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镧经口暴露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蓄积、排泄规律以及镧对大鼠血液元素谱的影响。方法 48只雌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8组进行单次经口暴露实验,一次性灌胃700 mg/kg·BW硝酸镧溶液。于灌胃后1、2、4、8、16、32、64、128 h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大鼠全血、心、肝、脾、肺、肾、脑、股骨、粪便镧含量。48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进行重复经口暴露实验,每组含1个对照组和1个实验组。实验组重复灌胃镧含量66 mg/kg·BW的硝酸镧溶液,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在第7、14、21和28 d时,各取1组(含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ICP-MS法测定大鼠全血44种元素含量以及肝、肾、股骨、粪便和尿液镧含量。结果 大鼠单次经口暴露镧后,镧在全血中达峰时间为2 h,消除半衰期为69.315 h,总体清除率为1.733 L/h/kg;镧随血液广泛分布于心、肝、脾、肺、肾、脑和股骨,以股骨中含量最高(P<0.05);大鼠重复经口暴露镧14、21和28 d后,与肾含量相比,大鼠肝和股骨镧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大鼠粪便镧含量显著高于尿液(P<0.001)。大鼠重复给予镧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全血中除了镧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元素(钙、钠、钾、镁、铁、铜、锌、硒、钴、钼、铅、砷)含量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试验镧经口暴露后可快速吸收入血,并广泛分布于心、肝、脾、肺、肾、脑和股骨,重复暴露后易沉积于肝和股骨,且以粪便排泄为主;未观察到镧对大鼠血液元素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新型、高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脱氧野尻霉素-羟基查耳酮杂合体(DC-5)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检测结果表明,DC-5灌胃后大鼠血液中出现了加氢还原、甲基化、磺酸化及葡萄糖醛酸化4 种代谢产物;灌胃后0.5 h,大鼠血液、心、肝、肺、胃、小肠中的DC-5含量达到峰值,而脾和肾中则在灌胃后1 h达到最高值;大鼠血液中DC-5的峰值质量浓度为162.76 ng/mL,半衰期(half-life in the terminal phase,T1/2)为30.66 h,平均驻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为11.41 h;粪便是DC-5的主要排泄途径,24 h内排泄量为灌胃量的2.26%,显著高于24 h内尿液中的排泄量(0.015 6%);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DC-5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1.47%。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原花青素B_2在小鼠体内主要代谢产物形式及其组织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定分析原花青素B_2灌胃小鼠的血浆、肝、心、脾、肺、肾、脑、小肠样品中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原花青素B_2在小鼠体内结合代谢产物形式主要包括:甲基化(8种)、磺酸化(7种)、水合(5种)、羟基化(1种)、葡糖苷酸化(1种);在血浆、肝、小肠、肾、肺、心、脑和脾中检出的原花青素B_2代谢产物的种类分别为6、8、8、6、3、6、2、2种,且发现3种单体表儿茶素及其代谢产物。原花青素B_2结合型代谢产物多样,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范围广,甲基化、磺酸化和水合代谢是主要的结合型产物形式,肝脏是原花青素B_2结合产物(M_r577.13)形成的主要器官,黄烷键(4β→8)的断裂产物是原花青素B_2重要的吸收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Sprague-Dawley大鼠体内的两种代谢物叔丁基对苯二酚-硫酸结合物和叔丁基对苯二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叔丁基对苯二酚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对两种代谢物在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的浓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并运用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两种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结论:灌胃后,叔丁基对苯二酚-硫酸结合物、叔丁基对苯二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分别为0.17~0.61h、0.23~0.74h,分布相半衰期分别为0.32~1.11h、0.26~2.60h,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1.75~24.54h、24.42~55.78h。雄性大鼠血清中两种代谢物的浓度显著高于雌性大鼠。两种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浓度均以低于与剂量呈正比的方式增加,随着剂量的升高,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饱和。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以金属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某口服液对小鼠体内铅、锌、铜含量的影响 ,小鼠自由饮用Pb2 浓度为 5 46 2mg L的水溶液 ,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 1 6 7、3 34、10 0mL kgBW 受试液 ,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 ,阴性对照组饮用、灌胃均给予去离子水。连续 30d后 ,采血 ,取肝、脑、肾、股骨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锌、铜含量。 