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亚军  吕锡武  周克梅 《山西建筑》2007,33(36):162-163
总结了南京市北河口水厂平流式沉淀池的运行特点,并探索了提高水厂出水水质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出水浊度偏高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加长平流式沉淀池集水槽长度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改造的方案,通过改造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高了水厂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平流沉淀池出水水质,对沉淀池出水口的布置进行了改造,在沉淀池出水端增加出水集水槽,并增设了新式虹吸排泥机。对比了改造前后沉淀池出水浊度,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中,幅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等单体出水通常涉及到集水槽的设计,其中关于集水槽水深的计算是关键一步,基于工程设计的经验以及多处文献的查阅,对集水槽构造形式、水流特点、水深计算的假定条件和计算方法以及在污水处理单体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水深相比较,明确公式的适用场合和假定条件,为相关设计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
周园清 《福建建筑》2011,(3):112-113
Z县自来水厂设计的几点体会:1.城镇中小型水厂采用网格絮凝池,结构简单,方便施工安装.2.为避免絮凝池形成的矾花被打碎,穿孔花墙设计采用低流速;3.平流沉淀池池长度方向采用转折布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为提高出水水质,减少平流沉淀池积泥的影响,平流沉淀池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池底积泥状况;5.集水槽设计...  相似文献   

5.
平流沉淀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某水厂的平流沉淀池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冬季池表面结冰、吸泥机运转不正常;池底积泥不均匀,导致吸泥机排泥浓度变化大,影响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出水集水槽不在同一水平面,引起矾花上浮.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安装了冬季融冰系统;对虹吸吸泥机的主体进行了改造,并根据原水水质采取变频运行;使用一种简单快捷的调整方法将出水集水槽调平,改善了沉后水水质.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部分自来水厂的平流沉淀池由于建设时间较久,工艺设备使用寿命达限,普遍存在产水量低、出水浊度高、排泥含水率高、投药量大的问题,以及排泥设备老化带来的运行安全、运行效能下降问题,亟需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净水效能。佛山市沙口水厂在原有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对虹吸式排泥车、配水花墙、集水槽、导流墙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及优化,通过本次改造,使得4#沉淀池排泥含固率稳定在3.0%以上;与尚未改造的3#池相比,在相同出水浊度的条件下,单池出水量提高30%,投药量下降3 mg/L,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阜阳市第二水厂常规处理段改造工程的工艺参数与特点。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将原有的机械混合池+小折板反应池+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机械混合池+旋流反应池+平流沉淀池+气浮池,改造后气浮池出水保持在1 NTU左右,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双层平流沉淀池的工艺原理,结合三个典型工程实例,阐述了双层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指出双层沉淀池相对普通平流沉淀池具有占地少、表面负荷高、投资小、沉淀效果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工艺,解决了配水不均、单池处理水量受限制、水流流向等问题,出水水质更有保证;在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平均进水浊度15.5NTU的情况下,得到了0.86NTU的出水浊度,去除率达到94%。在建设费用方面,虽然比平流沉淀池要多增设回流泵、搅拌机等机械设备,但土建费用省,占地面积较引进的高密度沉淀池少10%~15%,较平流沉淀池少50%左右;单位造价较引进的高密度沉淀池低20%左右,与平流沉淀池基本持平;药剂成本与引进的高密度沉淀池基本相同,较平流沉淀池低20%左右。即使不考虑节约土地的费用,单项造价总投资可持平甚至略低于平流沉淀池。  相似文献   

10.
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应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的概念,认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截留沉速不相同。分析目前我国平流沉淀池具有挖潜增产的能力。导出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之间的计算式,提出斜管沉淀池的截留沉速为0.13~(mm)/s~0.23~(mm)/s。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介绍了复合沉淀池的衍变及运行效果。复合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优化组合,首先在斜管沉淀池前增设一段12~25m长的平流沉淀池,不仅使大量矾花与泥渣在前端平流段沉淀,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的泥量负荷,而且使位于复合沉淀池后部的斜管沉淀池前端不再积泥。其次,通过在池底配置刮泥小车、结合上向流排泥管沉淀池技术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不畅的问题。复合沉淀池特别适用于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的水厂,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占地及投资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莱水厂扩建工程取水泵站吸水管的改造,絮凝池型式的选择,絮凝池与平流沉淀池过渡区的设计,滤池的平面布置,污泥处理工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新建水厂中平流沉淀池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吸泥机作为平流沉淀池的重要设备,其自动化运行控制部分已经成为水厂自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吸泥机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平流沉淀池的运行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如何简单高效地实现吸泥机自动化控制运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陶卫  张秀龙 《供水技术》2011,5(1):36-38
针对采石水厂网格反应斜管沉淀池运行效果不佳、出水浊度超标、矾耗较高等问题,对沉淀池进行了改造,包括扩大反应池反应区面积,将网格反应改为折板絮凝反应,更换沉淀池内斜管及支架并将原集水槽换成不锈钢材质,改变水流在竖井间的流动方向等.改造后的沉淀池出水水质明显提高,年平均药剂单耗从20 kg/103m3下降为10 kg/10...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中山市镇区水厂第三期扩建工程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的设计特点及关键技术。该工程设计规模为5×10~4m~3/d,采用管道混合+折板絮凝池+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V型滤池+消毒常规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可显著提高除浊效率和沉淀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滤池负荷和水厂电耗。平流斜管组合沉淀池的实际工程案例和运行数据对其他水厂的升级改造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层平流沉淀池在继承普通平流沉淀池优点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占地面积,使建设用地较少的紧凑型水厂采用平流沉淀池成为可能。对于超深单层水池,若能通过设置扶壁柱使单向板池壁转化为双向板,则可大大减小其内力,使结构受力更加明确、经济合理。本文以某污水处理厂双层沉淀池工程实例说明如何利用扶壁柱框架结构来优化结构设计,满足工艺流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特种结构》2023,(6):26-31
某净水厂平流沉淀池长期受壁板变形过大、刮泥机频繁脱轨、变形缝渗漏等病害困扰,本文对病害究竟在池体还是地基进行分析。首先找出其根本原因所在并在水池放空检测时得到验证,随后对平流沉淀池采取了结构加固处理措施,最后总结了平流沉淀池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与改进之处,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参数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参数的求解南国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用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拟和法[1]计算理论为基础,把推流型反应器的计算模式应用于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以求得主导设计参数T(u0=H...  相似文献   

19.
水厂排泥车改造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圣辉 《城镇供水》2004,(2):29-29,34
平流沉淀是当前大型地面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净水工艺,在平流沉淀池的运行中,为了维护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保证水质,必须及时排除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因此沉淀池排泥车的安全运行及排泥效果对出厂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厂即将建设污泥处理系统,合理运行排泥车对污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进水口加设调流板、在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两个方面对传统平流式沉淀池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调流板和溢流槽对泥砂沉淀效果的影响,得出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泥砂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砂量最大降幅可迭94.8%,特别是对细颗粒泥砂的沉淀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