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主梁损伤对装配式T梁桥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基于刚接梁法建立了主梁损伤后的桥梁横向力学模型,分析了主梁损伤后横向分布系数的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主梁损伤程度越大、损伤梁数量越多,损伤梁的横向分布系数降低越大,而周围完好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增大越大,且增大率与距损伤梁的横向距离成反比;但主梁刚接时,损伤梁的横向卸载能力及其影响区域均比铰接时的大。如未及时加固损伤梁,则距损伤梁越近的完好梁越先破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既有线路的大规模提速,铁路货车提速后上承式钢板梁桥横向振幅超限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货车进一步提速.以轮对随机人工蛇行波为激励,就不同的蛇行波长取值方式对铁路钢板梁桥横向振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20辆车各个轮对蛇行波波长均不同、轮对蛇行波波长随机选取时各速度对应的桥梁横向最大位移小于轮对蛇行波波长均相同时相应速度对应的桥梁横向最大位移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同一座整体式板桥或刚接梁桥,采用刚接板(梁)法计算得到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最大值往往比铰接板(梁)法的结果要大,它表明整体式板桥或刚接梁桥横向整体受力性能不如铰接式板桥或铰接梁桥。显然,这是不合理的。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指出了刚接板(梁)法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忽略了沿桥跨方向分布的另外一个弯矩,该弯矩对刚接梁桥沿桥跨方向的变形和弯矩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构造形式的10个T型连接节点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构造变化对T型件连接承载能力及高强度螺栓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度螺栓拉力存在撬力现象,T型连接表现出典型半刚性特性.T型件翼缘厚度、螺栓直径及螺栓间距等构造因素对连接节点承载能力及高强度螺栓受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构造形式.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腹板加劲肋对空翼缘梁LHFB承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空翼缘梁LHFB的受力性能,对LHFB设置了横向加劲肋.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其在3种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研究加劲肋厚度、连接形式、加劲肋数量、端部加劲肋对LHFB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LHFB设置横向加劲肋,能有效的抑制空翼缘梁LHFB畸变屈曲的发生,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建议对LHFB加设横向加劲肋时,加劲肋厚度按bs/15选取,并且与翼缘和腹板全部焊接.在纯弯状态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沿梁长均匀布置两道加劲肋,在跨中集中力作用下在跨中位置布置一道加劲肋.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役的装配式梁桥一部分已出现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病害,横向连接损伤是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利用横向连接损伤对应力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配式梁桥横向连接损伤识别方法,采用应力横向分布系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横向连接损伤位置和程度作为输出参数。并针对BP神经网络存在的缺点,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进行吊水岩大桥横向连接损伤定位和损伤程度预测,结果表明该损伤识别方法识别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不同梁高跨比的T梁翼缘有效宽度的力学分析,给出了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T梁结构翼缘有效宽度取值公式。对本文公式的讨论表明:T梁结构翼缘有效宽度不是常数,而随梁的不同高跨比、宽跨比、梁高与翼缘厚度比、梁跨度与翼缘厚度比及材料泊松比变化而改变;文献的公式为本文公式当梁高跨比趋于零时的特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温下高强钢T型连接的受拉性能,对11个常温下和17个高温下的T型连接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其中包括300、400、500、600℃等多种高温环境下Q355、Q460、Q690、S690、S960等不同强度钢材的T型连接,通过试验得到各T型连接的初始拉伸刚度、抗拉承载力、破坏模式等。将试验结果与欧洲规范和中国规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期校验规范对于高强钢T型连接的适用性,并分析翼缘强度、翼缘厚度、螺栓强度、螺栓直径、螺栓位置以及高温温度等多种因素对T型连接受拉性能的影响。常温与高温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规范和中国规程对高温下高强钢T型连接初始拉伸刚度的估算偏于危险,而对抗拉承载力而言偏于保守;与普通钢T型连接相比,薄翼缘高强钢T型连接能在保持承载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当螺栓离腹板距离和翼缘距离的比值小于1时,增大螺栓离腹板的距离会显著降低T型连接的初始拉伸刚度和抗拉承载力;螺栓直径的增加将增大T型连接初始拉伸刚度值,但螺栓强度对初始拉伸刚度影响不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端板连接节点及其等效T型连接的抗火设计提供试验依据,为相关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超载作用下装配式梁桥横向联系的疲劳损伤程度,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建立装配式梁桥横隔梁钢板连接构造的疲劳评估流程.以某混凝土梁桥为工程背景,开展车辆超载对混凝土梁桥横向联系疲劳损伤的影响研究,分析过桥重车超载比例、超载率、车载作用频次、装载水平和超载车型等因素对连接构造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超载率增加,横向联系疲劳寿命显著降低;相对车辆一般运行状态,密集运行状态下横向联系的疲劳寿命对超载率变化更为敏感;相较于超载率和车辆作用频次,横向联系疲劳损伤对车辆超载比例和装载水平更为敏感;不同超载车型对横向联系疲劳损伤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四轴整车与六轴挂车的超载对横隔梁连接钢板的疲劳损伤影响最为突出.严格控制实际交通超载车比例和重车装载水平,可有效延缓关键构件疲劳损伤进程,桥梁限载管理中应考虑超载车型对桥梁构件疲劳寿命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计算考虑桥面铺装参与受力的简支梁桥横向分布系数,基于刚接梁法的基本原理,考虑了混凝土桥面铺装与主梁间存在的剪切滑移效应,采用结构力学中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桥面铺装的简支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本文称之为修正刚接梁法。