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小鼠铅摄入剂量大致相当 ,但全血铅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 ,10 0mL kgBW 剂量还使肝组织铅含量显著降低 ,使股骨铜含量显著升高 ,对小鼠全血和其它组织内锌、铜含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茶叶中不同形态氟在大鼠体内24 h的吸收、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氟质量浓度300 mg/L的氟化钠溶液、粗多糖溶液、纯化多糖溶液、茶汤,灌胃染氟后分别于0.25,0.5,1,2,4,8,16,24 h处死大鼠,取血液、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胃、小肠、肌肉、骨骼及排泄物,测定氟含量。结果 :氟化钠组、粗多糖组及茶汤组血清氟质量浓度在0.25 h时出现峰值,纯化多糖组血清氟质量浓度在4 h时出现峰值,随后氟含量逐渐降低,24 h降至正常水平。4组大鼠内脏中氟含量峰值及氟代谢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氟化钠组及粗多糖组在大鼠体内代谢速度较纯化多糖组和茶汤组快。氟化钠组经代谢排出氟含量最高,且在骨中蓄积量最高。纯化多糖组和茶汤组吸收代谢较慢,胃肠道中残留较多,在骨中蓄积量较少。结论:不同形态氟在大鼠体内吸收代谢存在差异,与氟化钠相比,茶叶中不同形态氟在体内代谢速度较慢,不易被吸收利用,毒性比氟化钠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正常大鼠为研究对象,连续灌胃13周,以其体重、血液生化学、血液学、脏器相对重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全面评价其毒性作用.结果 三七总皂苷1.6 g/kg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延缓,肝肾功能指标(BUN、CR、AST、A LT)明显增加,心脏、肝脏、肾脏、肾上腺、睾丸、卵巢、脑等脏器系数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肝脏和肾脏发生病变.结论 口服三七总皂苷1.6 g/kg对大鼠有明显的心、肝、肾、脑、肾上腺及生殖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以正常大鼠为研究对象,连续灌胃13周,以其体重、血液生化学、血液学、脏器相对重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全面评价其毒性作用。结果三七总皂苷1.6 g/kg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延缓,肝肾功能指标(BUN、CR、AST、ALT)明显增加,心脏、肝脏、肾脏、肾上腺、睾丸、卵巢、脑等脏器系数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肝脏和肾脏发生病变。结论口服三七总皂苷1.6 g/kg对大鼠有明显的心、肝、肾、脑、肾上腺及生殖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叔丁基对苯二酚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清样品,运用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对平均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叔丁基对苯二酚在49μg/L 503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2=0.9989,检出限为15μg/L,加标回收率为93%96%,相对标准偏差为8%15%。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后,叔丁基对苯二酚在血清中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0.12h 0.27h,分布相半衰期为0.12h 0.48h,消除相半衰期为3.51h 14.39h。结论: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血清中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都较快。大鼠血清中的叔丁基对苯二酚浓度无显著性别差异,并以高于与剂量呈正比的方式增加,随着剂量的升高,叔丁基对苯二酚代谢饱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及其在体内的蓄积靶器官。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3项遗传毒性试验和大鼠90 d喂养试验对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进行毒理学评价;以体内唾液酸含量变化为追踪目标,ICR小鼠被连续灌胃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10 d后,按试剂盒法检测其脾、心、肾、肝、肌肉、脑、睾丸、卵巢及骨中唾液酸含量。结果: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大于45 g/(kg bw),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属无毒级别,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 d喂养试验未见大鼠脏体比、血常规、血清及尿液生化指标出现明显异常;经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干预后,小鼠股骨、胫骨及腰椎中唾液酸含量显著上升(P0.01),其它器官唾液酸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鲫鱼卵唾液酸糖蛋白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骨组织为其蓄积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牛初乳复合制剂(复合制剂)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改善和抗氧化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复合制剂活性氧清除活性,然后取50只去卵巢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加复合制剂低剂量组(117 mg/kg)、去卵巢加复合制剂中剂量组(233 mg/kg)、去卵巢加复合制剂高剂量组(467 mg/kg),连续灌胃给予复合制剂90 d后,测定股骨骨密度及骨Ca含量,测定血清AKP活力和血清Ca、P、Zn含量及血脂水平,分析血液和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复合制剂清除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H2O2的EC50值分别为479.7、1592.3、115.3 μg/mL。