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为县晏公花园安置房工程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经过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发现部分试验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小于设计预估承载力,改变试验桩施工工艺和桩长后,二次试桩仍发现有2根试验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小于设计预估承载力。最后,为了查明试验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值未达到设计预估承载力的原因,对试桩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分析鉴定,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两港公路大清河桥主桥长342m,主桥中主墩桩径1.5m,桩长70~71m,属于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采川桩端后压浆技术。为了测定桩身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对试桩采用白平衡测试法进行静载试验。试桩共2根,承载力最高达26500kN。采用自平衡单、双荷载箱技术,成功地获得2根试桩压浆前、后的极限承载力,并对桩总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承载性能及桩端后压浆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华峰 《城市建筑》2014,(33):253-254
本文结合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大桥工程,试桩采用自平衡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值,并与单桩竖向抗压设计承载力理论值比较。为了与传统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还将自平衡法测试所得的上下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转换为桩顶荷载-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4.
某跨海特大桥的基桩为大直径超长混凝土灌注桩,由于施工及承载力要求高,场地复杂,一般静载试验难以满足,为确保桩基的安全,为设计提供准确参考,对基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试验。文章介绍了自平衡试桩法的基本原理及在该工程中应用的要点。通过自平衡法检测了试桩的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分析了该试桩承载力,为该工程中类似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也为自平衡法在跨海特大桥的推广应用积累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同一施工场地、设计参数基本一致的多根泵送与非泵送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灌注工艺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灌注工艺对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对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大,泵送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是非泵送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1.5~3.0倍。  相似文献   

6.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基于72个工地186要有静载试桩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术地端、桩侧压浆对钻孔灌注桩的增强加固机理,深入研究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利用静载试桩结果,统计出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增幅值及极限端阻力增强系数的频数分布规律,提出了后压浆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变电站工程中小直径、低承载力嵌岩桩的竖向承载特性,获得合理的自平衡法转换系数。依托安徽芜湖3个500kV变电站工程,进行4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4根自平衡法试验。将静载试验成果与自平衡法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电站工程中嵌岩桩Q-s曲线为缓变形,承载力取值按位移控制,自平衡法适用于变电站工程中嵌岩桩承载力测试,嵌岩桩的自平衡转换系数为0. 89,自平衡试桩法可在变电站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华林  王东华  黄涛 《山西建筑》2012,38(11):60-61
以鄂钢干熄焦桩基工程为实例,采用堆载平台法,对3根钻孔灌注桩和1根预制管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各个试桩的Q—S,S—lgt曲线图,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东海大桥超长钻孔灌注桩自平衡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东海大桥超长钻孔灌注桩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成果。试桩共2根,桩径均为2.5m,桩长达110m,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承载力高达60000kN。采用自平衡单、双荷载箱技术,成功地获得了两根试桩压浆前、后的极限承载力,并对桩端后压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对同一桩体进行了后压浆及未压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测试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后压浆在不同地层条件下承载力有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后压浆灌注桩明显地使灌注桩的承载力提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太原某桩基工程试桩承载力试验为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后压浆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对比桩基规范计算得到桩基承载力估算值与试桩静载荷试验成果,得出后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的单桩承载能力效果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来模拟后注浆对桩端承载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值模型,分析在不同桩长、不同注浆量的条件下桩端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并对沈阳夏宫城市广场试验桩的模拟结果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桩长和单桩注浆量对桩端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现场载荷试验是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常用方法之一,基于现场试桩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分析了后注浆超长灌注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量减小,且随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超长灌注桩表现出摩擦桩特性,荷载-沉降曲线没有明显破坏点,其竖向荷载主要靠侧摩阻力进行传递;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并且相互影响。根据实测数据对计算单桩承载力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后为类似桩基础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难以准确确定的现状,提出基于现场试验的改进计算公式。采用平行对比法对某工程项目的普通钻孔灌注桩和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进行承载力现场测试,并结合单桩承载力理论分析,提出后压浆单桩承载力计算改进公式。结果表明: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时,采用后压浆技术可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采用改进公式计算的单桩承载力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差较小,说明提出的公式是比较合理的;所确定的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得出了在不同桩顶沉降条件下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桩侧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沉降控制标准的组合后压浆桩承载力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组合后压浆条件下的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显著提升,且承载力提高幅度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逐渐增大;组合后压浆桩加载至极限状态时,其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66%,且能有效地控制桩基沉降量;同时组合压浆后能有效地改善桩端支承性能与桩侧受力特性,显著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设计计算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组合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保守地将计算结果的下限作为工程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6.
贾建新  慈军 《山西建筑》2012,38(4):89-90
针对某工程场地分别进行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和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并通过静载荷试验对成桩质量进行验证,指出后注浆施工工艺,可明显改善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条件,在提高桩基综合承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地基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
某高层建筑自重荷载大,对基桩承载力要求高,对该工程桩侧桩端联合后注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10根试验桩和2根未注浆的锚桩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并在FLAC3D中分别用土体参数、桩土界面参数和等效桩径模拟后注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联合后注浆桩的桩长满足要求,桩身完整;后注浆比未注浆的基桩承载力提高70%以上;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取为8800kN是偏于安全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土体的性质对后注浆提高基桩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后注浆结石体性质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用等效桩径法可有效模拟后注浆提高桩承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试验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虹桥枢纽等重大工程的钻孔灌注桩注浆前后的静载荷试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桩端后注浆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桩端后注浆对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作用机理及各自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桩端取芯验证分析结果,得出了桩端后注浆主要提高桩侧摩阻力及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桩端进入砂层深度成正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效果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显俊  车志强 《山西建筑》2005,31(16):118-119
对某工程试桩静载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及桩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提出了工程桩的设计、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沈晓梅  高飞 《建筑结构》2006,36(4):34-36,67
桩端后注浆是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软土地区某超高层建筑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试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桩端后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深入探讨了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性状,并提出了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