采用本文方法计算了一座实际简支T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并以此计算了车辆荷载作用下各主梁的挠度和铺装层应变等静力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出的静力响应与实测静力响应吻合度很高,充分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梁系模型,考虑各曲梁的弯扭耦合效应及其跨长的横桥向变化,提出一种弯桥荷载横向分布实用分析新法——广义刚接梁法,其计算成果与模型桥试验值相符较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富公路三座T形简支梁桥的脉测测试,得到桥梁的动力在数,经理论分析,两者所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桥梁结构预应力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桥梁结构的特殊要求,介绍了相关预应力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连续梁桥、斜拉桥、悬索桥、预弯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横张桥等桥梁结构中的典型应用情况;分析了桥梁结构预应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预应力桥梁必将向更大跨、更重载、更耐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板桥的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粘贴碳纤维布对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受力性能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已有裂缝的抑制能力,结合某具有较大纵向裂缝变截面连续整体现浇混凝土板桥的损伤特点,介绍了碳纤维布加固该类桥梁的设计要点.分别进行了加固前后的对比性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贴碳纤维布可明显抑制整体式板桥已有纵向裂缝的扩展,降低受拉区混凝土应变水平,改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提高上部结构整体受力能力.  相似文献   

15.
预制装配式桥梁凭借施工质量好、对环境的影响小、现场作业时间短、施工安全水平高等优势,已成为桥梁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既适合于交通复杂的城市道路桥梁,也适合于施工环境艰苦的铁路桥梁建设。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梳理2020年度国内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研究进展。根据桥梁结构类型,从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两个方面论述了该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构造以及典型工程应用。经过粗略总结,在上部结构中,节点的连接构造、抗裂性能与耐久性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下部结构中,随着预制装配式体系在高烈度地震区桥梁中的应用,预制装配式桥墩的构造与抗震性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下部结构的耐久性与抗裂性能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桥梁使用和维修保养的桥面铺装层问题,研究分析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纵桥向裂缝、横桥向裂缝、龟裂、松散剥落及伸缩缝处破坏等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措施.概括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混杂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轻混凝土在桥面铺装层中的研究成果,列举了几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有的干接缝连接节段拼装桥墩的研究成果,采用集中塑性铰方法对一座节段拼装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节段拼装连续梁桥与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节段拼装桥墩桥梁的位移响应大于具有相同骨架曲线的整体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桥墩桥梁的位移响应。集中塑性铰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节段拼装桥墩桥梁中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8.
桥梁结构的模态特性能直接反应桥梁各部分的质量、刚度分布特性。以某市二桥为例,通过桥梁现场模态试验,建立混凝土刚架拱桥空间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桥梁模态特性和结构损伤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横向联系体系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桥理想状态模型结构横向刚度较大,直至第7阶振型才出现横向振动,而桥梁运营过程中横向连接的损伤直接导致了该桥在模态试验中横向振型的密集及阶次提前发生。因此,该桥的加固设计需重点考虑横梁连接的补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引起广泛关注,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直接影响到长期服役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是桥梁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材料的损伤机理层面入手,研究桥梁构件材料的破坏方式和影响因素,分析混凝土桥梁材料的耐久性影响作用机理;二是从桥梁结构的整体出发,研究桥梁耐久性能的设计、评估以及桥梁的养护方案等,探究提高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的措施。为全面掌握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研究动态,从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桥梁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研究、混凝土桥梁的钢筋锈蚀研究、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提升技术、不同服役环境对桥梁耐久性的影响、长期服役性能评估及寿命预测等方面对2020年关于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论文进行梳理,探讨未来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了考虑和不考虑桩土作用的两种有限元计算模型,选取5,10,15,20,25 m等5个墩身高度,采用反应谱分析法,分析在顺桥向及横桥向地震输入下不同墩身高度对结构的自振周期、制动墩和非制动墩的墩顶位移、墩底内力、墩顶内力的影响规律,以及桩土作用效应随墩身高度的变化规律,可为同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