与去卵巢组相比,给予复合制剂后,中、高剂量组股骨Ca含量、股骨中点及远心端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血清Ca、Zn和HDL-C水平,降低AKP活力和TC水平(p<0.05或p<0.01)。与去卵巢组比,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血液、肝、肾和脾SOD活性(p<0.05或p<0.01),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血液、肾SOD活性(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液、肝、脾MDA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肝、肾MDA含量(p<0.05)。结论:复合制剂能清除活性氧,预防去卵巢大鼠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对骨质疏松症有较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荧光探针标记操作简单且荧光的检测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光谱等传统方法高3~4个数量级,故本实验借助荧光探针测定并分析不同聚合度壳寡糖单体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壳寡糖单体并灌胃小鼠,借助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和荧光定量检测,分析聚合度2~5的壳寡糖单体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的壳寡糖单体灌胃小鼠1 h后,在小鼠体内的荧光信号达到最大分布,壳寡糖能吸收入血,并跨过血脑屏障分布到脑组织中,主要分布在肾和肝脏中,其次分布在心和脾,少量分布在肺和脑;不同聚合度壳寡糖单体在肾和肝的分布量与聚合度呈正相关,而在血清、心、脾、肺和脑中的峰值分布量为壳二糖最多,壳四糖其次,壳五糖最少。明确不同聚合度壳寡糖单体的体内吸收分布的差异性,对于壳寡糖功能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为壳寡糖的功能活性机制研究以及加快壳寡糖在食品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滨  陈一资 《食品科学》2011,32(5):258-262
目的:对常见的硒强化剂亚硒酸钠的毒性进行研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剂量递增法进行蓄积毒性实验,以1/20 LD50、1/10 LD50、1/5 LD50剂量连续灌胃30d进行亚急性毒性实验。系统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生长状况、组织病理变化、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经口灌胃亚硒酸钠的LD50为11.75mg/kg,蓄积系数为3.3,有中等蓄积毒性作用。0.588mg/kg剂量亚硒酸钠对大鼠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剖检及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损伤为主,对主要器官脏器指数、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结论:亚硒酸钠属于高毒性物质,可以对大鼠造成急性、蓄积性、亚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极磷虾氟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8组,4组灌胃4 mL氟浓度均为0.3 mg/mL的氟化钠溶液、虾粉悬浮液、虾糜及煮沸的虾糜,在灌胃后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及24 h取血;另外3组连续7 d用同法给予氟化钠、虾粉、虾糜,最后一组正常喂养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取此4组大鼠的血液、肾脏、肺、心脏、肝脏和骨骼,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氟浓度。结果大鼠连续食用南极磷虾后,肺、心脏及肝脏中氟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在血液及肾脏中均有升高,骨骼中升高尤为明显。结论大鼠连续一周大量食用南极磷虾会产生氟蓄积,蓄积的氟对机体特别是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氟在大鼠体内吸收代谢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南极磷虾氟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8组,4组灌胃4mL氟浓度均为0.3 mg/mL的氟化钠溶液、虾粉悬浮液、虾糜及煮沸的虾糜,在灌胃后15 min,30 min,1h,2h,4h,8h及24 h取血;另外3组连续7d用同法给予氟化钠、虾粉、虾糜,最后一组正常喂养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取此4组大鼠的血液、肾脏、肺、心脏、肝脏和骨骼,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氟浓度.结果 大鼠连续食用南极磷虾后,肺、心脏及肝脏中氟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在血液及肾脏中均有升高,骨骼中升高尤为明显.结论 大鼠连续一周大量食用南极磷虾会产生氟蓄积,蓄积的氟对机体特别是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排铅食品对铅中毒小鼠矿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用90只18~22 g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受试物低、中、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自由饮用含12.50 μL/L醋酸去离子水外,其余各组均自由饮用1.00 g/L醋酸铅水溶液染毒.30 d后,剂量组按人体推荐摄入量0.60 g/(kg·d)的5,10和20倍经口灌胃受试物,阳性药物组灌胃二巯基丁二酸溶液,醋酸铅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1月后测全血、肝、股骨、肾和脑中矿物质的含量.