mPa·s、延迟交联时间控制在30 d以上。长岩心封堵后水驱各段压力梯度比注入聚合物后续水驱时提高了6.55倍;经扫描电镜微观测试发现在岩心不同位置孔隙中存在明显的膜状凝胶;在并联岩心中,当低初黏可控聚合物凝胶进入水窜流的高渗层封堵后,注入水高渗层分流率由72.7%降低为0.7%。大庆油田1井组(6注12采)深部调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压力从7.8 MPa上升到9.8 MPa;8口连通油井日产液量下降16.2%,阶段累积增油563 t。低初黏可控聚合物凝胶对油藏深部优势渗流通道实现了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18.
单液法水玻璃调堵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高分子聚合物在高温低渗油藏注入压力高、不耐剪切等问题,开展了水玻璃单液法调堵剂的室内研究。采用水玻璃溶液加入固化剂水溶液进行了黏温关系、胶凝时间、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及封堵率等性能试验。室内试验表明,该调堵剂胶凝时间易双向调节,封堵率高、黏度低、凝胶时间长,适合用于大剂量深层处理,在固化前具有良好洗油性,可以在调剖同时进行洗油,具有一剂双效的作用;与填料配伍性好,不但适合低中渗透层调剖,而且适用于封堵高渗透带和大孔道。该调堵剂价格低,施工安全简便,适用于高温低渗注水井层段内注水剖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动态特征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连盆地蒙古林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入水主要沿大孔道、高渗透部位突进,无效循环较为严重。根据示踪剂监测技术和密闭取心资料分析,大孔道在平面沿主河道分布(根据驱替速率分为大孔道、次孔道和小孔道三级),纵向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沉积的底部,由此确定了可动凝胶深度调驱试验层位。根据施工压力参数变化,产出液中聚合物和铬离子含量监测和不稳定试井,对大孔道的封堵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可动凝胶具有流度控制和深度调堵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地封堵大孔道、进行深部调驱,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明十四块整体调驱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参数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往往在注采井之间形成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注入水沿大孔道或高渗条带窜流严重,水驱油效率变低。特别是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以来,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和油藏水淹程度加剧,平面上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针对明十四块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吸水剖面极不均匀,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无效循环,区块主力层系进入高含水期的问题,采用DJ凝胶调驱、SP水膨体堵剂、酸性单液法调驱等调剖调驱技术对明十四块进行整体调驱,解决了该区块措施挖潜的余地小、难度大、产量递减快等突出矛盾.达到了提高油藏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减缓油藏递减、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