结果 与醋酸铅模型组相比,受试物各剂量组血、肝和脑铅水平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骨、肾铅水平显著降低;各剂量组全血钙、铜、肾铜、脑钙水平显著降低,全血铁、骨钙、脑铁水平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血锌、骨锌、肾铁水平显著升高,肝锌、肾锌水平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脑铜水平显著降低,肝铁、脑锌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排铅食品有明显改善铅中毒小鼠矿物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排铅食品对铅中毒小鼠矿物质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18~22 g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受试物低、中、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自由饮用含12.50μL/L醋酸去离子水外,其余各组均自由饮用1.00 g/L醋酸铅水溶液染毒。30 d后,剂量组按人体推荐摄入量0.60 g/(kg.d)的5,10和20倍经口灌胃受试物,阳性药物组灌胃二巯基丁二酸溶液,醋酸铅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1月后测全血、肝、股骨、肾和脑中矿物质的含量。结果与醋酸铅模型组相比,受试物各剂量组血、肝和脑铅水平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骨、肾铅水平显著降低;各剂量组全血钙、铜、肾铜、脑钙水平显著降低,全血铁、骨钙、脑铁水平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血锌、骨锌、肾铁水平显著升高,肝锌、肾锌水平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脑铜水平显著降低,肝铁、脑锌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排铅食品有明显改善铅中毒小鼠矿物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红参多糖对小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为红参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灌胃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红参多糖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00、200、400mg/kg),连续30天灌胃小鼠,测定脏器系数,血清和肝、肾、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研究红参多糖在小鼠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红参多糖能够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肾、脾组织中的MDA含量,还可提高血清和肝、肾、脾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结论:红参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排铅食品对铅中毒小鼠的排铅作用及矿物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排铅食品对铅中毒小鼠的排铅效果及对其他矿物质的影响。方法选用75只18~22 g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组及低、中和高剂量干预组。实验期间,阴性对照组自由饮用去离子水,醋酸铅模型组、受试物各剂量组自由饮用1.00 g/L醋酸铅水溶液造模的同时,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按成人推荐摄入量0.60 g/kg BW的5、10、20倍经口灌胃受试物,醋酸铅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连续30 d后,测定小鼠全血、肝、股骨、肾和脑中铅、钙、铁、锌及铜元素的含量。结果低、中及高剂量干预组肝、肾和脑铅含量低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干预组的血、股骨铅含量低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或P<0.01);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的肝钙、脑锌及肾铜水平高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的血、肾、脑钙,血铁,血锌,血、脑铜水平高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的骨铁水平高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结论排铅食品具有明显促进小鼠体内铅排出作用,并对铅引起的钙、铁、锌和铜代谢紊乱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考察纳豆红曲复合物(NMC)的降脂作用,及其成分洛伐他汀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MC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洛伐他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对肝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分析。该研究还采用LC-MS法检测比格犬灌胃NMC后血浆中洛伐他汀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给药均可显著降低(p<0.01)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LDL-C和TG水平,高剂量给药还可显著降低(p<0.01)TC水平。中、高剂量给药还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肝脏细胞脂质蓄积程度。此外,NMC单次口服给药后,洛伐他汀在比格犬体内的达峰时间为1.17 h,最大血药浓度为62.33 mg/mL,消除半衰期为5.95 h,体内滞留时间为7.83 h。该研究证明NMC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血脂水平,并分析了洛伐他汀在比格犬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可为纳豆、红曲类食品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